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结构调整、大学生数量剧增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有进一步严峻的趋势。阐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深刻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民族院校的历史目标和当前的格局、薄弱的基础教育、激烈的人才竞争、民族因素和有待提高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政府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起主导作用、民族类高校应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  相似文献   

2.
3.
全民国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还处于一种感性层面,尚未上升到理性层面,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认知与行为能力较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全民国防的贯彻落实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国防意识作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安全统一的"精神长城",应在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上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以贵阳医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与汉族本科及专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比较研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出更加务实化特点,对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和帮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作为一种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全球性社会流迁,是一种流动的现代化,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对接,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担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认同的形成以及民族成员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和思想理论的日常熏陶。民族成员特定的包容意识的形成和心理结构的优化,既需要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来丰富其历史叙事内容和进程,也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促进民族成员不断生成具有现代性的效率意识、发展意识、规范意识,从而增强民族成员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7.
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是湘西各民族关于生命的诗性之思,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渊薮,又凸显了湘西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审美个性;其间诸多的原生态文化事项,不少被誉为中华古文化的"瑰宝家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对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形态特征及美学诉求的深入探寻与现代审视,发掘其当代价值,对优化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审美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鲤鱼跃龙门的同时,也使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贫困生群体。随着绝对数量的逐年增加,这一群体在生活上、心理上的贫困受到关注的同时,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方方面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处理不好导致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更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学校从多角度出发促进和提高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11.
蓝青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50-252
高校民族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回乡就业、创业,以改变民族地区的贫困面貌为己任,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育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成功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 《创造》2024,(2):1-3
<正>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我国长期和谐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国家、民族认同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坚定其政治立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民族政策的出台及扶持,各民族医药都在想方设法地寻找更好的发展方法和捷径,而时代的发展也给蒙医药现代化提出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它确实给蒙医药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它的弊处也在日益显现出来.现对蒙医药现代化的利弊进行分析,希望各蒙医药工作者能在蒙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以更好地推动蒙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黔东南是汉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的聚居区,各民族不同服饰汇聚了黔东南地区多彩多元的服饰文化景观。文章以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服饰文化为考察对象,聚焦这一区间内各民族服饰的迥异风格和不同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借用、相互学习的现状,阐析黔东南民族服饰文化多元共生、一体交融文化图景的具体内容、形成原因和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路径体系,激活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7.
18.
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心育机制是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纽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育机制以五个认同为理论路径,以五共为心理过程,以心理空间为驱力,以心理场域为行为动力,此间包括目标导向机制、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交互作用的互动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这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起到建设以心培育的路径、超越心育的最近发展区和凝聚内外力量的作用,从而为发挥两者的最佳合力效应,创造最佳培育效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主线的提出具有明晰的历史逻辑,即是由中华民族作为历史主体的客观必然性决定的,相对于历史方位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环境的极为迫切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