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刺绣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广为人知。近年来,在几代传承人不懈努力下,中国满绣——渤海靺鞨绣正以其别具特色的刺绣工艺,精美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刺绣百花中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刺绣的一朵奇葩,精彩绽放,打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渤海靺鞨绣发源地为唐代渤海国都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夏商两代的中心地带,而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极其浓郁。从文物古迹的众多,到文人墨客的云集;从“第一楼”享誉中外的小笼包子,到被誉为中国名绣之一的汴绣艺术,都赋予古都开封以诱人的魅力。汴绣(前身为宋绣),随着北宋王朝的建立而形成、而发展,以至显赫神州。历史的冲刷也曾使这一艺术衰退、滑坡。然而,是真金总难掩其光芒,是瑰宝总会展出价值。多年来,汴绣从宋绣艺术的表现形式,到汴绣针法的应用,不断进行着总结、继承和发展的努力。近年来,汴绣作为工艺美术行业及旅游行业的龙头产品,日益显露出其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粟末靺鞨的一支大氏建立了渤海王国、成为唐朝的藩属国,占有今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和今乌苏里江以东及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自公元698至926年,共传10世15王229年,后为契丹所灭。 一 渤海国的来源 黑龙江古代各族均来自中原地区,粟末靺鞨也不例外,系来自中原山东、河南一带。粟末即濊貊一语之转音,松花江叫速末水、涞沫水也即粟末之另一译音,可见粟末靺鞨本源于濊貊族,由于濊貊人有一支与勿吉人杂居通婚融合而成为靺鞨七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有一个面积不足八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四十一万的小县宁安,但它的名声却远播海内外,因为它是满族祖先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有千年历史的渤海王国故都遗址.从宁安县城向正南大约行五十公里,就可抵达渤海镇,即唐代渤海古王国的上京龙泉府遗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国忱先生向我们介绍说,渤海王国是中国唐朝时期靺鞨人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它附属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公元六九六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领部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桂娄一说挹娄,在今长白山以北,牡丹江上游地区;东牟山在今吉林省敦化附近)  相似文献   

5.
李程春 《思想战线》2013,(Z1):15-18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的标志之一,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真实地装载着苗族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客观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本文就苗族服饰文化内涵、种类、样式和产业发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6.
潘迎 《传承》2011,(6):66-67
南京"白局"是南京当地民间的方言说唱,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曲艺。它对于南京历史文化及地方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探究南京白局的发展历程,对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致使其濒临灭亡的原因,期望能为南京白局的保护和继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南京"白局"是南京当地民间的方言说唱,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曲艺.它对于南京历史文化及地方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探究南京白局的发展历程,对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致使其濒临灭亡的原因,期望能为南京白局的保护和继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从哈尔滨乘车东南行约5小时,经过阿城、尚志、牡丹江便来到宁安市渤海镇。这里南濒镜泊湖,北依牡丹江,土地肥沃,一片葱郁,确有塞北江南的风光。约1300年前,在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曾经是闻名遐迩的“海东盛国“——渤海国的都城上京龙泉府。渤海国是由我国东北地区古老的靺鞨族(今满族先祖)的粟末部建于公元698年,同唐朝在政治上是从属关系,渤海国王接受唐朝的册封,遣吏朝贡,其政治制度亦以唐朝为模式。在文学艺术、科技、建筑和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同唐朝有一致性。渤海文化是靺鞨文化与唐文化的交融。渤海国共经历了229年,十五代国王,到公元926年被契丹所灭。其强盛时疆域包括现吉林省的绝大部  相似文献   

9.
苗族的古代文学艺术,类型多样,异彩缤纷,其中的理词便是独具特色的样式作品。理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容大量的古理古规和古代民俗,而且还形象地体现了苗族古代先民的道德观念等。苗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在理词中留下了折光的投影。探讨理词,是苗族古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其历史、民俗、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又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与保存,已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在中国西南有一个极具地域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羌绣,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它承载了几千年数代人的文化和智慧.为了发挥这个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有更大的延伸发展空间,将其融入到现代鞋类的设计当中,可以得到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惠国夫 《前沿》2014,(21):237-238
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用于高校德育工作。在传统乡土社会的历史上,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一直承担着知识启蒙和道德教化的责任。重新发掘和认识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德育价值,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运用地方民俗与民间艺术资源,非常有利于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施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钦媛 《求索》2013,(1):100-102
克孜尔石窟作为我国四大佛教石窟寺之一,其建造年代最早,为我国路传佛教的首及地区。其间保留的大量艺术壁画近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绵延石窟发展的始终,足以说明艺术在当时、当地及当时佛教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壁画为我们研究历史上的龟兹乐、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佛教艺术及东传乃至龟兹文化、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文艺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民俗史料价值;认真研究作者如何运用民俗进行艺术创造的宝贵经验;并由此探索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红楼梦》的欣赏和阅读水平,深刻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真正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总结曹雪芹这方面独到的创作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为我们今天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学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民俗指民众的风俗习惯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俗是从世代相传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 ,民法的源头在于民俗。民俗直接影响着民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形式 ,是民法的精神依归。民法取代民俗 ,其根本动因归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此外 ,民法的产生还受到民族矛盾、文化矛盾等多种综合矛盾的作用 ,是民俗无力驾驭、控制调节社会矛盾的结果。对利益冲突的调和 ,民法比民俗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民俗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 ,它产生于遥远的古代 ,绵延于现代文明社会 ,今天 ,它仍不失为研究民法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这独特的视角可以揭示民法的起源、本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司马周 《求索》2010,(12):68-70
民俗文化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形态、发达网络信息、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冲击,传统民俗正发生变革迁、变革,乃至消失。传统民俗只有经过变通,适应潮流和当下社会,才能长久。传统民俗变通可从变通的主动性、内容的时代性、语言的普适性、艺术的创新性四个方面体现。通过变通,传统民俗可取得相应社会效应: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统民俗;有利于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丹阳市残联一直把"正则绣"作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并按特色化培训项目,不断助推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正则绣"能手。现在,丹阳市残联"正则绣"培训机构已被江苏省残联定为"正则绣"培训基地。高起点定位"正则绣"艺术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初,是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的杰作。"正则绣"作为一种具有丹阳特色的艺术,绵延近百年,始终兴盛不衰,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办好"正则绣"培训班,丹阳残联坚持了几个高标准。  相似文献   

18.
易筱青  李彦文 《求索》2013,(1):265-266,40
湘绣是最古老而又最具湖南地域特色的产业。其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民间楚绣艺术。它经历了自绣自用原生态的自然经济到向商品化、市场化经济转型的漫长发展过程。文章论述了湘绣早期绣庄是如何步履艰难地初步走上了商品化、市场化道路的,着重分析了当时湘绣市场较为有利的环境因素、竞争优势,较灵活的经营方式与促销策略,从而迎来了饮誉海内外的首次繁荣。但好景不长,日本入侵等原因,给湘绣带来厄运,转而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王建武 《前进》2012,(1):38-40
关于文物的价值,专家学者已经有很多论述,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感触,应该说在全社会已形成相当程度的共识,即: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从理论上讲,论断没错。但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翻新,对文物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样一个问题,似乎也有了再探讨的必要。因为,文物是人类文明在传承中积淀的精华,是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