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玉勤 《党史纵横》2012,(11):18-19,17
1974年,76岁高龄的周恩来患癌症已经两年,但他依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华国锋和国务院的其他同志经常在夜里被叫到他那儿开会或研究工作,大家习以为常。这年4月18日凌晨2点半,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厅找华国锋谈话,要华国锋复查贺龙的案子。贺龙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文革"爆发后,与贺龙一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罗瑞卿被打倒。随即,林彪把矛头又对准了贺龙,从1966年8月起散布贺龙"到处插手"、"夺权"的谣言。中央文革积极配合,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诬蔑说:贺龙和彭真搞"二月兵变"。  相似文献   

2.
王小玲 《党建》2021,(9):68-69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它填写于1938年,其主人就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这份表上,登记了贺龙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婚姻状况、家庭关系、革命斗争小史等.在"个人信息"一栏,可以看到贺龙曾用名为贺镇南,籍贯为桑植,职业为军人.在"职业"一栏,贺龙写担任过:营长、团长、旅长、镇守使、师长、军长等职.在"参加革命小史"一栏,贺龙写道:参加同盟会、参加1926年北伐、参加南昌暴动、东江失败回湘鄂西参加苏维埃运动创立红军.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中将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南桑植的一个农民家庭。在贺龙的带领下,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红军岁月里,担任过红六师政委;抗日战场上,担任过代旅长、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军政治委员;建国之后,廖汉生又担任过三个大军区的政治委员。父子两代人与贺龙的情缘廖汉生在回忆录中谈及与贺龙关系时说:"我跟贺龙的关系更长,更深。我跟贺龙是家乡人;我父亲就跟着贺龙,死在贺龙军中;我的  相似文献   

4.
提到"空城计",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其实我军战争史上也不乏这种扣人心弦的案例.本文所讲的"空城计"是我军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的杰作.今年是贺龙元帅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卓越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5.
阿军 《党史文苑》2002,(5):25-26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1928年和1933年,是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难的两个年头。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历经三起三落,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的部队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深山小镇——因神兵暴动而闻名于湘鄂川黔4省边区的"神兵窝"。他采取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贺胡子"贺龙被称为"贺胡子".贺龙年轻时就留有胡子,他以两把菜刀起义闹革命,在家乡很有影响,家乡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子".贺龙很喜欢别人叫他"贺胡子".他当军长时,新来的警卫员叫他军长,他对警卫员说:"从今儿起,当了我的警卫员,就喊我贺胡子得了,或者像老百姓那样,喊我贺老总."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国多座烈士陵园中,朱德、贺龙两位老帅,情有独钟的还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现郾城区)烈士陵园。郾城革命老区地处中州腹地,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许多烈士安葬于此,其中就包括贺龙元帅的知已和战友,洪湖革命根据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宋盘铭烈士。贺龙元帅任红三军军长时,因关向应同志住院,宋盘铭代理红二军政委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与贺龙元帅交往很深。1953年,贺龙元帅曾给宋盘铭的父亲宋同甫写亲笔信,称赞宋盘铭是"人民功臣"。郾城烈士陵园初建时期,烈士宋盘铭之父宋同甫,肩负郾城县50多万人民的重托,千里迢迢赴京,求见贺龙元帅。当他双手展示出当年贺龙元帅写给他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02,(2):48
1914年,18岁的贺龙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开始举起反袁旗帜.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号召中华革命党各地成员武装反袁.贺龙接到指示后,立即率领30多名"八义团"(那是贺龙组织的农民团体)骨干秘密来到桑植县泥沙镇,准备夺取团防局的枪武装自己.有人主张拿长矛,有人主张拿大刀,贺龙说,那些家伙不好隐藏,都不用,就用菜刀.用智取不用力取.`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7,(3)
<正>贺龙和廖汉生都是湖南省桑植县人,二人在革命斗争中走到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贺龙的培养下,廖汉生从一个土家族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共和国的将军。而廖汉生则始终敬重贺龙,直到晚年仍然怀念贺龙。廖汉生第一次见贺龙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贺龙贺龙的老家在桑植县的洪家关,廖汉生的老家在桑植县的长瑞乡。洪家关离长瑞乡不远。从长瑞乡到桑植县城,要路过洪家关。  相似文献   

12.
正被称为最小的"红军哥哥"的向轩,是贺龙元帅的外甥、"湘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的儿子。1926年3月,向轩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1928年8月,因被出卖,贺满姑在突围中被捕。两岁多的向轩和哥哥、妹妹一同随母亲贺满姑被押往县城关进牢房。贺龙的大姐贺英知道消息后,托人将3个孩子从大牢里用重金赎出。  相似文献   

13.
贺龙在年轻时代就投身革命,他率部驻防彭水期间,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924年5月,彭水老百姓知道他的部队移防的消息,都忙乱起来.著名人士、学生、农民、商人等纷纷派出代表去见贺龙,再三挽留,舍不得他和部队离开.贺龙无比感动,但军命难违.见挽留不住,郁山镇各界和民众团体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欢送会.该镇镇长代表大家讲话.他列举了贺龙部队驻防彭水以来,清剿土匪,除暴安良,发展教育,修桥铺路,体察民情等种种功绩,最后说:"贺旅长不愧为军人的楷模.贺旅长的部队不愧为仁义之师,文明之师,彭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4.
罗美元 《湘潮》2010,(5):50-56
<正>贺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陷害,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罪名是说他曾"通蒋",向蒋"说情""乞降"。而进行如此恶毒陷害的关键人物,是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李仲公。那么,李仲公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呢?  相似文献   

15.
正贺龙,字云卿,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共和国元帅。"我,贺龙,由一个贫农,一个旧军官,到一个光荣的革命者,完全是党和群众教育培养出来的。"贺龙在1951年的这一自述,生动概括了他从旧军官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荣历程。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贺龙坚定跟共产党走,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作出正确的抉择。毛泽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11月,毛泽东任命贺龙担任了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一职,之所以会选择贺龙,是因为贺龙的一生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18岁就通过比武成为"武状元"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于湖南省西北部一个偏僻的集镇——桑植县洪家关。贺龙的父亲贺士道以务农为业,兼做裁缝,一  相似文献   

17.
1914年至1935年,贺龙曾多次到过沅陵.在沅陵,至今还流传着贺龙的故事.虎口脱险1914年,18岁的贺龙受孙中山中华革命党的派遣,只身往桃源、沅陵两县“策动”警备队响应国民革命.贺龙不顾连日徒步跋涉的疲惫,英姿飒爽地行进在山林小道上.不料,走到沅凌熊壁岩(今划归大庸市)时,被“向川老鼠”向紫荣为首的土匪截获.他们在贺龙身上只搜出几块银元.本想整治一下贺龙,但见贺龙镇定敏捷,气宇轩昂,对答如流,遂有心让贺龙当其军师,但被贺龙坚辞,土匪只好裹挟贺龙回寨.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贺龙:"贺老总有三条嘛:一是对敌斗争坚决;二是对党忠诚;三是联系群众."贺龙在晋绥革命根据地时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20.
欧阳青 《湘潮》2006,(6):4-8
首次见面,陕北窑洞赞往昔毛泽东与贺龙都是高个子,两人都仪表堂堂,只是毛泽东更瘦更高一些。渊博、睿智的毛泽东,浑身上下散发着领袖的气质;威猛、忠勇的贺龙,处处洋溢着帅才的干练。毛泽东十分欣赏贺龙在威猛中带有的平和宽厚。的确,如果从贺龙的外貌看上去,他的全身,从头到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