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权主义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中的中心概念"父权制"来探讨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关系如何?在对父权制理论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以后,本文认为,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父权制,而是资本主义.父权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在当代,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消灭父权制,女性才能实现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3.
莉丝·沃格尔在《马克思主义和女性受压迫-迈向统一的理论》一书中尝试为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构建一个稳定而恰当的理论体系.她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基础是她们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独特地位.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受压迫现象,她主张将这一问题置于社会再生产语境中,从家务劳动和平等权利两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艾里斯.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将性别分工作为主要的和恰当的范畴。杨用性别分工范畴来分析女性的状况,认为女性的处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糟,而女性劳动边缘化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社会是二者合一的,在当代社会,反对压迫女性和把女性推向社会边缘的斗争本身就是反资本主义的。杨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意义,但她关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性别盲点的判断并不公正,而且她所使用性别分工范畴也无法解释不同阶级女性所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  相似文献   

5.
侯子峰 《前沿》2011,(21):170-17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生态学领域的荣誉,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发挥,这是它的历史功绩所在。然而,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的理解存在着重要缺陷:一是它对辩证法的理解失于简单化,忽视了辩证法中存在的丰富内容及其作用;二是它放弃阶级斗争理论和人的解放理论来追求自然解放,使得理论带有不彻底性和空想性。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斯特和奥康纳的思想就很能说明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6.
冯石岗  李冬雪 《前沿》2011,(18):48-51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交融、碰撞的产物,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最新发展形式,主要理论观点包括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思维结构、坚决拒斥任何形式的普遍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叙述"、坚持认识上的多元论、关注话语即权力的观点。它对中国女性解放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关注女性实际,增强我国女性解放的实效性;多元推动解放,壮大我国女性解放的力量;加强文化解放,完善我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建构女性意识,彻底实现我国女性解放;追求和而不同,明确我国女性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虞晖 《理论月刊》2008,(9):130-133
艾里斯·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将性别分工作为主要的和恰当的范畴。杨用性别分工范畴来分析女性的状况,认为女性的处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糟,而女性劳动边缘化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社会是二者舍一的,在当代社会,反对压迫女性和把女性推向社会边缘的斗争本身就是反资本主义的。杨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以及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实际意义,但她关于马克思主义存在性别盲点的判断并不公正,而且她所使用性别分工范畴也无法解释不同阶级女性所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  相似文献   

8.
刘长庚 《前沿》2010,(19):46-50
卢卡奇因《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曾遭到共产国际和匈牙利共产党内的严厉批评,并被西方学者定格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位置上。但是某些观点上的失误,与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卢卡奇不但在政治、态度、革命道路上始终拥护列宁和列宁主义,而且在理论实质、理论方向上与列宁主义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卢卡奇思想是属于列宁主义的发展,而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全面、客观评价卢卡奇,肯定他的历史地位和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理论贡献,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和学习其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当作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西方社会思潮。本文从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代表观点入手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代背景 ,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成同盟军 ,建立起反对资本主义的世界统一战线 ,共同推进本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以来活跃在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试图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人道主义、异化问题、历史性、现代性等问题。他们关注人和人的社会现实本身,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视角,因此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研究,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从"误读"到"通读"的变迁,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马"这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异质性,映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独特的现实发生与理论生成;通过从"单维"到"双维"的转换,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同问题域与不同的聚焦点,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其合理因素来审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共时性结构中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生成;通过从"外部"到"内部"的移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取可以嫁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式,以此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域和新向度。  相似文献   

13.
<正>发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内容和价值观的核心以来,一直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和理解有偏差的状况,以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不同观点的讨论乃至争论。所到之处,大体上都反映出对马克思有关商品价值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张树华  金芳 《前沿》2006,3(7):8-10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科学的宗教观,对于我们认识宗教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用社会存在来说明宗教的本质、起源及其存在的根源,在宗教问题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宗教现象、处理宗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肩负着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16.
吴恒 《桂海论丛》2011,27(1):58-63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研究热潮";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却一直争论不休,先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观点。近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逐渐被理论界认同。但即使如此,有其特定内涵和外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仍不应舍弃。  相似文献   

17.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们的存在自始至终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相联系,它们独特的造字方法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民族所积蕴的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的文化景观。本文结合文献典籍对一部分有关女性文化的汉字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揭示其所蕴蓄的文化现象,从侧面展现华夏女性远古的辉煌和喜悦、千年的厄运与悲苦,并使人从中看到中国女性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2,18(1):72-74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 ,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的变化 ,对它进行发展和创新。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都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批判 ,为此 ,我们要正确区分科学批判与政治批判 ,为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体上 ,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创新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 ,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应当看到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 ,它在整个体系上是不科学的 ,但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却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3,(9):15-16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全部历史的根本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内涵,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