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彦杰 《青年论坛》2004,(2):103-105
新课程标准是致力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努力探索,而时下以知识的传授为单一目标的传统课堂教学依然大量地充斥着中小学的课堂,为不使课程改革的努力前功尽弃,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本文试图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缺失进行反思,并尝试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追求;确立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理念;并注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使这些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教学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在二十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也越来越感到,教师只要有意识地使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通过讲故事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如在上《十五从军征》这首汉代乐府民歌的过程中,我给配  相似文献   

4.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应该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个人学习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高中政治课堂保持探究的热情。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把"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可以把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归纳为如下几种方式。一、情感互动情感是沟通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主线,课堂教学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努力促进情感互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超鹏 《湖湘论坛》2006,19(3):96-96
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后,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和教学理念,从原来的“机械教与学”向兴趣、爱好、引导转变。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各种知识的探求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体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角色的担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的地位,由工作性质及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所决定,体育教师在培育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程以后,高中新课程理念日益被广大政治教师所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正逐步内化为高中政治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课堂教学面貌也日渐改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性在加强。课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体会做人的幸福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能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好三度,必将不辱使命。这里的三度即:温度、信度和角度。一、保持温度是基础温度即学生能感到和谐真  相似文献   

9.
吴艳 《中国残疾人》2007,(11):37-37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聋校数学教学研究中,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听力正常学生的思维发展总趋势大致相同,但由于听障学生言语形成和发展的迟缓、困难,他们的思维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经验性思维占优势。相对来说,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怎样引导聋生在数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支架式教学,即确立了"尝试——自学——指导"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教学中,教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做到学生自主地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相似文献   

10.
李华 《世纪行》2013,(5):22-22
一、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新型城镇化,"新"在发展理念和方式。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应该贯彻到城镇化的生态文明过程与行动上,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体制和行为。应该在思维模式和理念上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