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于理解其所有哲学著作具有重大意义,而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满足。自我意识在自身获得极大满足,而这种满足本质上是虚假的,我们谓之为“意淫”。  相似文献   

2.
当自我扬弃纯粹性,通过非我来界定自己,自我意识才进入反思,从而使“自我=非我”;当社会意识通过自我来界定自己,以达到“非我=自我”时,思维才进入了思辨。这是一个人异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也走社会异化为“人”(概念的“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一部代表作,而剧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美国戏剧作品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笔者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影片中布兰奇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性格中的种种矛盾,指出正是源自于布兰奇内心"本我"与"超我"的冲突,造成她最后因"自我"调节失效导致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苏格拉底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为一本体论概念。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合理地指出了自我意识的根源和实质。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和基本的思想原则,是哲学思考的精神动力。失去它,哲学就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的价值的实现都有着时代的特征,二者历史地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历史地统一于实践活动的成果即社会文化之中。在人的价值创造、完成和实现中,还体现了自我意识与事物客观属性在实践中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消费的发展,现阶段人们的消费心理倾向于从基本需要变为无休止的欲求,而且这种无限膨胀的欲望已经支配了消费,使消费偏离了原本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演变为欲望驱使的消费。消费的欲望有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要实现消费的合理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克制消费的欲望,拒绝欲望引发的消费以及浪费。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研究了人的有限欲望的生理机能及相关的情绪现象。在此基础上,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痛苦现象,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有限欲望转变为无限欲望有关系,而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具有平衡社会心理状态的作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4,10(2):96-97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 ,对高校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培养激发高校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唤醒其自我意识 ,引导其正确地自我评价 ,从而实现理想的自我 ,是高校学生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警校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志。培养警校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在培养自我意识过程中,注意融入警察意识;二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避免自卑感和优越感;三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四运用榜样教育和集体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五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同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中篇小说。小说揭露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本文指出以理查兹夫妇为代表的赫德莱堡人根本无力抗拒金钱的魅力,赫德莱堡名誉被败坏是难以逃脱的宿命。  相似文献   

11.
Hyle(质素)作为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在《观念I》中得到了清楚明白的阐述,但随着时间现象学的研究视角的引入,质素呈现出一系列彼此之间难以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并最终被归结为“在体验之中的非自我”或“非自我的主体性”这种谜一般的表述。质素之谜也让现象学界争论不休,甚至让一些现象学家对揭示谜底的可能性表示失望。胡塞尔晚年在“C手稿”中以“原活当下”为立足点发现了质素通过“结对联想”、“相似组的建立”、“内在材料的融合”以及“形式联想”等方式进入时间化过程的现象,并通过对“原自我”和“原非我”的区分和联系的阐明在质素的幽暗处投下了一道亮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美的理念”是理念发展到外在形式阶段的自在自为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溶解现实于自身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消极浪漫派则是曲解并利用费希特的“自我”,把艺术界定为绝对自我的显现,把现实与自我进行对立,于是构成了远离现实的艺术准则,这和黑格尔的“美的理念”是完全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之"创造性"使"精神""开创"自己的"世界","精神"在这个世界中"保持"并"发现"自己,亦即在"必然"的世界保持着自己的"自由"。在"精神""回归自由"的道路上,须得"克服"、"扬弃"怀疑主义和斯多亚主义两个极端倾向。由"怀疑主义"导向"斯多亚主义"乃是"精神""贫困"之路,"哲学"应指出"精神""致富"之路。"精神"不仅有能力"外化-异化",同时也有能力"内化-己化"。"精神"携带自己创造的财富回到自身,乃是"历史性"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中的弃妇诗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探析,有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也有助于理解弃妇诗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促进两性平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博士论文》作为公认的马克思终生思想的历史开端,是其早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时,主要是对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能够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更加能够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宗教的批判,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并赋予了其以现实性的同时,拿起"否定"武器对德意志基督教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谦抑精神指以罪之谦抑与刑之谦抑为内涵的刑法理念.罪与罚本恶,刑法的根据使乏合法化井成为刑法正当之善,但同时也注定其张力之限度.不同学派对刑法根据的论证各有千秋,对刑法谦抑精神也有不同认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多与谦抑背离,但仍能从相关传统法理念中找到刑法谦抑精神.完善中国刑法的价值理念,破除对刑法的迷信,刑法的谦抑精神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大师田纳斯.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它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剧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想要努力与生活抗争以获得幸福,却最终事与愿违。她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女性只有从思想及经济上真正获得独立,才能扭转自身命运,因此,深受男权社会影响的布兰奇所做的不彻底的反抗无济于事,她的命运注定了是场悲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死刑的存与废的论证,无论是保留的观点还是废除的观点,其内容都已毫无生气。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死刑就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因为死刑制度源于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但是,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并非等于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存在的正当性是应然层面的认识,而适用的正当性是实然层面的认识,必须经过对死刑存在正当性的限定,死刑才会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以“人权规范”作为死刑存在与否的真正基础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其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该理论指出人格是由三重结构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不断制约、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他们之间的不断作用和反作用决定了个体在特定时期的意识状态和行为特点,这一现象在《等待野蛮人》中主人公老治安官身上有具体地体现。他从最初的自我安予现状、忍气吞声发展到后来的不畏艰险、护送蛮夷女返回故乡,从而实现心灵的宁静,这正是超我渐渐增强,战胜本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死刑的存与废的论证,无论是保留的观点还是废除的观点,其内容都已毫无生气。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死刑就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因为死刑制度源于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但是,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并非等于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存在的正当性是应然层面的认识,而适用的正当性是实然层面的认识,必须经过对死刑存在正当性的限定,死刑才会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以“人权规范”作为死刑存在与否的真正基础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