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值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由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主办的“2005中外名人金秋联谊会暨第七届中华名人节”于9月26日在北京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姜春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全国政协常委、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等领导同志及20余个驻华使节、数百名中外名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的主体内容有:“弘扬奥运、振奋民魂”百米长卷中外名人联合签名活动,颁发“中华名人贡献奖”,中外诗书画名人“爱心永恒、企盼和平“大型主题笔会等。据介绍,“中华名人节…  相似文献   

2.
“六一”节前夕,《警察天地》杂志社的一位主编约我拍几张照片作封面用,当时没就什么我说拒绝了,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又不是什么名人,上杂志封面发行全国各地太张扬了。可是那位主编却说,有名字的人就是名人,这岂不等于把“名人”提拔到“普通人”的高度,真有意思。尽管我提出几条反驳的理由,无奈我的理由和语气都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4,(6):47-48
一是筑起思想防线。关心爱护领导干部不仅仅是党组织的事,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有些人认为丈夫走上领导岗位是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能有机会“借光”走后门捞点好处,享受一点特殊待遇,也是应该的,这一念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要时刻警惕私欲和特权思想的侵蚀。二是筑起道德防线。在家庭要开展道德  相似文献   

4.
该热什么好     
<正> 歌星影星笑星或大或小也是名人。名人好办事,做广告办公司有一本万利的功效。名人也出新闻,这更是有些报刊取之不尽的源泉,不仅工作学习生活是新闻,就是那些并不高雅的个性脾气爱好也是新闻。一旦成“星”,喜怒悲哀皆神力,内向外露都潇洒,在“星”们的身上从里到外皆能点石成金。报纸杂志纷纷扬扬地炒“星”热.炒的最明显效果有两点:  相似文献   

5.
一看这标题,也许读者会问:“有名字的人就是名人,岂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名人了?”这话问得好,也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眼下不少影视文学作品在描写名人时,往往是英俊漂亮,事业有成,旺气冲天,总是那么曲折离奇、轰轰烈烈,让你向往,让你垂涎。然而,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却没有情节,有的只是生儿育女、锅碗瓢盆之类的细节。其实,如果沉下心来,将这些细节细心品味,相信许多人不难得出结论——这也是一部情节起伏、荡气回肠的连续剧。只可惜,被大家遗忘了。所以,今天我把有名字的“普通人”提高到“名人”的高度来认识,人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浙江的石塘镇、括苍山、北雁荡山纷纷“争抢”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千岛之市”舟山也在积极等划海洋“第一缕”。“借光”发展地方经济,整合推介地方形象,这种浙江特有的现象,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本中,为了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常引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他名人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运用这些“名人语”,才能充分发挥这些引语的作用呢?我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运用课本中的“名人语”的。 (一)引语宕开法。即运用引语使学生将要研讨的问题展开,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如讲“物质是运动的”原理时,在明确了“运动”这个概念后,接着就提出:“恩格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课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止值第24次全国助残日当天,以“残健共融”为主题的原创话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借光》存中华世纪坛剧场举行了首轮演出。  相似文献   

9.
富人、名人,特别是成了公众人物的富人、名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新闻,乃至社会热点。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一则关于名人(当然也是富人)的“花絮”———现在已是旧闻了。尽管是旧闻,但当时很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而现在也时常被人提起,皆因为这个“旧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三门峡市统战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创新思路,精心打造了“同心工程”,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平台,收到了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效果。一、深入挖掘人文资源,积极开展“寻根活动”我们紧紧抓住郭氏宗亲会、焦姓发源地、杨氏宗亲会等资源优势,以“古代三名人”(黄帝、达摩、老子)为依托,以“一节两会”(国际黄河旅游节、灵宝金城果会和函谷关老子诞辰纪念法会)为载体,以“寻根”活动为有效形式,加强与港澳台及海外的联系与交流,服务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1.抓人物。在台情侨情普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籍贯指的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一般人来说,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但对于古今名人,“籍贯”也成了“宝”,某地出了某名人,当地人会引为自豪,外地人也会刮目相看。如若因某名人的祖辈几经迁徙,或因地域隶属关系的变化,或因典籍记载相互矛盾,抑或后人从典籍中寻章摘句找出某名人与本地能挂上钩的地方,就免不了出现一场名人籍贯之争。  相似文献   

