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底线公平: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也进入了利益矛盾冲突的多发期。收入分配的不公是引发我国社会不安定的主要根源之一,当前应建立起以“底线公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公平的底线,使利益格局的变动不至于超越社会矛盾冲突的警戒线,使得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不至于因利益格局的变动而发生动摇,从而为我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推进提供必要的稳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韦慧民 《前沿》2011,(21):14-17
程序公平效应强调程序公平可以使个体对不利结果的负面反应有所缓和。影响程序公平的因素很多,认同违背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认同违背会压制程序公平的效应,显著降低个体的程序公平知觉。本文从程序公平的实证研究出发,探讨了其理论解释和个体的程序公平知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谢海军 《前沿》2011,(7):29-33
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里,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衡量政治客体执政能力和绩效的根本符号,还是民众从物质利益矛盾走向现实政治冲突行为的连接链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路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不同民众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路径并不相同。当代中国民众不同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同时,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南省8个城市的“80后”新生代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调查表明:“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只有经济地位认同度较低,个体的社会认同正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80后”社会事业知晓程度尚可,信息参与程度一般,行为参与程度较低;作为社会认同基础领域的三个方面,我国目前对于“80后”新生代作为社会的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系统欠缺,而社会意义系统较为理想,社会组织则呈现一定的缺位现象;由于“80后”新生代的社会建设参与日益呈现出建制性边缘化危机,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中间阶层的探讨一直以来是相对于上层和下层进行比较而研究的,而对中间阶层内部混杂成分和多重认同的探讨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职业类型角度探讨青年中间阶层的社会想象与认同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社会的认知是较为一致的,都较为认可当前的中国社会类型为金字塔型,希望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社会;他们的高消费现象并不显著,青年教师和青年公务员都有较少的休闲心态和较高的焦虑心态;青年教师更能看到社会冲突。总体而言,不同职业类型的青年对于社会认同、阶层认同、社会公平、冲突等看法大体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青年教师在各方面无疑都是更具批判性的,而青年公务员则相较为认可社会的公平和合理程度,青年白领则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利益分析法,但利益分析方法面临认同客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冲突、理性与情感层面的碰撞、多元利益博弈、"承认的政治"等的挑战。本文认为,价值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变量,多元价值冲突是现代政治认同困境发生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困境的消解呼唤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而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从价值视角审视政治认同有利于对传统政治认同分析路径的反思,对于政治认同重构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颖  张英魁 《长白学刊》2011,(5):138-14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体制转型的特殊情势下,农村社会冲突型利益表达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其日益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既有正面功能,又有负面效应.社会利益分配、政府管理与农民自身层面凸显的问题是农村冲突型利益表达日益蔓延的原因所在.对此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利益调整这一中心,对非理性表达的政策选择应...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的基本理念是平等和正义。社会公平始终与特定的社会状况相联系,只能被放置到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才有其现实意义。社会公平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性,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社会利益关系来谋划。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这一硬道理,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着力健全社会利益整合机制,及时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充分发挥思想舆论的导向作用,才能真正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9.
胡岳鹏  倪大伟 《前沿》2008,(7):64-6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是政治认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的主要体现就是利益的合理表达。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从理论上说,他们分别和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这些变量有关系;从实践上看,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同这些变量存在着复杂的互动,从而导致政治认同和利益表达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前沿》2012,(21):25-27
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相似文献   

11.
老字号品牌对城市意象影响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 《前沿》2010,(23):96-98
鲜明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the City)反映了生活期间的人们对自己城市文化、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主观的感知。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城市意象研究中商业老品牌城市符号作用的相关理论阐述,指出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从商业品牌内在要素对所生存的原生态城市环境内在诸要素的影响,设计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两性领导风格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组织中女性成员、女性管理者的增多、经营环境的变化引起了理论界对组织中两性领导风格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系统评述了西方国家近10年来有关两性领导风格研究的理论成果,并总结了两性领导风格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背景国家的两性领导风格差异的统计性研究以及有关两性领导风格的经验性研究结论,为组织领导风格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族体形成,从50年代起一直是土家学研究者研究的热门论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讨论颇多,定论较少。本文就此对历年学者的关于土家族族体成分、族体形成时期、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形成时期的聚居地域以及“土家”称谓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上海土地需求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根据上海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需求、土地储备与土地供应的关联分析,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上海经营性用地需求趋势的分析和对具体指标的细化分析,进一步得出土地需求总量,提出至2010年上海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预测分析,以合理确定土地储备量。  相似文献   

15.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长期在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读本。它从上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后,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中介作用,特别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地面建筑群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地铁车站出入口地面亭、风亭、冷水机组、紧急疏散出入口、自行车停放场所、便民设施、值班休息亭等一系列轨道交通的地面附属设施。这些设施在满足其功能需求之外,是正在组成城市街道空间的小建筑群落,对其类型进行研究,对于研究城市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旅游是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体育旅游业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云南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并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配置状况,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因此,应对云南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援引法定刑,所援引的是被援引条款的全部法定刑,而不是仅援引基本量刑幅度。因此,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法定刑一样,既存在"情节严重"这个基本量刑幅度,也存在"情节特别严重"这个加重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站在法哲学的高度,对规则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揭示了规则的本质属性,对国人对规则的态度进行了深刘的检讨,指出了对规则应有的正确态度,对于更好的遵守规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