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妍 《人民论坛》2020,(11):126-127
近年来,网络媒体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迎合用户需求,却无意间加速了"信息茧房"效应形成,对用户、社会等造成一定危害。应当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优化信息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媒介素养,逐步帮助用户走出"茧房",促进多元化、全面化、综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算法推荐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算法推荐基于受众偏好,精准推送红色文化,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创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但是,算法推荐在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碎片化的处理方式肢解了红色文化的整体语义;受众陷于"信息茧房",主体意识被蚕食;把关权力的缺失使红色文化遭遇"冷场",面临弱化和边缘化的危险。面对算法推荐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的困境,首先应从红色文化本身着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精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聚焦信息"生产-过滤-推荐"各环节,打破"信息茧房",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舆情监控,驾驭算法,构建风清气正的红色文化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3.
算法作为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在数据的喂养下将输入数据转化为输出数据的计算模型,是推进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要素。随着公共文化传播日益“算法化”,作为技术、权力、媒介的算法成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算法基于用户画像进行公共文化精准推送、以虚拟趣缘社群助力文化共同体构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方式、目标和主体维度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算法是一柄双刃剑,算法落入数据陷阱放大治理公平困境,平台造成的过滤气泡固化受众文化审美“茧房”,对算法的依赖掣肘治理主体能力提升,由此产生普惠均等困境加剧、公共文化空间逼仄、主流文化价值遗失的症候,阻滞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因而算法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一种悖论。为此,需要彰显人文关怀,观照算法“弃民”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提升算法开发者和公众的算法素养,冲破文化审美茧房;强化协同思维,聚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以克服算法依赖。  相似文献   

4.
杨娟 《人民论坛》2023,(2):107-109
人工智能对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产生了积极助益,即依托技术实现精准传播消除交流壁垒、发挥媒介优势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借助传播优势推进中华文化教育创新性发展。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中华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模式固化、信息茧房、恶意利用等问题,应坚持内容为王,生成优质的叙事内容;实现跨界融合,打造优质产业链;构建生态连接,突出文化生态体验性;完善监管措施,构建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智能传播时代,在定制化信息传播模式、算法过滤机制和选择性接触行为的多重影响下,公众极易被带有强烈自身偏好特征的同质化信息所裹挟和淹没,自缚于“信息茧房”之中。以其空间的封闭性、内容的片面性和传播格局的割据性,“信息茧房”不断重复和强化着人们的认知偏差,排斥异质信息与观点,阻滞社会信息正常流通,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影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弱化的困境。化解“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从话语构建、技术把控、平台监管以及民众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竞争力,疏通信息传播渠道,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平台“算法”,不断优化网络生态,全面凝聚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6.
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成为网络圈层的集合因素,而青年"入圈"不可避免地面临"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脱离现实等问题。对此,应当引导青年清醒"入圈"、理性"在圈",走出舒适圈、进入优质圈,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共生的"圈层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传媒业提高了内容生产率、用户到达率,增强了传受互动,改善了阅读体验。但智媒体的快速发展存在挤占专业媒体的信息发布权、挑战社会共识的形成、引发"信息茧房"效应等隐忧。政府、传媒和公众需要共同协作,在人机协同、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融入算法设计,促使智媒体在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热点事件中经常出现负面评论带节奏,造成次生舆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共识,不利于构建良好舆论生态。舆论表达中"负面偏好"的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动因和复杂的心理效应,还有商业利益和社会信息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次生舆情危机、群际间的刻板印象和社会舆论生态恶化。为此,在治理和引导上需要加强平台方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主流媒体打破"社交茧房"的传播能力,最大限度地均衡社会信息供给结构,不断创新"后真相时代"的舆论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为实现自身获益,以用户主观兴趣为导向,基于大数据、协同过滤算法等技术,将同质化、单一性的信息内容集中不断地向客户推送,造成信息空间封闭、信息窄化和观点趋同,进而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若高校青年学生长期受到"信息茧房"束缚,将对其价值判断、理性思维、创新能力、自我约束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与完善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弱化高校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功用,导致话语失力、模式失效、工作失基,最终影响"立德树人"价值目标实现。高校要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主流价值引领方式创新、教师媒介应用能力加强、新兴媒介正向价值凸显等方面共同着手,以其合力之形成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破茧"提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湖北省宣恩县伍家台村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政府在农村文化创建中起着主导作用。主流媒体虽然在农村保持着极高的公信力,拥有忠实的农民受众,占有绝对的传播优势,但在农村文化创建中主流媒体基本处于"无视"、"无为"状态,缺乏为农村受众真诚服务的意识。研究认为主流媒体参与农村文化创建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是新型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媒体应探索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有效路径,注意将信息传播与农村各项建设相结合,同时发挥地方主流媒体在农村文化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并把它看成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要与党情国情相结合 ,必须要与时代相结合 ,必须要落实到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 ,从而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