12.
名人能不能当政协委员,一条重要标准是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高不高。如果分身乏术,连会议都无暇出席,就无须勉强。从理论上说,在参政议政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名人参政议政的机率要比常人高得多,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参政影响和参政能量。因此,许多行业的名人都是全国、省、市政协委员。这种安排自然有其道理,那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名人效应”。譬如说,“国际影星”巩俐的提案就比一般人的提案更引人注目,可惜她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黄埔》2013,(6):94-96
在台湾,有个很受重视、独具情趣的传统节日——冬节。台湾民间习称“冬至”这一天为“冬节”,非常看重这个热热闹闹的冬节。在台湾同胞心目中,过冬节犹如小过年,故有民谚:“冬节大如年”、“年夜没返没某(妻),冬节没返没祖”,意思是出外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争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相似文献   

14.
最近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2005年是名人博客元年,2006年是名人博客息年,2007年将成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全球“博客王”徐静蕾在遭遇博客出书的滑铁卢之后,欲悄然隐退,另起炉灶,于4月16日正式出版电子杂志《开啦》,为2007年名人电子杂志元年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5.
礼貌语言     
“谢谢”—知情达理,真挚诚恳。“别客气”—对方知理,自己更谦虚。对不起”—道德的尺度,灵魂的水准。没关系”—善于宽容,更见涵养。“请’一礼让的象征,恭谦的标志。“您’一尊的音符,敬的旋律。“祝~良好的愿望,诚挚的情意。“借光”—温暖了别人,方便了自己。 〔摘自《时事资料手册》1983年版)礼貌语言 ~~  相似文献   

16.
星岛 《两岸关系》2002,(11):60-60
台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节庆活动,活动的创意独属于本大学,一年举办一次。像台师大有“西瓜节”,元智大学有“面包节”,屏东师院有“木瓜节”,玄奘大学有“风筝节”,新竹师院则每年春天举办“草莓节”……  相似文献   

17.
早就听说写作名人传记有所谓的“真名人,假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名人的性格和当时的场景,依据逻辑推理写出来的”,这叫“文学虚构”,目的是加强“感染力”,达到“励志”的目的。尽管这种写作手法迄今仍有作家以为可取,我却以为必须摒弃?真实才有感染力。凭空虚构的故事,除了扰乱人们的视听之外,还将给后世留下艰难的辨伪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史源远流长,可谓代代有文曲星各领风骚多少年,他们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自然多得数也数不清;照文化是精神食粮的说法,理所当然是可以“吃”的了。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坛上,还真冒出来不少吃客,胃口挺佳,既有吃古人的,也有吃名人的,吃得不亦乐乎!吃古人与名人创造的文化产物,简化了的说法,就是吃古人与吃名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时下,文化界“吃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他吹与自吹     
世人眼中,名人与凡人、官员与平民,差别霄壤。有道是:“名人做错事叫轶事,凡人做错事叫蠢事;名人的古怪行为是天才的标志,凡人的古怪行为是神经出了毛病。” 可不,同一个人,成名、升迁之前,“哪个背后无人说”,人们总会数出其一些乃至一堆笑话、缺点、错误,结论自然是“不怎么样”。一旦成名、升迁之后,便“花儿红,有人逢”,都来,“上天言好事”,连身上的脓疮毒瘤也成了风情万种的尤物,“艳若桃花,美如醨酪”,那结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叫“老康”的重庆人成了全国名人,他在网络上把自己“3年时间,从身无分文到百万富翁”的真实创业经历晒了出来。结果,几个月时间,就有百万网友潮水般涌入他的帖子,“老康”也因此在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偶像,还进入“百大名人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