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前信用混乱问题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大量危害性后果,社会信用体系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构建我国国家和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政府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很好的法律支持环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完备的法律环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例如,美国在管理个人、中小企业信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下信用权的法律属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志军  唐曼丽 《前沿》2007,(1):138-14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学界对此极为关注,经济学家们纷纷从信用体系入手来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法学家们则试图从法律的视角来思考如何保护权利主体的信用权以缔造整个社会信用环境。那么,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民事权利?对此却众说纷纭。然而,对其能否准确定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信用权制度的构建以及能否得到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3.
信用缺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产权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法制建设,以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矫治信用失常,优化信用环境,成为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任务。当前,导致经济生活中信用失常现象泛滥的原因固然很多,  相似文献   

5.
刘波 《小康》2023,(12):20-21
<正>信用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将信用建设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实践工作中紧密结合,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而信用建设与营商环境改革相互辉映,信用在营商环境优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有序化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有序化的基石□邬柳成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信用经济是货币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从实践来看,信用既是化解商品交换与货币支付“不平衡”矛盾(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交换价值总额总是大于流通货币量)而将市场经济导向有序化的手段,同时,也可能是使...  相似文献   

7.
付启敏 《前沿》2001,(6):23-26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 ,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依法严厉制裁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恶意废逃债务等行为 ,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深刻认识这一指示精神 ,尽快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迎接加入 WTO的挑战 ,有效地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 ,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是由市场经济承认人们的独立利益及独立财产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迫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国 《新东方》2002,(5):15-1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银行经营的根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当前,我国信用制度、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信用恶化已严重阻滞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直接造成银行业务经营的萎缩、高险与低效。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的主导与核心,要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系统研究银行信用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许凯  张爱民 《开采》2002,(3):38-3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核心。古人讲,人无信不立。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商业道德的重要准则。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我们的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提升企业的信用,视守信重诺为企业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构建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会志 《前沿》2003,(11):61-62
信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保持社会经济秩序,合理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诚信,为此需要构建起社会主义的信用体系,不断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契约经济,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信用环境已成为影响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我省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应率先建立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为  相似文献   

12.
朱巧香 《求索》2005,(10):133-13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既要强调信用的伦理理念,又要切实实施信用的伦理关怀,提供一种讲信用的伦理环境。目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用伦理环境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薄弱,失信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伦理环境的改造和完善:首先,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入手培育人们的信用道德信念;其次,优化讲诚信的法治环境以惩处社会失信行为;再次,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以促进信用制度的有效实施;最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引导、激励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造就良好的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13.
罗依娜 《求索》2008,(4):68-69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奠基石,信用文化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现代信用文化在道德基础、宗教环境、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些可能是影响中国社会现代信用文化滞后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试图寻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培育中国现代信用文化的接点,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代建构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信用危机现象有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必须按照市场主体的定位,努力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构建中国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信用堪称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无形资本”。应该讲,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市场环境下,企业信用都是至关重要,只有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才会有长远的发展,信用良好的企业会在许多方面受益。弄清欠发达地区企业信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探究企业信用问题有关对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中一个必须具备的要素。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下,我们的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漠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种种失信行为还照样存在。因此,加快构建健全的信用制度体系,仍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当前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盲目负债后的逃债、废债行为比比皆是,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金融秩序受损。信贷是信用的基本方式,信贷的循环状况是衡量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7.
陈新 《理论月刊》2005,(11):84-8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是法治和德治相统一的经济。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首先是政府信用。没有政府信用,就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和省委提出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要求,打造"诚信辽宁",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现就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契约经济,市场体制的运行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信用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特别是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来说,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对改善我省区域经济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人类文明的果实。它体现了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与法律意识,它是整个社会交往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需要信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