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 ,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通过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逐步实现了政治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复兴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除去经济改革因素的影响 ,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无疑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历史变革的产物 ,并日益参与到印度的政治多元格局中去。其极端主义趋向将影响印度政治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治现代化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治现代化经历了两个主要演进时期。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逐步确立了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但也体现出某些东方威权体制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印度政治现代化模式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和变化,东方威权体制特征日渐削弱和消解,民主政治进入了新阶段,但传统宗教因素也被激活。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延续与变革彼此交织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3.
坚持调整与改革的印度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民族经济,独立后印度建立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体制与宏观管理机制,促进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印度经济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等。面对世界各国蓬勃兴起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浪潮,印度从80年代初起坚持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重新上台的印度人民党依然坚持经济改革。一、具有印度特色的混合经济体制独立后,目睹西方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尼赫鲁认为,不发达国家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模式。看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尼赫鲁指…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 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5.
中印在经济发展中可以相互学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印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中印都走过弯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实行经济改革 ,印度实行经济政策调整 ,中印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印度 ,但是中国在一些领域中也应该向印度学习。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关键问题不是政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美国亚洲协会执行副主席马歇尔·鲍顿所作《印度的问题不是政治》一文 (发表在《外交事务》 1 998年 5~ 6期 ) ,对 90年代后期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文章认为 ,印度的政局不稳定并不是印度的关键问题 ,民主的粘合剂作用使全国的团结能够维持下去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表现也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如何阻止经济衰退 ,如何拓宽经济改革的基础 ,切实做好深化经济改革工作 ,才是印度未来的关键问题。现编译如下 ,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91,(2)
90年代的第一年,泰国在经济上继续致力于巩固和发展80年代最后三年的经济成果。在政治上,差猜政府经历了多次改组和来自军方的挑战,勉强保持了政府的稳定。过去一年的变化,使泰国经济转型显见端倪,政治前景扑朔迷离,值得总结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独立后,印度坚持走"社会主义类型"的道路,更强调公营经济发展,强调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自力更生发展国民经济,形成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几十年实践,印度经济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印度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使印度经济朝着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都在迅速崛起,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印度经济改革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并留下了不少需要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刘娟凤 《东南亚》2011,(1):43-48
印度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持续的经济改革,是由于支持改革的政治家、官僚机构与智囊团、商业集团之间形成了一种发展型联盟。这一联盟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形成并发挥作用。印度进行的经济改革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民主国家可以在不改变其体制的情况下进行经济变革的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济自由化的改革必然需要一个强权政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南亚研究季刊》2012,(1):106-108,6
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从独立前的"殖民主义现代化模式"到从独立后的"以苏联模式为参照的混合模式",再到经济改革以来"自由主义混合模式",印度的现代化模式经历了深刻调整,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完善对于印度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独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和苏联由于政治战略利益吻合,保持了稳定和密切的关系。到70年代初双方关系发展到了高峰。苏从经济上、军事上大量援印,使印的经济、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印苏间除了一致的方面外,也有一些分歧和矛盾。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以苏印为一方和美巴为一方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印苏仍将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0年代初 ,在拉美掀起了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 ,拉美经历了短暂的低速经济增长之后 ,又陷入了“失去的”状态。一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三个亮点  智利最早于 1 973年开始改革 ,其他拉美国家基本上在 80年代开始改革。在 2 0~ 30年的改革历程中 ,拉美地区出现了三个改革的亮点 ,即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智利是改革的“先锋”,成绩也最好 ,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稳健的金融体系成功地抵御了数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养老金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部门的发展 ,稳定了经济和社会。但是 ,认真分析智利的改革 ,可发现许多非“…  相似文献   

13.
近年,从前任总理瓦杰帕伊突破禁忌,打开高层对话开始,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开始不断地升温。从经济层面不断地向政治、军事、安全和防务等高层次发展,借此印度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东盟的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这种全面合作的加强正体现了印度的务实外交,把20世纪90年代拉奥总理的“东向政策”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一、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进展历史上,印度与东南亚地区一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佛教的传播,到大批旅居东南亚的印度裔,从穿行两地的商贾船队到飘香东南亚的印度咖喱,印度政治、宗教、文化对东南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后来相…  相似文献   

14.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战后到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滞胀”或经济发展缓慢时期;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或调整时期。在80年代,改革或调整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成效。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走出了经济停滞或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所谓“滞胀”困境,实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了僵化、落后的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  相似文献   

15.
1991年6月21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在社会动荡、经济危难的形势下上台。新政府从一开始就把治理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改革措施,彻底抛弃尼赫鲁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印度经济从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把8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经济改革的总设计者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说,这是印度“工业和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印度经济改革9十月来的进展令人注目,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但总的趋向是不会逆转的。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0,(1)
1989年的泰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寻求稳定和发展。稳定和发展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政治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泰国经济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度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后一直处于稳定和发展的状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里就不再赘言。但1989年泰国的政治和外交则由于新政府成立不久而产生了诸多变化,值得加以注意和分析。 一、联合政府为政治稳定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拉奥政府经济改革的理念是 :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位 ;经济增长必须兼顾社会公正 ;实现自力更生要在将印度融人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 ;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政府的任务不是管制而是有效管理 ;市场机制和效益取向原则同样适用于公营企业 ;与 80年代英迪拉和拉吉夫政府谨小慎微的改革相比 ,拉奥政府的改革愿望强烈而全面。拉奥政府的经济改革思想首先是印度独立后发展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其次是对世界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回应。最后是自由化浪潮中印度理论家和政治家共同形成的印度特色的自由化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印度保险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开放的自由竞争到国有化、然后又重新回到自由竞争市场的辨证回归过程。印度保险市场规模较小,外资比例较低,但集中程度较高;个人寿险市场发展较快,但团体寿险滞后。印度保险业改革相对落后于经济发展改革,改革进程一波三折,其措施主要包括向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保险市场,加强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自由化改革为印度保险市场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自由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印度保险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期,印度总理拉·甘地面对国内的经济萧条,管理体制混乱等实际,毅然作出了加速经济改革的决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遗憾的是拉·甘地壮志未酬,饮弹身亡,使印度的经济改革受到大挫。1991年6月,以纳拉辛哈·拉奥为首的国大党政府再次登台,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西方金融机构的压力,接过拉·甘地经济改革的接力棒,重新推动改革。其改革幅度比拉·甘地大,步子也比拉·甘地快。应当承认,印度两届国大党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从而使印度经济走出了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