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周效柱 《求索》2008,(4):180-182
胡应麟在《诗薮》中倡言以神韵论诗,多侧面展示“神韵”所表征的诗学审美旨趣,已基本形成神韵说的思想,认为诗之神韵宜以格调为基,而格调应以神韵为归,注重于对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的把握,在我国古代神韵理论的发展中,上承庄禅学说之美学精华,中得严羽妙悟理论之精髓,下启王士祯神韵理论之端倪,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题为王昌龄所撰的《诗格》一书,主要论及了作诗之法与病犯避忌,它以探讨篇章方法为主,也涉及字句方法等,并对多位诗人的作品进行了批评,其中,它对曹植诗的评价颇高。《诗格》从用字、声律、势对与比兴,以及诗之总体风格、诗之常用体与诗有六贵例等诸方面折射出王昌龄的一些诗学思想,诸如其重自然而反对藻饰、重用字的轻重清浊与诗律以及重势对、比兴与诗格等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3.
钟惺是晚明时期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喜好评点,有<诗归>等多部评点著作.他的评点,标举性情、标示章法和语脉;既承接公安派之精髓,又吸纳传统诗学之精华,具有继往开来之价值.晚明时期涌现出的大量托名钟惺的评点本,反映了钟惺文学评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启芳 《求索》2012,(1):213-215
姚莹于诗、古文皆有所成,但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古文,鲜论其诗。文章以姚莹诗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勾稽,认为姚莹诗论有着相当广阔的包容度,既秉承桐城诗学渊源,又结合时代背景提出一己之见,论诗贵真,讲才气,重德识,并纳经世于诗。对姚莹诗学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桐城诗派的发展,是构建清诗史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张伟 《求索》2023,(4):178-186
王夫之针对清初颓靡的士风与诗风,以理学为基础,继承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结合心学的时代思潮,对传统诗学“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传统和明清诗学中的尚情传统进行了重新梳理。他主张情志合一,认为只有“贞志”“大欲”“公意”可入诗,并细致区分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意”,提出了“俱不在意”和“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的原创性命题。王夫之融合“志”“欲”“意”“理”“势”,构建了废虚返实的诗学精神和以主情崇正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情感论。船山诗学中的“情”范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理论的契合点,其诗学范式、方法、格局和境界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欣 《求索》2008,(6):171-173
唐代诗僧皎然的诗学思想其论述范围之广、探讨问题之细致都远远超过当时纷繁驳杂的诗格类著作的水平。其对于“境”与“意”的精准阐述在中国传统诗学史上影响深远。此种对“境”与“意”的分别论述更为清晰地显示出禅、玄理论对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生发意义,并进一步呈现出中国诗学中意境理论的初始状态。分别考察皎然的“境”、“意”理论可以一窥唐代诗学,乃至中国传统诗学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个很时髦的词:体脑倒挂。说这个词的人大多是牢骚满腹并且还有正义感似的。那么,笔者想与这些人辩一辩,弄清是非曲直。美国总统的收入远远赶不上那位“脱星”麦当娜,可没见哪位总统大人喊体脑倒挂;巴西总统的收入肯定没有一个球星多,也没见他们喊体脑倒挂;那么多人喊“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可也没见哪位导弹专家为了多一点收入去卖茶蛋;大学者钱钟书老先生的收入肯定无法与一些个体书商比,可钱老先生不可能去搞图书批发呀!所以我说首先是你自己的思想先“倒挂”了.自己认为金钱高于一切了,然后才会拿所谓的“体”与自…  相似文献   

8.
毛奇龄是清初著名学者,经学成就尤为突出。"诗"学研究在其整体学术中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在其为数不多的几部诗学著作中却也不乏超越其时代的真知灼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独特的"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畏权威,汉宋兼采,敢于挑战,文本与考证并重,开清代诗经汉学之先风。毛奇龄独特的"诗"学思想也使其成为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先驱,并且促使了清代三家诗学的兴起,对清代"诗"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文恒 《前沿》2008,(11):169-173
陈子龙的《庄周论》表现出对乱世之民怨毒之情的深切体察,同时又强调“怨”必归于圣贤之教方可谓之“善怨”。这些超越传统偏见而向“诗”、“庄”原始经义的回归又与他诗学观念中力返风雅的主张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义利观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他们的义利观是在北宋王朝特定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阶级矛盾尖锐,同时还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在理论上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发挥了孟子的“内圣”思想.在义利观的内容方面,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从而把义利之辩、理欲之辩、公私之辩融合在一起,成为他们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二程的义利观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很复杂的影响,我们要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2.
