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明青玉寿字执壶(明)高19.5 cm,口径6.5 cm,底径7×5.5 cm。青玉质,壶为圆口,束颈,兽首仰吞式流,夔式柄,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两面纹饰一致,都为浅浮雕,口沿饰一周变形回纹,流、柄与口沿连接处刻有一相对的"卐""卍"字。壶身上半部雕"寿"字,下半部雕有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寓意"玉堂万寿"。此器造型端庄,寓意吉祥,为明代壶杯玉器中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双连杯渊源甚早,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曾有发现,形制为杯形、壶形或罐形等。如1972年,河南省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一件彩陶"双连杯"。双连杯的余绪也很久远,清乾隆时期流行双连瓶(又称合欢瓶),意味着和合吉祥。据专家考证,双连杯的起源意义多用于盟誓、婚娶、解决纠纷后订立协议等场合,两人共饮,以表示平等和友爱。不过双连杯最主要的意义还是作为婚姻中的合卺礼仪用器。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一件凤鸟  相似文献   

3.
李晶晶 《求索》2012,(5):74-76
本文从凌家滩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象生玉礼器入手,从立体造型和平面纹饰两大方面来分析凌家滩玉器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探讨新石器史前玉器形式之外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从而使考古器物与文艺美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为研究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感性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4.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15厘米,宽5.5厘米~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调律器。整木雕制,器身中空为音箱,据两端弦孔,原张施五弦,出土时弦已朽佚。器身绘有神人跨龙飞天和十二凤鸟图案传说夏后启上天得乐和皇帝命伶伦仿凤鸟定十二律,  相似文献   

5.
京式家具以名贵的材质、华丽的款式、大气的造型、繁缛的纹饰、复杂的雕刻、吉祥的寓意、深厚的底蕴为风格特征而著称。北京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家具制作以清宫皇的最有代表性。清代初期,继承明式做法,造型和装饰都是传统硬木家具的一贯作风。同时,仍重紫檀和黄花梨,红木材料使用较少,但有取榆木、柏木、楠木、沉香木、椴木等制作家具的。  相似文献   

6.
文物鉴赏     
<正>清,宣统。盘高6.1厘米、口径33.9厘米、底径22.1厘米。盘内口沿饰如意云纹,盘心正中为一月华纹,外环绕套缠枝莲纹饰。内壁等距绘有折枝花八宝纹,"八宝"是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外壁绘折枝花卉纹三组。  相似文献   

7.
张振岳  俞敏  崔荣荣 《前沿》2011,(18):138-140
本文通过对汉、畲族传统服饰凤纹的起源、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和民俗文化进行比较,阐述了两民族的凤纹共同起源于东夷族的凤鸟崇拜,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演变,促使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的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汉、畲族长期的接触交流,促使了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民俗文化存在着趋同性,在这一层面上,凤纹是民族融合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8.
五光十色话钧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宋元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中国古代明朝以后的文献都将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 在北宋晚期至金代前期就开始生产的早期钧瓷,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良,釉层较薄,部分产品还采用了“裹足支烧”的方法,在器物底部留下了细小的支钉痕迹,这种工艺与北宋晚期北方地区诸多窑场流行的生产工艺相同。器物的品种十分丰富,碗、盘、钵、盒、注壶、盏托、香炉、连座瓶、盆等,特别是菱口大碗和海棠式长盘,造型优美精致。此时期还发现了内施天青釉、外施紫红釉的器物,釉色秀美娇妍,开钧窑陈设类瓷器之先。 钧瓷技艺精湛,炉火纯青,造型庄重完美,釉色巧夺大工,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品。许多人将钧瓷称为“宝瓷”。  相似文献   

9.
<正>5月15日,"东周实相"河南出土东周文物展在台湾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台湾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结合双方东周时代的馆藏,共展出河南考古挖掘出土的东周时期墓葬器物1700多件,包括编钟、玉器、水器等,其中更有兽形器座、水陆攻战纹鉴等数十件重要文物。绘有古代战争场面的水陆攻战纹鉴、"天线宝宝"造型的兽形器座、设计精巧的八瓣华盖立鸟圆壶……1700多件展品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来到25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李立华 《乡音》2023,(1):54-55
<正>鹿,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为祥瑞之兽。古人借“鹿”与“禄”的谐音,象征福禄常在,官运亨通。至清代,吉祥双关含义的装饰图案日渐盛行,宫廷制作了各种以“鹿”为题材的器物,备受帝后喜爱,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百鹿尊便是一例。所谓“百鹿尊”,因器身绘有“百鹿”而得名,是专为清宫制作的陈设用瓷,也是乾隆皇帝直接督导设计瓷器的一个典型例证。因其寓意吉祥、装饰华丽、工艺精良,享有“千古第一瓷”之誉。  相似文献   

