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2015,(1):19-21
梁天恩,1917年出生,原藉广西南宁。1936年8月,梁天恩从老家邕宁县考入当时在南宁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分校学兵队时刚满18岁,年轻的他抱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军旅,踏上了抗战的征程。学兵一年毕业后,1937年8月,他在广西第7军170师517旅1020团第2营机枪连弹药排任班长。1937年10月,他随部队开赴上海淞沪前线任第3营重机枪班班长。以下是梁天恩老人对淞沪抗战的回忆。  相似文献   

2.
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推动下,上海民众率先掀起支援19路军抗战的热潮。当时正在上海主持长江中下游赈济水灾工作的朱庆澜将军,闻变立即投身到支援19路军抗敌运动中来,致电南京政府呼吁支援19路军、组织领导收容救济难民、筹建医院收容救护伤兵、组织领导战地救护工作等,其表现出的与国家同舟共济、共救危亡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3.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无比惨重的伤害。八年抗战中,有大小战役无数场。著名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为国家的生死存亡牺牲奋斗,写下光荣的篇毒。这里着重谈谈淞沪战场上的黄埔军人。七七事变后,战火随即烧到上海,由于另一支日军南下,中国被迫决定在淞沪应战。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布自卫声明,将淞沪划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初为蒋中正自兼,后改冯玉祥,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战事发生,即令已经往北调的罗卓英部队(第18军)南下,又将淞沪警备军改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是张治中,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的陈诚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淞沪战事全局。陈本为军政部次长,沪战开打不久调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为副总司令,下辖18军、54军。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5,(1):22-23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1935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抗战时期是陆军21集团军16兵团的副营长,1937年10月中旬到淞沪战场。以下是陆镇华讲述的淞沪会战和他的抗战经历。我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1937年4月4日分配到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当时天不亮吃早饭,晚饭要等到天黑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引来日寇军机的轰炸。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头上的飞机,3架、9架、12架的飞过。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又依靠  相似文献   

5.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日军大举进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城市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在纷飞的战火中活跃着一支救护队,它与农工党有着不解之缘,一些队员通过参加抗日救护工作逐步靠近农工党,并成为农工党的骨干力量,曾任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的许士林、市委会机关干部陈焕章都是当年的救护队员。  相似文献   

6.
吴建民  吴冰心 《黄埔》2011,(6):42-43
常熟登陆战父亲吴亚夫1930年5月于黄埔军校一分校四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五军五十八师三四七团二营六连任排长。1937年8月10日,五十八师接到上级命令,从武汉赶赴淞沪前线。8月12日下午3时,五十八师分乘6艘大型货轮,在常熟县海港边登陆。父亲时年29岁,担任三四七团二营第五连连长。  相似文献   

7.
文于一 《黄埔》2008,(1):28-28
淞沪战役一开端,我驻上海部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立即召调部队到淞沪抗日,胡宗南奉命率第一军部队由陇海线驻地乘火车赶赴淞沪参战。当时,我任第一军七十八师四六四团团长,奉命率所部由驻地徐州乘火车抵达南翔,立即进到吴淞当面顾家宅前方构筑阵地。当时,日军白天凭藉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优势兵力轮番对我军进攻,使用飞机侦察、扫射和轰炸,  相似文献   

8.
屈锦娟 《黄埔》2007,(5):12-12
今年是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及八·一三淞沪抗战70周年。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中,广大黄埔师生和全国人民一道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无论是在神州大地,还是在异域他疆,每一处战场都留下了黄埔将士的身影,都洒下了黄埔将士的鲜血,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战争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0,(1):41-41
1933年3月4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承德后,以8万兵力向长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向华北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指挥中国军队20余万人,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虽然经过激烈战斗,但中国军队仍未能挡住日军的进攻,何应钦派人求和,于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相似文献   