禅学思想本是一种佛教思想,而许多文学批评家却力图在禅学中为诗学找到支撑点。从理论上讲,禅学与诗学是根本不相同的。从“悟”的角度来看,禅悟所悟的是隐藏于心中的佛性;而诗悟却是由心及外的悟,所悟的是隐藏于诗歌中的作诗之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禅可以不借助语言而仍能使人悟解;而诗若离开了语言,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何世剑 《理论月刊》2008,(1):119-121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方法着重探讨了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认为其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超越“实用”之思——孔子诗学思想之再释与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林 《思想战线》2011,37(2):78-85
刘若愚、李泽厚等学者认为孔子的诗学思想是"实用理论",这是囿于时代意识的成见。"《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诗学思想中最系统、最集中、影响也最大的诗学命题,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意见是《诗》"可以兴",即审美的优先性。孔子的诗学思想是重视人格修养之人生实践的生命诗学,追求理想的人格精神和生命存在的完美境界,是其最高旨趣。这是一种"内在目的"论,而不是"外在目的"论。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自由主义理论的拥护者主张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走西方模式道路;新左派与之针锋相对,主张真正社会主义的模式;传统派认为只有传统模式才是适应中国文明根基的正确路向;稳妥派认为首先要保持稳定,再在探索成功的基础上推广。各派争论难解。马克思、恩格斯是西方人,了解西方,他们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制定了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原则;主张扬弃历史,把历史经验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主张将他国经验、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行政体制发展思想能整合当前的争论,指引正确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6.
论玉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玉台体” ,历来颇有歧义。“玉台体”诗并非等同于《玉台新咏》诗 ,具有较鲜明的特点和相对统一的风格。“玉台体”是后来诗人在学习《玉台新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诗体概念 ,多乐府民歌体 ,风格宛致 ,仍属六朝体的范畴。与“齐梁体”、“宫体”等关系密切 ,但不尽相同。在接受史上 ,“玉台体”强势于“齐梁体”、“宫体”等 ,“温李诗”、“香奁体”、“西昆体”、“铁崖体”、“六朝派”等颇吸取“玉台体”养分而始能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所谓“诗教”(或日儒家诗教),虽然与孔子本人的思想有着极重要的内在联系,但其对诸多具体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却又与孔子很不相同,它实际上具有汉代儒学的性质,或者说是烙有汉代儒学鲜明印记的儒家文艺思想。作者对“诗教”与孔子思想之间的重大差异作了深入探讨和比较,对“诗教”的思想性质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辩,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桩“凸显之案”。本文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年的“问题与主义”之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挖掘其真正的思想文化内涵,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刘健芬 《新东方》2002,11(5):51-57
陈子昂与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从其出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来看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相同的文学主张,都是“现实派”的诗论家和诗人,又都是在革新诗歌的旗帜下,搞诗歌的复古主义。因此,在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重功利的美刺讽谕。陈子昂、白居易的诗歌复古理论,从客观来讲,是顺应时代政治思想的产物;从主观来说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的诗教原则。他们的创作成就,远比其诗学理论更高。这说明文学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的理论并不能限制他们在艺术上的出色创造。陈子昂和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所产生的影响都远在他们的诗学之上。  相似文献   

20.
郄丙亮 《求索》2012,(11):95-97
陈傅良的诗学思想表面看来存在雅正与怨激的矛盾,似乎难以形成统一的审美追求。但是,陈傅良在继承传统儒家诗教"怨而不怒"、追求雅正的"和平之音"基础上,坚持永嘉事功学术思路,侧重"怨愤",形成了"有为而不自其已出"的事功诗学思想,包括"怨必有道"、"以颂为警戒"、"忠愤悲壮"等三个方面。陈傅良诗学承接了传统讽谏诗的内容,将"怨"化为"戒"、"愤",既避免了苏轼怨刺诗的谤讥,又使诗歌在传统儒家诗教的范围内发挥了"经世致用"事功性职能,是在继承儒家诗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儒家传统诗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