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新湘评论》2010,(18):55-55
许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爱,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名校,高价租学区房已经算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英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入读心仪学校,利用学校照顾有特殊需要孩子的政策漏洞买通私人医生,开具孩子患病的假证明,以便让孩子排在等候入学名单的前列。家长提出的入学理由包括孩子患哮喘、湿疹、晕车等,或  相似文献   

3.
<正>1.孩子睡在后备箱里:如果车辆被追尾,或发生侧翻,孩子易被尖锐物体或变形的尾门戳伤。2.孩子独自待在车里:孩子天性好动,可能会玩方向盘、档位等关键的驾驶部位。而且,由于车内相对封闭,也易引起窒息。3.不锁儿童锁:如果不锁儿童锁,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孩子易打开车门,发生事故。4.孩子在车内吃零食:孩子吃零食,可能在颠簸  相似文献   

4.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瑞典人则强调:人前不教子。在瑞典人眼中,再小的孩子也是生命,也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  相似文献   

6.
华松 《前线》1983,(10)
有次领着孩子去逛公园。公园里新添了个玩艺儿——哈哈镜。孩子嚷着要看,花几分钱买了票,就领着孩子进去了。来到哈哈镜前,孩子看着镜里的模样,不禁哈哈大笑。面对着变了形的自我,和在镜子里照了几十年的自我一对比,我却不能象孩子那样哈哈大笑,只能  相似文献   

7.
“手拉手”城乡孩子交朋友的活动正在千百万孩子中展开。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互相通信,有的还寄一本或几本自己看过的书报杂志下乡,有的还抽出时间来互相访问,还有一些家长利用假期把孩子带到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去。 这些,都是一些很简单易行的做法。这样做,能有什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孩子从4岁开始进入学前班,开启义务教育阶段。英国法律规定所有4岁以上孩子必须有学可上,但英国许多家庭不会等到孩子4岁才送学校,不少忙于工作的父母会在孩子只几个月大的时候就送到托儿所。这主要得益于英国0到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达,托管模式较多,为上班族家庭解除了不少育儿的后顾之忧。和请到家里照顾孩子的保姆不同,幼儿托管人是在自己家里接收需要托管的孩子,类似家庭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儿女的普遍期待,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早早地给孩子规划人生,对孩子施加压力。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了一项题为"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的调查。调查显示,49.2%的受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个平凡的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自己孩子以后是个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朋友总说,我自从有了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确切地说,就是一下子长大了。有了孩子,我不得不长大,因为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还在父母膝下撒娇的小丫头,已经是孩子他娘了,整个世界都会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孩子转动,孩子的成长日记也记载着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生活百叶窗     
孩子希望父母——父母在家里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许多孩子说,他们很想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父母在家里应适当谈谈自己的工作,使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到晚在外忙什么。如可能,父母可偶尔带孩子去单位,让他们感受一下工作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
欧蕾 《世纪桥》2011,(15):138-139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夫妻关系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孩子数量的与日俱增,他们在身理或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孩子普遍感到孤独,精神上有压力等,但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关注甚少,多数家长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多数孩子参与的课余活动也是为了提升学业,在孩子的身心需求、课余文化生活方面很少关注,由此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重新定位和审视孩子的课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几天前,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只十岁出头,已是品学兼优。斗室之中,大人们叙谈,孩子在一旁静静地读书。我偶然一瞥,孩子捧读的竟是散文。好奇心驱使,便有了以下的对话:"这书好看吗?""不——好——看。"孩子拉长声音强调。  相似文献   

14.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15.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16.
金子和铜     
《新湘评论》2010,(15):6-6
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学习月刊》2010,(12):99-99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脆弱的,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尤其如此。作为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把孩子的自尊放在首位,否则,有时好心也许会办成坏事,无意中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我曾经带过一个女生,她学习非常刻苦,性格随和,做事踏实,  相似文献   

18.
刘老师是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她平时管理孩子十分严格。也很细致。她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最近她班里有一个女同学学习成绩突然间下降得厉害。上课时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讲。于是,刘老师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也没找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这个女同学的父母便与刘老师商议。要求查看孩子锁在课桌里的日记。他们认为,作为孩子的父母,  相似文献   

19.
正不幸的阿迪力"只要孩子还能活一天,我们就要给孩子人间的父爱和母爱。只要孩子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治疗。"这是三师四十八团十二连吐逊·库完夫妇对我们的真情表露。2000年9月下旬,吐逊的爱人古松汗因病到三师医院住院治疗。一天吐逊正在病房门口抽烟,一个手中抱着孩子的汉族女孩向他走了过来,对他说:"叔叔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吧!孩子已经两天没有吃的和用的了,我出去给这个孩子买些东西。"好心的吐逊这时只想着照看一下小孩子也没什么关系,反正自已闲着也是闲着,就把孩子顺手接了过来。吐逊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还说道,记得那女孩子当时  相似文献   

20.
汪瑛 《求实》2005,(Z2)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扩能力呢?一、耐心向孩子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清规戒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却懒于对这些限制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不能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认识不到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