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标尺,把人类社会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梳理,可以其为视角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进行理性认知."美好生活"经由长期发展而来,早已跨越"人的依赖性";"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需要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立足但不局限于"物的依赖性";"美好生活"作为理想的生活样态,应然迈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体系中,作为系统最高层次的开放复杂巨系统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五重属性。"一带一路"属于具有这五重属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开放性方面:"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包容原则,是一个跨区域开放性大框架;倡导开放合作模式,是一项新型国际公共产品;秉承开放发展理念,体现了历史经纬、现实需求与未来愿景的融会统一。整体性方面:"一带一路"是一项全球共生系统工程,具有共生单元(成员国)、共生模式(国际关系)和共生环境(国际体系)三大基本要素,体现了共生单元与共生系统之间相融相生、共生单元之间对立统一的双重辩证共生关系及共生性与系统性的交互关系。层次性方面:"一带一路"体现了我国战略空间辐射、战略利益拓展和战略维度选择的层次性耦合。复杂性方面:基于理念认知、运行机制和系统体系三个方面面临的战略风险与现实掣肘,"一带一路"属于结构、状态、要素均异常复杂,具有他组织特征的国际关系系统。动态性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方面参差不齐,成员间关系错综复杂,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建立,政策连续性受国内政治与政局影响较大,导致跨国投资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风险系数高。充分认识"一带一路"的"系统五性",对于倡议的顺利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4):90-91
肖霜在《理论界》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身奋斗目标,而处于当代开放型社会中,相比封闭型社会,各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而在现代化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势必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复杂而尖锐的问题。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意识三方面进行现代性和开放性解读,为社会开放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又一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的重要价值目标,是一个理论突破.现阶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5.
<红旗>杂志在"四清"运动期间组织和发表了大量有关文化批判的文章,其中既有对文艺界的批判,也有对哲学界和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批判.它们不仅加深了"四清"运动"左"的错误,而且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序幕,使运动由文化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并直指中共中央领导最高层.  相似文献   

6.
李韬 《人民论坛》2024,(4):51-53
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数字社会视域下,需要进行一种适应性变革和调适,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力,夯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数字可行能力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提升数字文化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活动的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执政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应然状态"变为"实然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8.
张琦 《青年论坛》2002,1(5):10-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高命题。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的主体纳入现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贡献 ,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成果 ,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野信太郎是日本的著名作家,中日友好的使者。他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名家名作的特点、流派的变迁,及同音异义、双声叠韵等汉语言文化现象的理解方面符合史实,见解独到;但在"四六体"和"散文"的概念上也出现了混淆。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古代散文,尤其以《史记》为代表的典籍等,对日本文学中和歌、俳谐、物语、随笔等散文文学的影响深远。奥野的文学评论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流露出对中国古典散文的欣赏与热爱,同时为中国魅力语言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远景发展思想重新成为研究热点。但理论研究领域出现用"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自由发展"来取代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混乱现象。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不澄清,一切试图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远景发展思想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都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1.
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发展目标是江泽民同志推进理论创新的积极成果.江泽民同志从多方面阐述了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条件,这些思想对改进高校"两课"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互联网络在当代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场域,并缔造了人的虚拟发展这一人类发展的全新方式。近年来,人的虚拟生存和发展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积极回应,并在对其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曾令辉教授的《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将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研究提高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当代性的理解,这种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府之所以选择运动式执法这种政策工具,是受到决策议程、资源短缺和政府间合作状态三个因素制约的.运动式执法的必然性,反映了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境,而且它所体现出来的治理功能也并非总是消极的.一味地否定运动式执法,既不符合中国公共治理的现实需要,也不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高碳特征向低碳特征转变是中国应对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正确选择。但是,基于中国目前的高碳经济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轻易过渡到低碳体系,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排的双赢,实现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兼顾。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的立场是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承担起与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相适应的环境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由宋上昌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通论》四卷本,120余万字,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它的科学性、创新性与系统性,而区别于同类题材研究,受到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百年的发展记录着党的思想路线、政策理论日益完善的逻辑进路,是党的思想建设走向成熟的有力证明。党章与时俱进地增写党的创新理论,既保留了党章延续性的特质,又回应了时代的关切和现实的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二十大党章的修订对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实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征程上,面对新挑战,全党要继续在党章的指引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和金融危机的外在影响,农民工的退路和出路问题成为政府、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对浙江省返城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作为经验材料和叙事文本,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对比,发现农民工的行为导向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发展理性.由此,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退路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行为差异,农民工对自身的定位和行为选择差异将决定政府政策制定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詹花秀 《湖湘论坛》2020,33(4):88-100
资金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有资金才能投资生产和发展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金融领域的每一次创新,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资金具有趋利的本质,永远都在追逐低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虚拟经济领域的各种盈利机会,很容易让资金呈现"脱实向虚"趋势。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迹象,引起了政府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资金"脱实向虚"的缘起、轨迹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可能引发的新一轮经济"脱实向虚"风险,有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资金"空转"套利,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