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以来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先后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开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扶贫开发综合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以扶贫移民社区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等全国性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任务。田东县以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为契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并取得显著成效。针对目前田东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建议强化资金政策扶持、健全金融扶贫体系、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加快扶贫移民社区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在具体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其中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三明市的具体实践为典型。"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三步"工作法。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中,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的方式最终确定贫困农户名单;二是"四因四缺"分类法。即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贫困农户按照"因病、因残、因学、  相似文献   

3.
"第一书记"政策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针对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创造的新模式,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实现了"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带党建"的良性互动,开创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情况调研,从党建视角分析目前农村贫困地区基层党建面临瓶颈的问题,并结合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成效,探索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扶贫工作中作用发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袁卫 《今日浙江》2013,(5):15-17
近年来,我省通过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资产量化到人,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为股权,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是关键,是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的文献,就林权的内涵和特征、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阶段划分、集体林权经营形式、林木资产评估、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濮阳市华龙区是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和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是河南省唯一"全国双试点县(区)"。近年,华龙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为抓手,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打造出了农村股改的"华龙模式"。2017年12月29日,华龙区为59个行政村发放了农村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在全国试点单位中率先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如何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增强扶贫攻坚经济实力,这是目前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基金会入手,利用集体资金和农村闲散资金开展社区内融通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现结合临沧地区的实际谈点个人认识和具体意见。一、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是增强扶贫攻坚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农村合作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家庭经营这个层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集体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的经济实力却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削弱,这是目前农村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临沧地区1995…  相似文献   

8.
张引  杨庆媛 《求索》2014,(8):32-3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具体体现在流转方式和收益分配、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通过分析上海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发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中,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公开出让复垦土地、出让指标并就地落地和出让指标异地落地三种,流转模式按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不同划分为"宅基地置换"、"建设公共租赁房"、"征地留用"等十种。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流转收益分配及监管制度不完善、流转程序和机制不健全、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矛盾和盲区等问题。反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作为我国当前农村扶贫的二种力量,可视为行政国家与隐形社会。行政国家是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与拓展,农村扶贫中表现为政府扶贫机构的庞大及行政扶贫权力的扩渗。隐形社会相对于无社会状态而言,在农村扶贫中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社会组织化及作用的隐性和潜在性。二者在农村扶贫中以"国家相对主导,社会主动参与、分开行动为先,尝试合作为后"的状态实现互动,这种作用关系对当前我国农村扶贫的扶贫战略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自2011年初开展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工作,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产业扶持、规模就业、整体脱贫"的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新路。本文通过对巴彦、通河、双城、五常、宾县5个农村残疾人扶贫产业基地(园区)扶贫成效与做法的调研和思考,深入剖析了5个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3)
<正>贵州省仁怀市紧紧围绕"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坚持把"大旅游"作为推动"大扶贫"的突破口,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做出的探索值得品味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紧紧围绕"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坚持把"大旅游"作为推动"大扶贫"的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用"经营农村"理念全力做好"旅游+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湖南省永州市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内在需要,把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开展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大规模专题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了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根治"贫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但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从而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研究和探索农村"人力资源扶贫"开发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党组织在加快完善农村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使农村党组织的"活水"充分涌流,应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头羊"的表率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农村党组织队伍;改革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加大农村党组织精准扶贫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和保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做好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分类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成员资格认定、规范股权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和现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加快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黔府办函[2016]17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金融支持我省农村"三变"改革十条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2016年8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金融支持我省农村"三变"改革十条政策措施为探索金融支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新模式,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推进我省大扶贫战略行动,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8,(11):19-22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集体林业是我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现有集体林地3.24亿亩。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农村牧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反贫困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实践指南,安定区的扶贫实践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安定扶贫的做法主要有,产业合作带动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链金融扶贫、内源式扶贫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扶贫等。内在特质与精神文化、内生动力、触发机制及外生力量等构成了安定扶贫实践的四个要件。四种外生力量通过四大触发机制催化、激活和释放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扶贫实践的良性运转,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安定扶贫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构建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扶贫资源、发展动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安定扶贫实践是当代中国反贫困的典型做法和鲜活案例,为中国贫困地区乃至世界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安定元素和安定智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21,(8)
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性交易服务。"近年来,射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2020年,射阳县以承担农业农村部试点任务为契机,率先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土地流转"云签约",创新网签13311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合法合规、便民高效的网签办法,对于推动农村产权供需双方在更大范围、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原有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是产权明晰、成员清晰、权能完整的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随着重庆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实力得到不断巩固和增强。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一、重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实践重庆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以资金、资产、资源为纽带,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激活生产要素潜能,较好地实现了集体资产和股份收益保值增值。(一)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重庆先后4批次承担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并于2019年6月被纳入全国整省试点单位。通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量化、登记赋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成员股东平等享受增值收益。截至2020年底,重庆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共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089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800万人次,量化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