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嵬  张军 《瞭望》2006,(43)
继圈地办厂、圈地“造城”受到土地调控政策强力遏制后,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旅游园区热,“发热”地区往往动辄圈地千亩,园内建厂,园内建别墅等,以发展旅游业为名,行变相圈地之实,意图与国家土地调控政策“赛跑”。事实上,为保护耕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国家自2003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土地调控政策,而在严厉的土地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的“钻空子”水平亦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2.
张军  林嵬 《瞭望》2006,(43)
在中西部一些地方领导看来,土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铜板”,“我们在开发区建设上动作慢吃了大亏,在旅游园区建设上要跑在国家政策前面”随着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各地圈地“造城”、大办开发区之势被有效遏制,而与此同时,一些钻政策空子变相圈地的情况开始抬头。《瞭望》新闻周刊近期在中西部一些地区采访发现,一些地区以旅游开发为名,行变相圈地之实,新一波旅游园区正  相似文献   

3.
遏违法用地须治违规之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敏 《瞭望》2006,(25)
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出政绩,背后支持、默许土地违法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最近格外繁忙,执法监察局的工作备受各方关注。鉴于当前一些城市违法用地高达60%甚至90%的现实,相关管理部门频出重拳。国土资源部继5月30日发布“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后, 6月初又在南京紧急召开全国土地执法会议,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查处严重土地违法案件”,近期将会同监察部, 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3,(31)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表明:1999年至2002年,全国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达54.9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83万亩。数字的背后,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的愈演愈烈的“圈地”浪潮,这股浪潮使我国土地市场正陷入严重的失控状态。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我国土地市场的失控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百日行动效果超过预期,但严把土地闸门,更重在建设长效机制对历时120天的土地"百日行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评价是效果"超过预期"。"这次执法基本摸清了以租代征为主的三类违规违法用地的情况,截止到2007年10月30日,三类违规违法用地3.1万多件,涉及土地面积330多万亩",在近日召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供应、储备、定价、审批等各个环节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影响土地的公益性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土地管理中,存在随意划拨土地,或违规出让土地,或私自征用土地,或滥用税费减免职权等问题,以致土地管理成为腐败“重灾区”,地方政府成为违法的主体,使许多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由于国土资源的管理、转让牵涉面广,金额大,需要从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产权制度等方面全面进行反思,以减少其中滋生腐败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自我神化     
桃源  于多 《瞭望》2007,(26)
日前,中央纪委等7部委通报了全国4起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典型案件,其中一起是:山西省粮食局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西省永济市五老峰以修建粮食系统“培训中心”为名,挪用国家粮食储备库资金修建用于旅游接待的“云峰阁”宾馆,并在宾馆附近修建“粮  相似文献   

8.
土地管理改革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敏 《瞭望》2006,(38)
中国的土地管理形势空前严峻,管理制度重在建立更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是中国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对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甘藏春司长如此评价,他也是《通知》主要的起草人之一。针对历经三年治理整顿和接连的调控政策土地闸门依然失守、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仍大量存在而出台的《通知》,是2004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不同的是,地方征用哪块土地、在哪里拆迁房屋等,都是在光天化日下。用地是否违法违规?不需专门机关动用专门手段调查,即可昭告天下。因此,监督土地违法行为,按说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0.
林蔚 《瞭望》2005,(41)
近年来,审计风暴已刮过多次,可前不久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又一份审计“清单”仍然让公众感到触目惊心——不仅被“审”出违规、违法截留挪用虚报多领挤占私花纳税人血汗钱的位高权重的中央部委、单位有32个之多。而且违规违法的手段多样,数额巨大。  相似文献   

11.
龚鳌 《瞭望》2004,(20)
最近中央加大对经济建设和土地的治理,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大案,其中对江苏铁本案的处理,其力度是空前的,而且明确要求要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地踏实工作。这证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面迈开了大步,令人欣赞和期望。但据近若干年来的进程,不禁令人担心出现“逆放大效应。” 在治理进程中的偏误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更为严重的偏误,如果光用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周网谈     
《瞭望》2007,(30)
本周,监察部和陶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使“土地”这个敏感问题再成网民热议话题;上半年税收再创新高,则引起网民对税收将如何使用的高度关注;而劳动保障部官员与网民就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权利进行的在线交流,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群体又一次得到网民的特别关心。  相似文献   

13.
阿源 《瞭望》2003,(34)
今后5年,全国审计机关将继续把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其着重点是,金融、财政、企业的财经状况的真实性如何,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如何,都要用审计这面“筛子”来筛一筛。  相似文献   

14.
林蔚 《瞭望》2005,(29)
又是83条人命!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中国人奋斗目标的今天,新疆阜康矿难已公布的四大原因——违法违规运作,超负荷开采,管理混乱,长期“带病运行”——令人难以容忍。此“一无是处”之矿,竟不仅一直在轰轰烈烈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违法违规案中,最典型的要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案。从这些案件中不难看出,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缺乏制约,过于向“一把手”集中。“一把手”“向下越权”,以打招  相似文献   

16.
农地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存仰赖于土地,国家稳定奠基于土地。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视土地为“投资”,忽视农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圈地运动”,对社会造成伤害,隐忧重重。 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统筹为指导思想,将土地视为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使其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载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时期,对土地需求量的急剧上升引发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圈地狂潮直接导致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失去生存权、发展权及劳动的权利,丧失了诸多的经济利益。为此,必须从管理体制以及法律的角度探寻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芳 《瞭望》2007,(14)
土地违法案件中,4%的低处罚率,5‰的刑事处罚率,呈现明显权责不对称的局面国土资源部最新通报的2006年中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13万件土地违法行为中,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3%、76.7%和67.6%。人们不禁疑惑:高压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违法占地为何仍“一路狂奔”?一些城市违法用地高达90%以上的惊人数字表明,当前的违法占地“成本”实在太低,而“收益”却很高,滥占耕地的责任追究制威慑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土地供应制度影响宏观调控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土地准备金制度,可规范地方土地“准通货”的发行,使宏观调控不再“只降烧、不消炎”。最近一轮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热,很大程度上是靠土地收益支撑的。根据国家的法律,土地并非为地方政府所独有。1994年财税制度改革,中央和地方把税收的权益彻底分清了,但是土地这一块的产权则仍然没有分清。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谁先开发了,土地的产权就是谁的。结果,各级政府——村乡镇县和城市,都在以各种名目圈地(如各式各样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见,非法批地、买卖土地和违法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等违法用地行为在全国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严重扰乱了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法律纷争。为此,必须通过严格依法行政,追究渎职者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等手段,遏制城市房地产开发违法用地活动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