10.
程元 《黄埔》2007,(5):13-14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暨“八·一三”淞沪会战70周年。我受李运昌会长的委托,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此次黄埔论坛大力支持的上海市有关方面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何兰生 《黄埔》2007,(3):25-26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江苏武进人。少将师参谋长。1917年其父母至湖南长沙经商,他随至长沙上中学。经商不利的父亲病故后,中学未能毕业的路景荣只身至广州谋生。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腔热血,壮志满怀,于1925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毕业。因成绩优异,曾留校工作。1929年回到常州与张瑞华结婚,时任陆军第五八三团副团长。  相似文献   

12.
杨飞  杨剑 《黄埔》2010,(2):14-17
蒋先云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与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在当时英雄人物云集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毛泽东亲荐入党,渐成中共早期工运先锋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号巫山,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大坪塘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由于父亲早逝,蒋先云不到10岁便开始跟着母亲放牛、捡柴、烧水、打猪草、碾米、干杂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生活的艰辛,造就了蒋先云刚烈正直、嫉恶如仇、勇敢倔强的性情。  相似文献   

13.
罗森甲 《黄埔》2009,(4):42-43
1932年,我参加了淞沪“一·二八”战役,当时日军装备精良。我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英勇杀敌,伤亡惨重。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临危受命成立第五军,辖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军校教导总队连夜奔赴淞沪前线与十九路军并肩战斗。  相似文献   

14.
张何平 《黄埔》2008,(1):24-25
也许对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抗日战争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对海峡两岸的黄埔军校校友而言,抗日战争并不遥远,他们的记忆中更没有忘记。当年,他们和全中同军民一起浴血奋战,在中华大地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篇。抗战是全中国人民的壮举,也是黄埔军校师生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5.
明世勋 《黄埔》2007,(1):32-33
我在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随即分配至八十八师二六四旅五二八团第三营八连,以见习官身份代理排长,先后驻防在江阴、常熟、无锡一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在上海挑起“虹桥机场事件”。8月10日,我营奉命到无锡火车站集中。11日上午,全营登车向东进发,下午到达南翔,下车后即徒步行军至一村庄宿营。12日,全连做各种战斗准备,士兵们仍是嘻笑颜开,说说闹闹,一如平日野外演习那样,对即将来临的惨烈战斗好像满不在乎似的,这是因为大家都有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从而泰然处之了。多数人互相交换通信处,以便在牺牲后,代向家里通信。我在接到许多通信处纸条的同时,也把我的通信地址写给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时,李默庵正在庐山集训,担任集训总队第一大队中队长。7月12,李默庵在蒋介石发布抗战声明的会上被任命为第十四军军长,率所部第十师及第八十三师北上待命。当日下午,即下庐山,20日率部在安阳集中。接着,进兵河北涿县,转赴石家庄、太原,旋调晋北忻县,坚守待敌。  相似文献   

17.
樊振 《前进论坛》2015,(3):53-54
<正>1951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章伯钧在谈"农工民主党历史情况"时说:"1932年‘一·二八’抗战,与我党幕后策动关系很大。十九路军赣南大战后,调回京沪一带,蔡廷锴有英雄气概,有正义感,与黄琪翔私交甚厚,重要问题非与黄商决。蔡居沪数月,时中日关系紧张,蔡、黄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一·二八’前夕,闸北紧张,蔡找黄商议对策,黄力主抗战,和内对外,换言之即抗日倒蒋(蒋不抵抗安内攘  相似文献   

18.
<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黄埔1期教官),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战区和第9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  相似文献   

19.
吴汝棣  朱春秀 《黄埔》2009,(5):29-29
吴乐忠老先生,虽年已94,但体格硬朗,思维清晰,风采飘逸,浓眉下一双有神的眼睛,时不时地望向远方,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度。他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生,八年抗战时期,转战南北,险些丧生。叙及往事,时悲时喜,无限神往。  相似文献   

20.
王增勤 《传承》2009,(9):34-36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是著名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中的一句非常流行的歌词,这首歌曲是专为抗战名将赵登禹所作的。赵登禹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受到国共两党共同尊崇的抗战名将,南京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同志则高度评价赵登禹"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