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月里的一天上午,我来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红糖。“对不起,孃孃?焯嵌悸敉炅耍傲教炀吐袅?0个。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做纳西月饼。我丈夫已经去进货了,他今天下午就回来。你下午再来买好吗?”小卖部的女主人跟我作了一番解释,“我还得去帮吾耀妈从烤箱里把月饼拿出来。”她边说边打开紧挨小卖部的厨房门,一阵诱人的甜香味从里面飘出来。我跟着女主人进了厨房。吾丽英妈坐在厨房中间的一条凳子上,冲我笑了笑,她旁边放着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一摞圆圆的、金黄的饼子。“你在做什么?”我在她旁边的矮凳上坐下。吾丽英妈抬起下巴指指吾耀妈和女主人…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人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生活。他们吃粮,不是到田里去播种,然后收获,而是到居住地区所属的粮店,凭了计划粮卡去买;他们吃菜,也不是到院子里去摘,而是到菜市场去买。他们劳动,是在经过社会化综合与分工的流水线上的某一点,重复着某一动作,直至终生。他们得到的报酬,是将物质概括化了的货币,然后他们去各种分类的商店购买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3.
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什么使他们出类拔萃?在研究了大量成功企业领导者的案例后发现,这些企业领导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能尽全部的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懂得做人、善于决策、充满热忱、持续创新、架构关系、激励团队以及赢得拥戴……最成功的企业家们所共同具有的良好习惯和素质,使得这些企业领导人能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触动     
第一次靠近他们是在来保安公司第一天,正赶上班队长培训结业汇报表演。面对他们整齐的队列,矫健的步伐,威风凛凛的气势,纯真的笑脸,当时就被他们所感染。好威武的队伍,这样近似军人的气质竟是来自身着蓝色制服的保安员吗 ?我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好多。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这些纯朴的保安员,他们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勇敢机智的一桩桩感人事迹,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   在一次下大队和队员谈话时,一位队员讲他自己干保安的历程,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以前我干过两年保安,家里…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欧美的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都发挥出来,它们已经危机四伏了。法国资产阶级作家瓦尔在其所著《法国殖民地》一书中说:“愈来愈艰难的生活,不仅压迫着工人群众,而且压迫着中等阶级,因此在一切古老文明的国家中,都积下了‘一种危及社会安宁的急躁、愤怒和憎恨的情绪;脱离了一定阶级常规的力量,必须找到应用的场所,应当让他们到国外去发泄,以免在国内爆炸’”。(转引自《列宁全集》第2卷第804-805页) 正因为他们“到国外去发泄”,自…  相似文献   

6.
林雪  徐波 《台声》2002,(3):20-22
雪,晶莹、洁白,用它轻盈曼妙的舞姿带给世界一片纯净与怡然。隆冬时节,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关东大地上,来自北京、福建9所高校的41名台生和来自22个省的大陆台籍大学生,用他们火热的情怀去感受着北国风光的静谧与豪迈,用他们真挚的心灵去体验着同胞情谊的淳朴与温馨!一台生在来到祖国大陆以前,对祖国大陆了解比较有限,到了祖国大陆以后,他们很渴望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探索和评估这片广袤的神州大地。这次活动恰好给他们提供了大好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眼前的祖国大陆真实而亲切。在北京大学读MBA的黄同学说:“过去对大陆的…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一上司一下属,一汉族一维吾尔族,他们在重庆停留的时间只有不足30个小时——中午到,第二天下午就得离开。当日下午,稍事休息后,就委托办公室的同志带他们去了白公馆和渣滓洞,这是外地人到重庆的"保留节目"。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不记得《红岩》?谁会忘却江姐、许云峰?用一个下午凭吊历史,并重温信仰的锐度和力量,应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12)
<正>前不久,听到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国家修建水库时一群搬迁到异乡生活的水库移民,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不知道国家对水库移民的政策,听说当初和他们一起搬迁的移民都在享受国家直补资金和危房改造、避险解困等扶持政策,他们却没有享受到,专门辞工回家到村里问,村里说报上去了上级没认定,到镇里问,镇里说可能是当初村里漏登了,统计核实时没看到他们的名字,就这样来回往复多次,一直没有个结果。于是,他们就相约找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老家到县城到省会,再到北京,她几乎一路不停地奔跑着。她对自己说,我要出人头地;她对自己说,我要到北京拥有自己的位置和房子,我要成为一个北京人!因为远大的目标,她干得很辛苦,也曾付出不少——包括亲情、快乐,包括和色迷迷的上司约会,付出本不愿付出的东西。那天,她在西单一个面包店买完东西出来,听见一个男人对身边的女人说,今儿天多好,要是爸在就好了——他的臂上系着黑纱,眼睛里充满忧伤。她的心忽然震颤了,像被一件东西重重击打了一下。她想起她的父母,这些年,她只顾着在城市奋斗,和他们有过多少交流?温暖过他们多少?只除了每年过年…  相似文献   

