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私法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因为法律冲突这一社会现象,而是基于十四世纪产生的新型的国际社会关系。 同时,法律作为国家意志,是要约束人们的意识行为,而不是要解决某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因此,国际私法的目的和 任务不是要解决法律冲突,而是通过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建立和维护一个合理的国际民商事交往秩序。  相似文献   

2.
杨文风 《法学杂志》2004,25(4):42-44
通过对所得税会计行为的分析,作者认为它的主体的行为内容是法律行为,而不是传统定义上的技术行为,行为所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确认和划分;所得税会计行为的依据——会计准则是法律依据,而非技术规范。正因如此,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产生冲突是必然的。文章对这种冲突的形式、表现、后果、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正在草拟中的《企业所得税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进 《行政与法》2004,(11):37-38
可持续发展是随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逐渐恶化而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律思想和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反映社会生活需要和引导社会成员行为的法,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冲突主体的行为心理面对已经发生的冲突,是否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手段将纠纷诉诸于司法审判,各个主体作出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同样,置身于诉讼程序之中,是否实施法律所允许的基本诉讼行为,各个主体的抉择也可能完全相异。决定和影响冲突主体不同作为与抉择的首要因素是主体  相似文献   

5.
姜登峰 《政法论坛》2012,(2):173-181
法律起源是一个复杂的法学理论问题。从人性冲突的视角看法律起源,法律几乎在人类社会的伊始就诞生了。由于人性的矛盾冲突破坏着人类自身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秩序,因此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法律如影随形地一直担当着调整和规范人性冲突的重任。人性的冲突既是法律起源的推动力,又是法律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无论是现代国家的治理抑或是法治精神的构筑,人性都始终是法律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解读的重要核心。只有深谙人性情理的法律,才能真正发挥理民治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曼倩 《法制与社会》2010,(28):284-285
《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规定:“动物不是物。”因此引发了关于动物是否已经上升到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的讨论。关于动物的法律地位现今有三种观点,完全主体、有限主体以及不同意赋予动物主体资格。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并无意赋予动物的主体资格。动物由于自身的特征限制,其不能成为人类道德关系的主体;而法律是人的法律,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保护动物的前提。所以,保护动物不一定需要把动物上升为主体来保护,而应该通过规范人类的行为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模糊不明,即法律词汇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是一切法律都可能存在的病灶之一,这是人类思维的固有缺陷造成的。法律的统一性、明确性和规范性,不能放任法律意义的模糊,因此,寻求法律意义的明晰和确定,是法律人必须完成的使命。法律解释的基本任务即通过语言、文字或行为的方式交代,明晰因法律意义模糊而产生的困惑,其效力基础在于有权解释的强制性以及人们对法定权威的接受性。但在疑难、复杂案件中,当案件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对接与沟通出现困难时,法律解释无能为力,此时需要法律推理出场。疑难案件中,对法律可能存在多重意义的理解,法律论证可使案件的读者能够有自身的选择,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法律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法律与文学都以人为本,关心人的需求。法律所要面对处理的人类事务,如罪与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复仇、欲望等,都是文学特别关注的;法律事务本身也是文学关注的焦点,从古至今,不论中外,公案、官司、法律实践,都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极常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9.
法律和道德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两个独立、没有关系的文化概念?还是紧密相关,道德作为法律的正当性支撑而存在,法律只是道德的宣示?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产生是道德多元化的结果,即人类社会中形成多种道德,各种不同的道德之间相互冲突、碰撞,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人类创建一个权威,通过这个权威告诉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地域内,某一种道德就是法律,不容违反,在冲突中只有这种道德才能作为评判的标准——用法律的语言来说,是正义的。这种理论简单易懂,看似也很合理。道德是法律存在的土壤,法律只是被权威承认的道德。但果真如此吗?本文将从历史的视角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戴然 《法制与社会》2013,(25):180-181
尽管世界和平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却从未停止过。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部门在这些武装冲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法承认战争存在的事实,但同时又规定了限制战争和冲突行为的法律规范,这些限制战争和冲突行为的法律规范就是国际人道法的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11.
区际法律冲突,系指在一国之内的具有独立的法律制度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有些国家,国家下属的行政区域也有立法权,这些区域各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制度,而这些法律制度之间又有许多差别,对同类问题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因此就发生一国之内的各个不同地区间的法律冲突。例如美国有50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民法。由于一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法为基础,通过罗马外事裁判官而形成的万民法,是在解决罗马人与外省人的法律冲突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国际私法通过统一实体法解决法律冲突的早期渊源,同时万民法的统一实体法调整方法不是国家之间主权权力的调和。  相似文献   

13.
论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在法律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它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上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法律公正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迈向法治社会的战略步骤。 一、从人权到平等权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权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人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权…  相似文献   

14.
区际法律冲突是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各个地区间的民商法上的冲突,也就是指对于同一民事法律关系,因所涉及的不同法域的立法规定歧异而产生的法律适用上冲突。随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逐步实现,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开始对我国即将面临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者们对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概念、特点以及解决这种法律冲突的途径等进行了有益的超前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江 《法律科学》2007,25(4):152-158
法律规避行为,应指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改变构成冲突规范连结点的事实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从而使另一种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它实质上是在一个动机的驱使下两个行为的结合.并且法律规避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其法律效力也无从谈起.目前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由于其自身不可改良的缺陷使它无法稳定而趋向消亡.在取消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后,依托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即可使一国的法律系统维持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只要我们稍加考察一下暴力犯罪者的主观方面,就可发现不少暴力犯罪者是因为受报复心理的支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么,什么是报复心理呢?报复心理是指因批评、举报或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以及利益受到损害而产生的一种攻击他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仅仅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当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违反纪律或法律规范时,就不可能不受到批评,甚至受到举报、揭发;同时人的欲望也受着社会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此不可能都无限制地得到满足;另外,由于社会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上人们政治思想文化等素质的局限,就有可能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如果我们一遇到这些现象,就产生一种报复心理,进而实施报复行为,那么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安定的因素.因此,认真地研究报复心理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与暴力犯罪的关系,对我们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暴力犯罪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付子堂 《法学家》2001,(2):29-35
利益,是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时刻拨动人的心弦,左右人的行为.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主要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抗衡即"他律"来实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背后是各种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①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需求.离开利益关系,法律无从产生和存在;法律正是在对利益的控制中,体现其生命力,表明其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优先购买权是民法上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法律对其都有一定的规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动产优先购买权适用中的冲突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加以关注。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作一些探讨,从不动产优先购买权的概述入手,分析其法律适用范围和效力,总结冲突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相关法律对该问题之规定的不足,从立法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加以完善的建议和措施,使其在保护优先购买人权益的同时能够照顾到其他当事人的合法适当利益,以便更好的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对自由问题的追问为主线,通过细致剖析<鲨堡救赎>和<阿甘正传>两部电影中的经典情节,将自由与法律的问题化做了对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自由枷锁的揭示:国家和法律的外在强制,恐惧、欲望、反抗和异化的内在束缚,都在以自由之名囚禁着现代人尤其是法律人的自由行动和自由精神.这两部影片中的各个人物如同一面面镜子,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自由和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对他人自由的泯灭.无论对于法律人自己还是法律人追求的法治,自由都没有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任何担保.有的,只能是对自由问题的不断反思和不停追寻.  相似文献   

20.
法律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对法律价值目标的追求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此文考察了法律价值目标冲突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了产生这一冲突及其代价的社会和心理根源。通过与科学发现客观性的对比,揭示了法律价值目标选择客观性的独特性。此文最后还探讨了法律价值目标选择的机制及其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