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抱着寻找救国真理的目的赴法,他们中的先进分子经过斗争实践的锻炼和理论上的不断探索,最终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要以他们成长的道路为榜样,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共建立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 2 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一些先进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建立共产党 ,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勤工俭学运动失败使一批追求进步的勤工俭学生摆脱无政府主义和工读主义影响 ,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骨干 ;勤工俭学运动锻炼和造就了一批职业革命家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骨干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程涵 《工会论坛》2011,17(1):161-162
工读主义是五四时期对青年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的广泛传播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通过实践认识到工读主义的空想性,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李维汉,原名厚儒,又名罗迈。189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18年,他与毛泽东、蔡和森一道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随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由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他担任第  相似文献   

5.
吴玉章的教育思想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现代史的序幕中,吴玉章作为勤工俭学的热心倡导者和组织者,其世界观由教育救国论转向共产主义的同时,形成了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吴玉章提出的“目光注于全世界”、“振刷精神,融通中外”、“把劳动本身的应有的光辉意义恢复过来”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关于毛泽东未能出国勤工俭学的原因,学术界有许多说法。其实,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担负新民学会的实际领导责任,学会的社会活动、学会基础事业的确立和会务的发展制约了他为期两三年的出国准备计划的实现。在求学与做事的两难选择中,他牺牲了个人的求学,从而局促了他出国留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开办的一所旨在培养农民运动领导干部的新型教育学校。广州农讲所开始一共举办了六届,毛泽东分别担任了第五届农讲所的教员和第六届农讲所的所长。1925年至1926年,广东的农民运动处于大发展时期,毛泽东在广州农讲所期间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理清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问题,认识到了推动农民运动发展的重要性,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也开始萌芽。这不仅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农民革命理论的开始,也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之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与雇佣方发生争议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勤工俭学行为是否属于劳动关系,能否适用《劳动法》等问题,看法也存在较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勤工俭学行为本身的法律适用、收入是否需要纳税、是否需要为勤工俭学者缴纳社会保险、勤工俭学受到伤害可否算作工伤四个方面,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条适用本身并没有争议,只是对法条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各界对法条的不同理解,本质上属于社会学解释,实践中不具有法律效力。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保护,一是要用证据说话,防纠纷于未然;二是要健全立法,对勤工俭学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要选择可行的权利救济手段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9.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运动中出现的“脱离毛泽东轨道”现象,其成因既与毛泽东和红卫兵在运动中的目的分歧有关,也与红卫兵地位的急剧衰落以及红卫兵运动本身强大的惯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密切关注全国镇反运动的进展,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适时提出镇反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镇反思想,包括镇反运动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十分慎重、讲究策略、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等内容.毛泽东镇反思想既概括了镇反运动的现实经验,又总结了根据地时期肃反、锄奸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镇反思想中所包括的镇反工作路线、方针和策略原则,对于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在王明"左"倾错误占据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是全面否定毛泽东正确土地路线、贯彻"左"倾土地政策的产物。毛泽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直接领导了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在查田运动中,他力求把运动引向健康的方向,把"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领导查田运动的实践,为以后正确开展土地革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主体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工人阶级取代民族资产者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经过五四运动和组织领导湖南工农运动,在开辟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中,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群众运动理论,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实践检验以后,成为他后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发展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毛泽东科学发展观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述,这些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文章演讲作用于人心,有四层面的力量:语言层面的力量、情感层面的力量、理性层面的力量、心灵层面的力量。从毛泽东的写作过程可以看出毛泽东之所以能写出高品质的文章,就在于启动了写作灵感,得到自己心灵层面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王明错误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毛泽东一度肯定过六届四中全会,后来又改变了起初的想法;期间毛泽东原打算不公开点名批评王明,后来又加上王明的名字;曾经指出王明的有些错误是原则错误而不是路线错误,后来又把王明问题定性为反党问题;七大召开前后毛泽东最终认为王明错误是党内错误,并提名王明为七大中央委员候选人。毛泽东对王明错误的认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延安时期党内斗争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情系农民,终生致力于改变农民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农民由衷地敬重和爱戴这位伟人,毛泽东与农民之间形成了息息相通的内在精神联系。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主要是农民文化)对毛泽东农民情结形成的文化影响,从而揭示毛泽东从情感思想到行为实践的农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7年由国共两党合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通过在武昌农讲所期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奠定了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从而成为毛泽东思想产生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尽管毛泽东的探索出现一些失误,但我们仍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艰苦探索,否定他的探索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开辟的。即使是毛泽东晚期犯下了一些严重错误,也为后人总结教训、修正错误、找到出路提供了观照。  相似文献   

20.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毛泽东被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了。从此,毛泽东失去了总前委书记的职务,由此也导致了"三月失败"等一系列后果。毛泽东受到中央错误批判和严厉处分不是偶然的,其原因要追溯到八七会议发言、秋收起义计划改变以及转兵井冈决策等。通过毛泽东的曲折经历,充分昭示:追求真理,探索创新,不仅要有超人的智慧,而且要有不畏挫折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