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之时,中共中央赋予其“扩展苏区范围”的使命。确定湘鄂西苏区发展方向,成了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综合考虑洪湖苏区空间狭小和1931年水灾造成的严重困境等现实情况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制定了“北向发展”战略。从1931年8月开始,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从构建组织体系、夯实群众基础和强化军事进攻三方面全力推进“北向发展”战略实施,在襄北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一年后“北向发展战略”遭到国民党“总力战部署”的强力反制。此时,湘鄂西苏区内部依然纷争不断,内耗严重。这些主客观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北向发展”战略失败。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1-62
1930年9月下旬,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闽粤赣苏区的领导,决定派新增选的中央委员邓发前往主持工作。闽粤赣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包括闽西苏区、东江苏区和赣南部分苏区。邓发肩负的使命是:纠正过往几个月的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使闽粤赣苏区打成一片,停止冒进政策,有阵地的向东江开展”。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21,(2):61-62
1930年9月下旬,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闽粤赣苏区的领导,决定派新增选的中央委员邓发前往主持工作.闽粤赣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包括闽西苏区、东江苏区和赣南部分苏区.邓发肩负的使命是:纠正过往几个月的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使闽粤赣苏区打成一片,停止冒进政策,有阵地的向东江开展”.具体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肃反的对象因地而异。中央苏区以反“AB团”为主,鄂豫皖苏区主要肃“第三党”、“改组派”,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则以反国民党“改组派”为主要内容。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反“改组派”斗争。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这种长达两年多的肃反斗争,给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评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之时,担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委员长的刘少奇,无论在白区还是在苏区,都自觉批判、抑制了“左”倾冒险主义对党和革命,尤其是对工人运动的干扰破坏,使白区、尤其使苏区的工人运动得以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本文着重论述刘少奇在苏区工人运动反“左”斗争中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一、纠正了将“独立劳动者”统统排斥于工会组织之外的错误,壮大了苏区工人阶级的力量“左”倾机会主义在提出要建立“阶级工会”,首先就要确定加入工会的人都是真正的无…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0,(5):F0002-F0002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小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2010年9月将在江西省修水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各个苏区实行了残酷的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进入苏区”,导致苏区物资严重匮乏。特别是苏区境内不产盐,外面的盐又运不进来,致使食盐奇缺,成了稀缺的珍宝。面对“盐荒”,广大苏区干部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毛泽东退盐毛泽东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与苏区广大军民一样艰苦奋斗,一样吃草袋子饭,“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闽西苏区在1931年发动了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肃反运动,铸成了一大冤案。数千名共产党员、红军指战员及苏区干部群众无辜被害,致使闽西苏区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今天来研究其发生、发展的种种原因及其恶果,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肃社党”)运动,始发于1931年初。在1930年下半年贯彻立三路线以后,闽西苏区在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诸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害。苏区某些领导、对此不是从自身的方面总结教训,而是从“左”倾观念出发,错误地判断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10,(5):56-56
为深入研究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弘扬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湘鄂赣边各县的交流和合作,推进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多方协商,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湘鄂赣苏区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由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县轮流承办。经多方协商,拟定于2010年9月在我县举行首次“湘鄂赣苏区论坛”,以“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刘良 《湘潮》1992,(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富春在江西战斗了33个十月。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同这里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当他就要启程离开这里迈步长征的时候,他对“第二故乡的江西苏区”十分“留恋与忐忑不宁”。他在《暂别了!江西苏区的弟兄》一文中说:“我是从江西苏区锻炼出来的,跟着江西苏区党员,跟着苏区二百万群众,学了很多宝贵的革命经验与教训。因此,我舍不得离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曾被毛泽东称作“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并有“模范省”的光荣称号。苏区军民备受鼓舞,个个斗志昂扬,人人牛气自豪,于是一则“上有朱毛、下有方邵”谣谚就在苏区广泛流传开了。这句历史谣谚,充分反映了当年赣东北苏区军民对自己的领袖高度信赖和由衷钦佩与热爱。  相似文献   

14.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赣南苏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兴国县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一历史机遇,着力破除部分干部中存在的“阶段论”“务虚论”“无关论”的错误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两会”和省、市两级党代会精神上,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被人们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在涌赣苏区工作虽然只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但他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骆驼”精神给苏区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实事求是纠正“左”的倾向1933年6月上旬,任罚时到达湘陆苏区中心—永新县。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任弼时初到湘赣省时,正面临王明“左”的路线在苏区贯彻执行、苏区各项工作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影响的局面。以王首道为书记的原省委已被改组,不少干部和群众被错当成“AB团”分子遭逮捕…  相似文献   

16.
此书由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论入论文二十二篇。关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共青团专题,以前研究的不多,记文集的问世,不能不说是填补了这项空白。尤其是《苏区共青团与苏区红色政权》、《福建反“罗明路线”事件与苏区团的工作》、《苏区团中央局和苏区团中央组织系统概述》、《从苏区团中央局成立到苏区第一次团代表大会》、《略论少共国际对我国苏区青年运动的影响》等文,从苏区  相似文献   

17.
郑超群 《湘潮》2023,(2):48-51
<正>“苏区”概念的考证追溯“苏区”作为外来词,它的全称是“苏维埃区域”,对“苏区”概念进行渊源考证,必须追溯“苏维埃”一词的由来。“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历2月23日至27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当时,由罢工的工人和起义的士兵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泽东主席任命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他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5,(3)
一九三四年初,湘赣苏区和红军面临严峻的局势,外有敌人的“围剿”,内有“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政策,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人心惶惶。就在这种情况下刘亚球出任独立团政委。这个独立团,是湘赣苏区组织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它们派往远离苏区的井冈山区去据守,企图以犄角之势卫护根据地,打破第五次“围剿”。这是一次孤军突击的军事行动。为了尽量减少部队的损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敌人即抽调大批兵力,向赣东北、闽北、闽东各红色根据地大举“清剿”。闽东苏区邻近福州,更是首当其冲。当时压向闽东苏区的敌人有8个师,加上地方保安队和民团,约有10万人。1935年1月,敌人分4路向闽东苏区进行“围剿”,这是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