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往往与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相伴相生,折射出深刻的社会背景,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状况,对网络舆论的走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流行语具有触发性、速成性、反讽性、易煽动性和短暂性等特征,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公安机关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公安职权和履行公安职责的国家机关,应积极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特点及产生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畅通公众沟通渠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年群体网络交流的主要语言,对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群体的增加,网络流行语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对此,必须要清楚认识当下网络流行语的时代特点,合理把握并利用网络流行语,进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网络名人又被称为"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影响力大、传播力强、活跃度高的三个基本特征。网络名人在互联网舆论形成、议题走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名人为互联网注入了理性思考,并在建言献策、稳定舆情、加强监督、慈善公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柞用,传递了互联网世界的正能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名人的影响力、传播力,主动沟通交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网络名人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考量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首先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明确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贡献,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已经构成大面积污染,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评估和监管,才能提升网络语言的规范度,捍卫母语的纯洁性,保障现代汉语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公民参政形式,方兴未艾。当前,各地的网络问政发展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流于形式、疏于责任的问题,从法治的视角对网络问政的现状进行深度反思不仅十分必要,也具有学理意义。研究认为,网络问政应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从范式变革走向机制创新、从法治形式走向法治实效。  相似文献   

6.
张丽萍  李文慧 《前沿》2014,(21):197-199
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反映着蒙古族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笔者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蒙古族大学生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知;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能够接受并能或多或少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蒙古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不是客人,他们对网络社区采取了积极接纳和主动融入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之外的网络文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仕勇 《求索》2014,(8):4-10
作为流行文化的网络流行语,与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紧密关联,反映着网络场域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始终脱离不了现实社会舆情,社会共性情绪是网络舆情发生的缘由,也是扩散传播的内在动力。网络流行语关涉公权力滥用、道德滑坡、信息不透明、民生问题、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国家利益与民族自豪感等舆情议题。网络流行语利用比喻、比拟、谐音、叠音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建构议题,其议题建构策略为:恶搞和隐藏的文本,激发社会共性情感,制造标签效应和污名化。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也是一种新兴的另类话语表达。作为网民使用的一种时尚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话语表达。通过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传播动因、传播要素、传播环节,探究其传播规律,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具有触发性、速成性、反讽性、易煽动性等特征,形成原因包括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矛盾激化、公众利益诉求渠道欠缺等。公安机关应积极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动态,转变工作方式,畅通公众沟通渠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0.
理性公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久远的理性观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观念.理性正在走向实用.社会和谐需以理性为前提.理性研究属于行为科学.美国学者提出理性行政行为理论.理性坚持正义,贯穿于行为的目标、践行和效益.公安应最富于理性.要遵循"五理"之道,坚持求真务实和辩证法,搭建理性公安平台,展开广义公安思维,推进人民治安,实行效益公安,建设学习型公安.  相似文献   

11.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意蕴在于整合社会观念、化解社会冲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堵和市场逐利逻辑的驱动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风险源于日常生活状态非理性的冲动、网络信息覆盖的操纵性、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问题、中西方意识形态的较量等多重因素的纵横交错。理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批判性重构网络信息和网络流行语、关注并积极回应中国议题、坚持与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汉英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彦杰  赵永彬 《前沿》2009,(7):195-197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写照,2008年汉荚网络流行语折射出当今网民省时便捷、求异创新、对抗权威、崇尚个性、追求娱乐的语言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变化的鲜活标志,是文化心态的显著表征,也是社会传播的流行符号。从网络流行语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网络生态的趣味性、中国青年心态的积极性、中国文化传播的创造性,更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网络热词此消彼长的背后,是技术更迭、生活变迁、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相互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通行证",不仅风靡网络,而且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年末的各类汉语盘点,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流行语的鲜活生命力;同时,也有诸多名家、各界人士对一些低俗、庸俗的词汇表示反感甚至痛恨。网络流行语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得到广泛转载与快速传播,短时间内释放出强大的传播能量,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只有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网络流行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15.
甘莅豪 《传承》2012,(1):45-45
进入21世纪,网络成为流行语制造厂。流行语作为一种与当今社会紧密互动的语言现象,成为多学科不可回避的一项新兴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网络言论理性表达事关重大,其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公正无私、认真负责、爱国守法。针对目前网络言论非理性表达现状及原因,亟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政府及时介入,让权威真实信息抢占网络舆论高地;"疏与堵"有机结合,让网络理性言论主导网络舆论走向;组建自己的"意见领袖"队伍,唱响网上主旋律;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民自身素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建全网络法律机制,制裁网络违法言论。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12)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和传播不仅满足了青少年自我个性表达的需要,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文化,进一步促进其与同类群体交流的便捷和通畅。但网络流行语中也掺杂很多不良的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积极建设绿色、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巍 《岭南学刊》2009,(2):82-86
如何寻求和拓展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来源一直是行政学界孜孜不倦研究的重要课题。伴随整个社会发展,基于工具理性的官僚制行政范式正在走向民主的对立面。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研究思潮认为,公共行政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合法性建设要从主体理性向制度理性转型。场域理论,话语政治,交往理性,协商民主应该逐步接替科层制、二分法、专业效率对公共行政的统驭。  相似文献   

19.
整理并重视网络流行语就是发现赛博空间的虚无之美,就是发现网民对解构游戏的日趋熟稔。"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2008年,这些刚刚出现就大规模流行的网络词语,让我们对一年里发生的大事件记忆异常形象深刻。(7月21日《中国青年报》)今天赛博空间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文化阵地。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黄楚新 《人民论坛》2020,(1):116-118
文明互鉴成为2019年度社会流行语,意味着其不只停留在国家外交和主流媒体话语中,而是开始受到来自普通民众的积极认可;硬核、区块链、5G作为流行语被大众所接受,代表着人们对优质事物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酸”“柠檬精”“我太难了”等年度流行语,反映出自我调侃成为一种流行减压方式;从融梗、996、霸凌主义等流行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规范意识的普遍增强,社会规则、国际秩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