11.
文物鉴赏     
<正>西周晚期1966年湖北京山宋河坪坝苏家垅出土。通高66厘米,宽23.8厘米,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花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盖内壶内口内壁各有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壶颈长,壶肩有两个伏兽衔环,体型扁方。  相似文献   

12.
<正>①虎座鸟架鼓战国通高149.5cm,连体宽145.7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立凤、卧虎、悬鼓和长方形器座组成。两凤鸟分体雕刻而成,鸟腿直立,鸟爪张开抓住虎背。两虎虎身分别由整木雕凿而成。全器髹黑漆为地,用红、黄、灰等色描绘花纹。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楚国漆器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和典型代表。楚漆器艺术承载着楚漆器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多种审美元素。楚漆器艺术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当时道器思想相映生辉;楚漆器艺术的造型呈现和谐与神秘奇特美;纹饰飞扬流动、漆画则有神人相映的审美特质。可从楚漆器艺术的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方面进行审美的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历来是文人雅士摩挲把玩、鉴赏收藏的器物。暇时,笔者常邀上三五知友围聚在一起品壶、赏壶、读壶、议壶、用壶,使人赏中有学,学中有悟,悟中有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乐在其中。在茶艺界享有声誉的陆羽茶艺馆近年来先后创意出品了《东坡赏砚壶》、《佛指舍利壶》、《印光壶》、《荷塘月色壶》、《惜缘对壶》、《翎顶壶》、《李清照品茗壶》……款式各异,  相似文献   

15.
葛洪一生时出时入,仕隐不定.始则治身治国兼顾,终于弃人事而求长生,是出处两得的一生,也是出处两难的一生.葛洪之所以选择这种人生道路,是他隐显任时的人生态度、"静为逸民之宗,动为元凯之表"的人生理想以及两晋之交风云变幻的政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岳瑾 《前沿》2011,(18):162-164
凤翔泥塑是陕西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凤翔泥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凤翔民间艺术中的众多吉祥纹样进行搜集,深入剖析它的各种丰富寓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在视觉传达的新时期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凤翔泥塑纹样除了有表面寓意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本文旨在揭示凤翔泥塑吉祥纹饰当中的纷繁复杂的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17.
王婉尧 《传承》2010,(24):160-161
楚国青铜礼器融合了商晚期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庄重大方与楚地文化的瑰丽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尚岭二号楚墓出土器物的组合体现了该墓的用鼎形制、级别,其中青铜礼器的构造、纹饰演变和玉礼器的形制与纹饰特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楚墓礼制文化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3年,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春秋墓中出土了一对莲鹤方壶,其中一件藏故宫博物院,一件藏河南博物院。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河南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冠盖由双层盛开的莲花瓣组成,瓣叶镂空,莲瓣中间有一活动的平盖,其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昂首舒翅。盖边饰窃曲纹,两兽尾部相连,连接处有一目。壶颈两侧用附壁之龙形怪兽为双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中国机关后勤》2007,(9):F0002-F0002
2007年8月8日上午,内蒙古博物院广场乐曲雄壮,气氛热烈。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图为中央人民政府赠送内蒙古自治区的宝鼎。圆形的青铜宝鼎庄重威严、双耳高耸、三足稳固,鼎身和鼎颈分别装饰着象征内蒙古山川地貌特点和牛羊成群景象的精美花纹。形如马鞍的鼎耳和形似马蹄的鼎足既象征蒙古族善于赛马射箭,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20.
龙晓燕 《思想战线》2001,27(5):138-139
早在秦汉时期,四川的丝绸、布匹、铁器及邛竹杖等就经 "蜀身毒道"、"安南道"等销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一些地区,而南亚和中亚国家的珠宝、琉璃等器物也由互输入到了内地,这条通道成了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