11.
数年前的一天,上海市第一收容教育所(即妇教所)所长在大门口遇到几个收教期满,行将离所的学员,就问她们:“你们回归社会后到哪里去?有什么打算?”这些女青年一脸茫然……所长心头一紧:如果她们出去后“重操旧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给笔者介绍情况的,是几位朋友。他们在今年三四月间先后到越南作经贸考察,有的是去探亲。笔者根据他们对目前越南华人情况的零碎叙述作个整理。 经过70年代后期的“难民潮”,现在越南的华人究章还有多少?朋友们所了解的,和各有关资料提供的都不一样,有说70万、85万、100万的,还有说150万,有说不少于200万,有  相似文献   

13.
李醒 《当代广西》2005,(11):63-63
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每天的新闻报道都有这样的消息:××单位到××革命老区……到老区去做什么?干部说: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群众说:搞革命传统教育,何必都到老区去?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们到革命老区去进行传统教育,本是无可厚非的好事。然而,好事不能办成群众不满意的事。一是不能流于形式。二是不能舍近求远,铺张浪费。三是革命教育,不能变成“红色之旅”。群众说:革命传统教育,何必都到老区去?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诚然,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到乡下几家亲戚那里去呆了几天,跟前些年去的感受一样,他们唉叹得最多的仍是额外负担过重的问题。他们抱怨说,电视广播里年年都在高喊要减轻农民负担,这负担好象并没有减下来,甚至有的地方还在加码。我说,有的地方性收费,国家不是早已明令禁收了么?他们无可奈何地告诉我:减掉了这费,又出现了那费;减掉了数额小的,又增加了数额大的;减掉了明处的,又增加了暗处的;减掉了政策性的,又增加了“土政策”的。对他们所说的,这些年我也了解过其中奥妙,比如上面文件硬性规定必须取消或减轻某项收费,有的基层政府照样子也…  相似文献   

15.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身边的一些喜欢上豆瓣、总去看话剧的“文艺青年”们迷上了去品欢相声会馆听相声、周末守着电视机看东方卫视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和这些“新晋相声迷们”相约吃饭聊天,也成了一件乐事,他们总会在茶余饭后突然就说起各种段子,有些还真模仿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6.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17.
杨秀磊 《半月谈》2005,(5):74-75
1月19日,本栏编辑接到杨秀磊同学从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说,他一直关注“写在西部的青春之歌”栏目,每篇文章都认真地看,常常为这些青年朋友的经历所感动。寒假前,他把去西部采访志愿者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和同学。一些同学劝阻说,西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到那里是自找苦吃。杨秀磊说:“有些人会认为我是心血来潮。其实,我是期待已久。”这个寒假,他与另一个同学结伴奔赴西部,去采访那些志愿者朋友,并与他们在山坳深处一同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以下这篇短文,就是杨秀磊同学带着激情西行采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每天都有时尚风暖暖吹来。无论是小资BOBO还是时下流行的“小私”。喜欢猎奇的人们日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乐此不疲地去发掘心头所好。终于有一天,城市先锋们找到了新的宝贝,他们相互询问着——你办护照了吗?明天去哪国?  相似文献   

19.
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放了学,兴高采烈地把书包一扔,相互邀约着,他们要跟着村里的老爷爷去放牛.长长的山坡上,领头的牛脖上,铃铛摇摇晃晃,沿路洒下一串清脆的铃声.慈爱的老爷爷用悠长的语调给孩子们讲故事:"上回我们说到哪里啦?说到那条多么好看的红鱼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水灵灵的姑娘,给小伙子做饭……"孩子们则七嘴八舌地追问各种细节,其...  相似文献   

20.
木林 《现代人事》2003,(11):38-39
据司马迁的《史记&#183;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文王准备出猎,令卜人卜出猎之收获。卜人卜后说,这次出猎,“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文王猎,遇姜太公于渭水之阳,经过一番长谈之后,文王大喜过望,说道:“自吾先君太公日,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让他坐在自己的车上,一同回到西岐,并将姜子牙立为国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