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不可缺少的客观经济机制,是繁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力手段。为了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确保经济的民主,达到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制定了禁止不正当竞争的立法,在美国称作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一般认为美国是历史上最早制定反托拉斯立法的国家。本文拟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制定,反托拉斯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董延林 《行政与法》2003,(11):101-104
美国反托拉斯经历百余年盛衰起伏的磨练,经济理论是反托拉斯法产生和存在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发展变化的理论依据。经济分析在反托拉斯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反托拉斯法的立法模式和违法确立原则,也为反托拉斯法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强 《中外法学》1990,(4):67-71
<正> 美国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之一,曾被称为是美国的"圣牛"、"自由企业大宪章",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美国近百年以来的反托拉斯史上,反托拉斯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冲突问题,对这些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较深刻地认识它的本质。一、美国反托拉斯法在判断垄断的原则——"理性原则"的内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反托拉斯法判断非法垄断的原则是"本身违法原则" (The Rule of per Seillegal)和"理性原则"(The Rule of Reason)。这两个原则源于谢尔曼法的第一、第二条款的适用。法院在审理诉讼  相似文献   

4.
<正> 反托拉斯法是美欧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法规,它对美国和西方的政治、经济、法律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制定较早、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反托拉斯法,并旁及西欧与日本。  相似文献   

5.
赵杰 《法人》2006,(8):74-75
反垄断法立法精神对垄断界定的边界在哪里?《谢尔曼法》的最初境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美国的反垄断法称为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通过《谢尔曼法》(Sherman Act),成为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借鉴的重要文献,并被称为反垄断法的起源。正是以1890年《谢尔曼法》、1914年《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三个法律为基础,后经若干单行法和大量判例修改并不断完善,美国形成了今天庞  相似文献   

6.
严厉与宽容:反垄断中的企业合并控制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890年美国颁布《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来,企业合并一直是现代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反观一个多世纪主要发达国家反垄断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不难发现,在对待企业合并的问题上,各国干预的程度尽管有所不同,但均无一例外地依本国情况适时地采取了一种严厉与宽容相结...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对于利用技术标准获取专利垄断地位的专利信息不披露问题,通常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进行反垄断调查和起诉。不披露技术标准中的专利信息以控制标准设定过程的行为,可能构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2条所指的企图垄断。市场力量、限制竞争行为以及主观意图是证明违反反托拉斯法的三个必须要素。因此,美国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保护机制也要受到其反托拉斯法的制约与执法机构的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是美国反托拉斯法生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铁路公司垄断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此,联邦和州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州承担了反铁路公司垄断的主要任务,初步形成了州反托拉斯法的制度框架,为联邦反托拉斯法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对公用事业垄断的规制、州反托拉斯法的建设以及《谢尔曼法》背后利益的关注,构成了解读反托拉斯法生成进路的三个结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联邦与州具有不同的立法权。与公司有关的立法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沿袭英国传统,特许公司由英国国会批准设立。后来,地方当局开始具有颁发特许状的权力。美国独立之后,各州顺利成章地成为公司事务的规制主体,而联邦则一直对这一领域保持克制。随着美国公司规模的扩张,联邦政府开始进行反垄断立法,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其开端。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联邦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这些立法对于公司也具有规制作用,而且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公司法呈现出以州为主导,联邦通过反垄断法等法律同时进行干预的二元规制格局。  相似文献   

10.
从判例看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林林 《河北法学》2001,19(5):131-133
以严厉而著称的美国反托拉斯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许多重要的原则和制度都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判例确立的。这些判例是根据成文法的原则规定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不仅丰富了成文法的规定,并成为其后来运用的基础,同时也记载着美国适用反托拉斯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引导着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司法界一向认为在域内发生的美国公司与外国公司间的反托拉斯法案件为美国法院绝对管辖范围之内,进而主张对这类争议有域外管辖权。但近年来,随着国际仲裁事业发展的影响,美国判例法上开始出现涉及反托拉斯法的案件时首先尊重国际仲裁的趋势。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第六巡回审判庭1995年6月对乔治·费谢铸造有限公司诉阿道夫。H·荷廷根机械有限公司一案作出裁定,重申美国法院自1985年以来确立的不以法定诉讼为由干预正在审理中的国际仲裁案的原则。在此案中,美国一方当事人乔治公司援用美国反托拉斯法,向美国法院就已在瑞士苏黎世仲裁院立案的因国际专利许可协议引起的争议提起诉讼。美国法院驳回乔治公司的请求,理由是:仲裁庭已宣布将考虑美国当事人提出的反托拉斯法的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只能产生不明智的司法审判,与美国尽量协助国际仲裁协议执行的政策相抵触。  相似文献   

