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正式公布已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办法》共18条,包括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原则、救助站设立和管理,为求助人员提供的救助内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违反者责任追究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救助站提供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构成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体系,而在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重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最后一条安全线”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与拓展流浪乞讨人员的非正式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荆尧 《法制博览》2015,(6):226-228
近年来,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与日激增,并且朝着复杂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已严重扰乱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流浪乞讨的现状、成因,并以平湖市为例对现行流浪乞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半月大事     
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5.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14)
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还没有关于救助站日常管理的条文规定,笔者建议将救助站的此项工作交给社会慈善组织负责。理由如次: 其一,慈善组织的人员素质和组织文化更符合救助工作的性质,而原有收容管理人员歧视、蛮横、严厉的工作习惯短期内很难消弭。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5):19-19,16
自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芜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广州市公安局按照《办法》的规定,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查处操纵、控制儿童乞讨牟利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切实保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有效遏制了此类问题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种生活,没有体验过,无法了解那种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见过,无法感受那种绝望。在西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52岁的赵智慧和他的同事们工作的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时常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地生活。面对着流浪人员,很多人选择绕道远离,但赵智慧却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专门为这类群体提供服务。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2005年4月,赵智慧调到  相似文献   

8.
废止“收容法” 2003年中国法治建设中最令公众振奋的成果之一也许便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由于媒体的报道、一群公民的热忱呼吁再加上新一届政府的开明果断,孙志刚死亡事件没有止于对几个相关干部和凶手的处罚,而是颠覆了一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但是,一个本意是对因生活所迫而流浪乞讨于城市的人员提供人道救济帮助的条例,在20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为什么逐步演变为针对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的苛法?这是孙志刚事件留给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余音绕梁、挥之不去的重大质疑。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城市流浪儿童逾百万人。他们浪迹街头、生活无着,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极易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了解他们对自身流浪生活的感受、自我认识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有的放矢开展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颇有裨益。本文提出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家庭问题进行有效的社会干预,以及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应以“儿童为本”,满足其多种需求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乞讨权是否是法定权利,以及它本身的权利性质与权能范围如何,都需要进行分析。相比之外国诸多关于乞讨权的诉讼案件与乞讨立法,"乞讨"一词第一次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出现是在《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部法律虽不是乞讨权的统一性规定,但也为我国如何救助乞讨者规定做出了性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儿童乞讨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难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政策。一般来说,世界各国是禁止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如美国、香港地区有专门立法,禁止未成年人乞讨或流浪,因此在香港如果有大人带着孩子乞讨,警方接到报警是会干预的。  相似文献   

12.
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被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内容。以后,街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数量庞大、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现象严重的地区将被综治部门下达督查通知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从“收容”到“救助”的转变,意味着“孙志刚”这个名字作为一个维护公民权的符号,将被历史所铭记。 一个无辜生命的离去,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规定的废止。这中间,有血的教训,更有许许多多人积极的、向前的努力。从远在北京的中央领导和专家学者,到广州地区那些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传媒工作者、律师、积极呼吁并介入的大学教授、富有同情心的官员、耐心为孙志刚申冤的同学……是他们点滴而坚韧的努力,共同促成了惨案的公正解决,共同促成了良法的诞生。 我们为孙志刚而痛,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包含在这个事件里的爱与关怀——它给了我们信心,对社会进步的信心和希望。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最早报道“孙志刚事件”并一直跟踪此事的《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先生撰写此文,对此事件始末,做一个冷静客观的回顾。  相似文献   

14.
吕晗  韦康  刘熊  康堃 《法制博览》2013,(2):10-11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近年来社会变革中逐渐衍生和正在趋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几乎没有法律依据保障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人身权利,同时司法、民政、教育等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就学、就业困难,子女流浪街头乞讨,犯罪率提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2月17日下午,由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协办、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流浪乞讨儿童法律问题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16.
张学义 《工会博览》2008,(11):62-63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志愿者在社会服务,救援抢险,扶贫开发,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地位日益凸现。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本身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志愿服务立法,只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管理条例,正是由于政策保障的缺失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志愿者的经济乃至生命和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因此,志愿者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李了一 《工会博览》2008,(16):33-34
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角,但比赛要进行得顺利、精彩,同样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奉献与服务。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对每个人报以微笑、热心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的3年中,没有哪一个中国城市的警察像广州警察这样遭遇着巨大压力。2005年8月,面临治安恶化的严峻形势,广州市不得已重新举起了“严打”的大棒,在这场与大量抢匪的战斗中,广州警察遭遇的挑战,是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不能相比的。在压力和犯罪挑战下的3年里,广州警察面临的种种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两部中国法律、法规的巨大变革:被学者们冠以恶法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和与大多数公民关系密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深化“身边的志愿”理念,全面梳理2018年至2022年全市职工志愿服务工作,挖掘工作亮点,发挥职工志愿服务队伍、职工志愿者和职工志愿服务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综合提升全市职工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运行中心开展了市级特色职工志愿服务队、特色职工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骨干职工志愿者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浪儿童出现在石家庄的车站和街头,对社会治安构成了威胁。为维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在救助流浪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3月,在石家庄市综治委的领导下,民政、团委、司法等部门共同创建了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少保中心”),此后,平山、栾城、元氏等5个县也相继建立了少保中心。三年多来,市少保中心救助了483名流浪儿童,其中380名经多方查找回归了家庭;5个县的少保中心救助了1000多名流浪儿童和孤儿;没有成立少保中心的县,也以其它方式救助了5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