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文汇》今年第7期刊登了夏远生写的《罗亦农的非凡革命人生》一文。文章概括了罗亦农短暂一生的光辉事迹。这里,再为该文补充一则重要史料:罗亦农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是最早起来反对盲目暴动的,并启发了周恩来和得到了周恩来的大力支持。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形成了中共中央的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各地都大力推行军事武装暴动,使党的力量继续遭到损失。然而在五人常委(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罗亦农、周恩来)中,罗亦农和周恩来却是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最早站出来反对盲目…  相似文献   

2.
关于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后,中央两湖巡视员罗亦农因反对"无动不暴"的盲动错误思想,被中共中央免去职务。但是瞿秋白在听取了罗亦农的"答辩"和申诉后,及时自我反省,给罗亦农"平反"。"罗亦农事件"的妥善解决,表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左"倾盲动中还存有一份可贵的清醒,在推行"组织惩办"的同时还强调党内民主。而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清醒之人,对瞿秋白妥善处理"罗亦农事件"给予了有力帮助。"罗亦农事件"被妥善解决的过程蕴含着一些值得总结和回顾的历史经验,如在反倾向斗争问题上不能非此即彼,左右失衡;在对待党内纷争问题上不能非是即非,要建立起解决党内矛盾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每月要事     
1921.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这是我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1922.8 中共中央执委会全体会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7.8 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临时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7,(8):8-9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宛希先、陈仕榘支持毛泽东兵退湘南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在同部分政治局委员商量分工时,提了毛泽东。瞿秋白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华。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瞿秋白手问世后,不仅震动中国,连共产国际也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和瞿秋白可为难得的知音。但当瞿秋白要毛泽东留在中央当宣传部长时,毛泽东婉拒了,他决心上山下湖,与绿林好汉交朋友,做改造土匪工作。国共分裂,国民党要杀共产党,眼下头等事是要抓枪杆子。瞿秋白无奈,批准了毛泽东的《湘南暴动计划》。毛泽东还要求中央从南昌暴动部队派一、二个团参加他计划中的秋收起义,瞿秋白同意了。  相似文献   

5.
正1927年南昌起义后不久,中共就强调全党必须注意武装工农,起义的军队只能作为工农暴动的帮助力量。8月4日,中共中央在给陕西省委指示中指出:"军事工作亦应本着独立政策,不可专赖可利用之军队。利用之则可,如认为是我们军事工作之全部则错误。我们应注意于武装工农,创造自己武力之工作。"其中要求武装工农,将军队作为起义可利用的力量。8月9日,中共中央在致湖南省委信中指出,"南昌事变是中央预  相似文献   

6.
1928年3月8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中共平和临时县委的领导下,平和县农民武装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所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永定和广东饶平、大埔等地农民武装的配合下,高举武装暴动的大旗,一举攻占县城九峰镇,演出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点燃了"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关于南昌起义决策的提出和确定,目前史学界没有具体提及当时虽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却是中央实际负责人的瞿秋白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只是笼统地归于"中央"或"武汉中央"等.从笔者接触到的材料看,瞿秋白不仅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统筹部署了起义军南下的行动方案,而且在起义失败后,以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的身份对起义的得失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在革命术语中,左和右都是有特定含义的。左表示正确的,右表示错误的,但左得过了头通常用加了引号的"左"来表示过左、极左的错误行为。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八七会议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时期;第二次是1930年6月后,宣传部部长李立三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第三次就是1931年1月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后,  相似文献   

9.
<正>1927年7月27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从武汉赶到九江,向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人传达了中央关于近期组织南昌暴动的决定。第二天,他来到南昌,不顾鞍马劳顿,风尘仆仆地赶到城内的江西大旅社,主持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并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以挽救中国革命.1928年3月8日的平和暴动,就是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的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它揭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共中央致闽北闽南临委信》,是福建地方党组织得到的关于进行“农民暴动”与“土地革命”的一份最早的中央指示。在福建地方党组织收悉“八七”会议决议之详细内容之前,《中共中央致闽北闽南临委信》为福建地方党和革命群众指明了斗争开展的方向,成为福建地方党组织实现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历史转变的首要关节。因此,弄清此信送达福建的日期,对正确地论述二战初期福建革命斗争的历史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2.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07,(11):38-41
<正>第二个"临时中央"始末因政治局成员太少而诞生1931年9月中旬,党史上的第二个临时中央在上海诞生。其原因是在上海的政治局成员远远不足半数,按照党章规定,政治局已不能行使其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南昌起义决策的提出和确定.目前史学界没有具体提及当时虽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却是中央实际负责人的瞿秋白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只是笼统地归于“中央”或“武汉中央”等。从笔者接触到的材料看,瞿秋白不仅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统筹部署了起义军南下的行动方案,而且在起义失败后,以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的身份对起义的得失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4.
1927年的8月7日,毛泽东在汉口出席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并于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中央决定派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15.
正仁化暴动被中共广东省委称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1,,因为阮啸仙在中共"六大"上所作的专题介绍而闻名共产国际。仁化暴动至今已过去87年,其在广东大革命历史乃至中国革命史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仁化暴动在我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不断探索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是我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实践。一、仁化暴动的地位仁化暴动在我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武装暴动中起承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1920年11月在长沙组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起,直到1976年9月在北京逝世,他有56年的党龄,但其间失去过一个多月的党籍。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将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行动批评为“单纯的军事投机”,并对毛泽东作出了“开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错误处分.次年3月上旬,湖南特委宣传部长周鲁到达宁冈。周鲁在传达中央开除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的处分时,错传为开除党籍,撤销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取消了前委党组织,另成立师委,提第一团党代  相似文献   

17.
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广东党组织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的广东党组织领导的紫金县"四二六"武装暴动拉开了广东党组织独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随之海丰、陆丰、惠阳各地群起响应,暴动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各县人民政权,从而使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28年4月南溪农民暴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在四川革命史和武装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南溪农民暴动打响了四川党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蓬勃高涨的四川工农革命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军阀、土豪劣绅更加残暴的统治,促使阶级矛盾愈加尖锐。同年8月,受中共中央派遣的傅烈、周贡植、钟梦侠等人入川后,在重庆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并立即着手清理和恢复党、团组织。10月,临时省委在重庆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山西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山西省霍州市邢家泉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阎锡山在山西公开实行"清党",白色恐怖笼罩三晋大地,山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党团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被捕,中共山西省委机关和领导人被迫撤离太原,中共山西省委改组为以王鸿钧为代理书记的中共山西临时省委。1928年2月,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在霍州市邢家泉村北顶庙秘密召开旨在贯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精神的扩大会议(史称霍州会议)。出席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20.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的平和暴动是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先声,拉开了福建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80年前,平和暴动的伟大壮举,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发出了"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