12.
杨松才 《法学杂志》2008,29(2):117-12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这与其拥有完备的竞争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些法律的目的主要是反垄断,故在美国一般都称之为反垄断法;由于托拉斯为典型的垄断形式,故又称之为反托拉斯法。本文试图对美国庞杂的反托拉斯法律体系作一简单的分析评价,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竞争法律体系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反托拉斯法价值目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垄断法的多种价值目标之间既存在协调性又存在着冲突。美国反托拉斯法价值目标的重心在不断变化。反托拉斯法产生之初,政治目的重于经济目的,偏重从价值趋向上体现经济自由和民主,谢尔曼法的执行更多的一种象征和姿态。从20世纪30年代起,竞争成了反托拉斯法至高无上的价值,人们对竞争的认识不断深化。进入70年代后,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反托拉斯法关注的重点。在全球化背景和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保护创新成了美国反托拉斯法新的追求。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德国反垄断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林林 《河北法学》2002,20(5):127-131
美国反托拉斯法和德国卡特尔法分别作为结构主义政策和行为主义政策的典型代表,对世界反垄断法产生深远影响。两个国家的反垄断法在立法模式、限制贸易行为、垄断、合并、域外适用、诉讼和制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禁止性和限制性原则的不同特色。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包括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两大主题,最初是不适用于保险领域的,因为立法者原本认为保险业的社会影响重大,需要业界高度合作,反托拉斯法的约束并非必要。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联邦反托拉斯法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保险监管体系中,对于美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扼要地介绍反托拉斯法的这种演进、相关的重要判例、立法者和司法机关的意图,希望能对发展中的中国保险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二、背景美国的保险业监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基本上属于州权力,完全是由各州任命的保险监督官…  相似文献   

16.
一、非正式程序的基本界定 “非正式程序”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反托拉斯法文献之中,并且不甚严谨地广泛使用至今。反托拉斯法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从主管机构的业务报告和法律的判决之中还远不能看到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全貌,更多的案件是主管机关与企业双方以息事宁人的方式,不经裁判、处分,甚至不留记录地解决。这种双方当事人之间非强制的,不经正式的司法裁判地解决反托拉斯争诉案件的过程与方式便被称为“非正式程序”。① 调整我们的视野,多观察几个国家,我们便能清楚地发现,这种程序绝非是美国务实主义法律文化的特产,相反,它应…  相似文献   

17.
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自1890年颁布以来已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法院运用经济学竞争理论对该法的实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反托拉斯法框架指明的方向,使得该法成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能够适时地回应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发展的需要的“经济宪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于欧洲制定竞争法虽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欧洲竞争法根植于欧洲本土的反垄断法律思想,体现着大陆法系法律发展的特有特征,是与美国反托拉斯法在本质上相互区别的另一种法律模式.然而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欧盟竞争法日益呈现出司法化的倾向,在对竞争评价以及限制竞争效果的评估方式上呈现出趋同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倾向,并且积极引入竞争法私人执行机制,所以,二者之间之间在法律渊源、实施机制和垄断衡量标方面既存在着差异又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反托拉斯法具有鲜明的“模糊性”特征 ,这突出表现在本身违法和合理分析、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纯粹效果和利益平衡这三对原则的确立及交替运用上。本文透过一系列著名案例 ,对模糊性的这三个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刻剖析 ,进而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 ,美国反托拉斯法一直扮演着“变色龙”的角色 ,它是如此的模糊不清、变幻不定 ,以致于谁也无法看清它的本来面目。长达十年的微软垄断案在全球引起的巨大争议 ,就是这种模糊性的效应。因此 ,我们要透过这种效应深入研究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模糊性 ,并把它与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模糊度进行比较 ,从中吸取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作者认为一部法既不能过于明晰 ,也不能过于模糊 ,主张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我国反垄断法恰当的模糊度。千万不能制定一部极度模糊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合同中涉及反托拉斯法的仲裁条款无强制执行力斯坦迪格国际公司享有在美国经销意大利 B·&B·公司所产家具的独家经营权。当 B·&B.公司拒绝让斯坦迪格公司继续经销时,斯坦迪格公司诉称,该公司及共拥有70%股权的股东与总经理,有权按照其与占有该公司其余30%股权的 B·&B·公司所签订的股东协议中的非竞争条款,制止 B·&B·公司在美国进行经销。B·&B·公司宣布了它将在美国经销其家具的主张,并且争辩说,非竞争条款看上去似乎禁止该公司在2050年以前进入美国市场,但它违反了美国反托拉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