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戴旭 《党员文摘》2006,(10):30-31
黎以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8月14日迎来停火。在这次冲突中,以色列大约有4个师参与扩大后的地面攻势,参战以军在3万人以上。战争造成千余黎巴嫩人遇难,数十名以军士兵死亡.几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相似文献   

2.
贾自欣 《党课》2014,(18):54-59
今年7月,巴以冲突再度升级。7月8日,以色列展开了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动用海、空两方面力量对哈马斯所控制的加沙地区的150个目标进行了打击,仅20多天就造成巴勒斯坦方面1300多人死亡、7600多人受伤。哈马斯则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30枚火箭弹还以颜色,并在以色列先行接受的情况下拒绝了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议。此次冲突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巴以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军事冲突,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09,(2):45-45
我们每天都像小白鼠一样,去验证生活的真理。以色列从2008年12月27日起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尽管双方于2009年1月18日相继宣布单方面停火,但加沙局势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这场跨年度的冲突背后,相关各方都有自己的政治考量。不幸的是,成百上千的巴勒斯坦百姓无辜地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日,旨在实现加沙地带长期停火的谈判在埃及首都开罗拉开帷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当天表态:"原则上"同意停火一年。但以色列战机3日晚又对加沙地带南部和北部发起多次空袭,使得自2008年12月19日以来的这次巴以乱局再陷谜团。巴以烽烟缘何再起?何时能够实现真正停火?中东和平过程能否再度起步?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10日,耶路撒冷哭墙。一名以色列人紧闭双眼,呆立墙前,默默祈祷以色列总理沙龙能够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6.
持续1个月的黎以冲突“吃掉”以色列51亿美元。以色列政府为战争支付了16亿美元的军费,几乎都花在精密武器出动与消耗、士兵伤亡抚恤及预备役动员等方面,平均一天“烧掉”约5000万美元。冲突中,承担主要攻击任务的以空军就出动战机5000多架次,另外还有800多架次的直升机作战行动,精确打击范围包括学校、住宅、道路、桥梁等。因为害怕真主党使用肩扛式导弹袭击,以军飞机大多提升飞行高度,改变以往“地毯式轰炸”的笨办法,使用了“外科手术”式攻击。以空军还特意在特拉维夫向外界展示了一段经典画面:F-16I战机飞行员用定位吊舱快速锁定一辆…  相似文献   

7.
自3月27日以色列发生自杀爆炸事件以来,巴以冲突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阿拉法特的处境岌岌可危,而美国则继续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色列。众多迹象显示,在中东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正>“绝望之地”“死亡之城”……近期国际舆论纷纷用这些可怕的字眼来描述当前加沙地带的惨状,折射出已持续数月的巴以新一轮冲突给这个弹丸之地带来的空前伤害。巴以这一轮冲突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变化因素。这场冲突已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特点,其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取决于以色列政坛如何演变、中东反以势力如何博弈、国际社会压力是增是减等。从当下看,国际社会的紧迫任务是尽快促成交战双方停火,向加沙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尽力减少巴勒斯坦人面临的苦难。从长远看,需要为巴以矛盾寻求终极解决方案,但实现这个目标,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2月11日,新华社电,秘鲁和厄瓜多尔军队在有争议地区继续交火,双方运用飞机轰炸,伤亡增加。 ●2月12日,埃及、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4方外长齐聚华盛顿,磋商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美国总统克林顿出席了这次会议的开幕式。 ●2月13日,中东4方外长会议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公报,一致表示要排除障碍,消除争论,巩固和平进程所取得的成果;巴以双方也表示要尽快重开谈判。 同日,秘鲁宣布单方面停火,厄表示接受秘决定。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2月以来,黎巴嫩连续经历了前总理哈里里被刺、叙利亚撤军、反叙派夺权、派别斗争加剧、黎以(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战争、反叙派与亲叙派政治决裂、工业部长杰马耶勒遇刺等重大事件。而在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着真主党的身影,它也因此一跃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的重要政治、军事力量,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1.
肖华 《党建文汇》2002,(9):40-40
中东局势正从危机一步步滑向战争,而美国总统布什却始终抱着旁观者的心态,不愿过多插手,.即使偶尔开口,他也明显地倾向以色列,要求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立即停火。为何布什对阿拉法特与沙龙的态度相差这么远?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宣布,他决定派国务卿鲍威尔赴中东斡旋,以设法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冲突,敦促以色列从包括拉马拉在内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推动双方贯彻有关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特尼特计划”和“米切尔报告”,重新恢复谈判。布什还说,他以“以色列的忠实朋友的身份和为以色列的长远安全考虑”,呼吁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血雨腥风中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巴以冲突高潮迭起,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大开杀戒,中东局势几度濒临爆炸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4月9日,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些许转机。以军于当日凌晨开始从约旦河西岸的盖勒吉利耶和图勒凯尔姆两座城市撤出,但同时又开进了西岸南部城镇杜拉。 巴以新一轮冲突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此后,双方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自杀性爆炸事件频频发生。至2002年3月29日凌晨,局势急剧恶化。以色列坦克闯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对阿拉法特的官邸发动猛烈攻击,进而围剿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阿拉法特4月1日称,以色列总理沙龙和他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内阁成员都是些“丧失理智的疯子”,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沙龙也回敬称阿拉法特是“恐怖活动的核心”、“和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很平静,结果也不出人所料。然而,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选举前后关于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分离,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的表述却引起世人关注。奥尔默特3月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熏如果他领导的前进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将领导下届政府努力在2010年之前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分离,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以色列《新消息报》4月10日报道说,奥尔默特计划在2008年10月前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这比此前他声称的时限提前了两年。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色列坚持尽快划定巴以边界呢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  相似文献   

16.
1993年9月13日,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协议规定:巴勒斯坦人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在实行自治的5年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境、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点和军队驻扎等问题。巴以协议的签署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至此,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谈判,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青木  谷棣 《党建文汇》2014,(6):39-39
提起以色列,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那里安全吗?在人们的印象中,以色列这个国名总和充斥着爆炸与轰炸的巴以冲突、中东局势,还有理不清剪不断的民族与宗教争端联系在一起。很少有人知道以色列经济长年保持快速增长,更少有人知道,最引人瞩目的是高科技创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先后绑架3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分别对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大打出手,导致中东紧张局势骤然升级。以色列借报复真主党武装之机,扩大打击目标范围,对黎巴嫩发动了海陆空全方位军事打击。这轮冲突是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中东最严重的武装冲突,个中缘由发人深思。以色列:确保北部边境持久安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历来是真主党袭击以色列的前沿阵地。因此,以色列一直视真主党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次的军事行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黎真主党是一个在反以斗…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5):118-119
2008年2月5日凌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走廊里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群众。所有人都在为躺在手术室里的樟市镇水利水电管理站站长营述军默默祈祷。然而,祈祷未能留住英雄远去的步伐,4时50分,已经连续十几天在冰雪中奋战、刚刚在工地上过完55岁生日的曹述军,心脏停止了跳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一年来,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黎以冲突的突然爆发,“烤”验了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展望未来,中东局势的不断恶化,将迫使美国微调其中东政策。美国政策的微调,将对未来的中东局势产生影响。但估计中东热点问题变化不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