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我们要更换脑筋,研究县情,尊重规律,正视矛盾,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审视、校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推动县域经济朝着健康、持续、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白水:推行苹果园防雹网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白水县是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白水县处于冰雹易发区,冰雹灾害严重影响了白水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为此当地群众积极推广防雹网工程,以较少的经济投入实现了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突破是吉林省委提出的发展经济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使统战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呈现出新的特点。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存在的各种经济,它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层次,又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县域经济内不同经济主体,既在所有制、组织形态和劳动对象等方面具有差别性,又表现为各种经济在同一县域空间从事劳动经营活动,具有同一性,构成了县域经济的特征。从吉林省看,县域经济一般状况是底子薄、发展慢、总量不足、效益差,表现为“五低”:一是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王奎杰 《群众》2008,(12):57-58
县域经济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构筑支柱产业,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东海县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可顺祥 《创造》2012,(4):90-93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是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省委书记秦光荣明确指出:“强滇之基在于强县,发展县城经济就是发展全省经济,抓县域经济就是抓富民强滇。,,省长李纪恒强调:“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全省要以战略眼光谋划、以全局意识统筹、以科学态度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县级是国家基本的行政经济单元,县域经济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和个量微观经济的重要结合部,是全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古人说过:“郡县治则天下定”,表明了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系统、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总要求。加大县域经济研究和实施力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是当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项具体内容。一、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县域经济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讲,它具有中观性、行政性、独立性、特…  相似文献   

7.
沈俊伟 《政策》2006,(4):14-15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紧抓不放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特于四月份召开.这将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五年召开的专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会议。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已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各县市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县域经济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此,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又一次进行了策划.组编了一组文章、资料。希望这一主题宣传能对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06,(4):20-20
改善县域经济的金融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但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之一,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浅谈发展县域经济黄德宪县域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就发展县域经济谈一孔之见。一、把握县情,从战略上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县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而采用的...  相似文献   

10.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09,(12):48-49
县域经济其实质就是特色经济,而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支撑,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只有按照非均衡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加快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步伐,进而打造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才能壮大县域经济总体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5,(4):11-1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组编的几篇文章:或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或探讨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或介绍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体会,或提出现在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对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於  葛天平 《政策》2004,(6):24-25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已连续4年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动。去年,省里接连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权限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这些举措,必将对县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县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地域。县域的稳定和发展,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实质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是大区域以至全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短期来看挑战是严峻的,但利益在于长远。主要机遇:一是加入WTO后带来的强大的外部推动力,将大大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使县域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腿短乏力的局面在较短的时间里可望有较大的改观,有利于县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有…  相似文献   

14.
吴涛 《创造》2012,(4):58-6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下面,结合这次省委组织的县域经济发展培训班及随昆明市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的所见所思和盘龙实际,谈谈我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念好“农”字经邓国和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它是县域内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和村级经济、家庭经济多层次、多产业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经济体系。可以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腾飞的基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16.
叶本功 《创造》2012,(5):54-57
省九次党代会“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目标的提出,为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峨山县近年发展县域经济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目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转变峨山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因此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各级统战部门特别是县级统战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层次,集农工贸于一体,连接农村与城市、国际与国内市场,是我国最具潜力的一个经济增长层面。非公有制经济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发展地方经济、安排就业、搞活市…  相似文献   

18.
发展县域经济应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王宜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番功夫。一、营造一个科学决策的运作环境科学决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前提条件,如何确保县域经济这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叶振宇 《人民论坛》2023,(20):55-59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级的结果。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地方政府宜率先从优势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城市品质,改善营商环境,适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业态。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以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职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江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中部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剖析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相应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