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建 《长江论坛》2009,(4):40-43,80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土地产权制的一个创新成果,它改善和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以后建立的农村土地关系以及集体产权关系,使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的权利得到了较为明确的体现;它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委托合作社经营,农民按股份从土地经营收益中获得一定收益,并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此,它对于改革和发展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农村股份合作制起初大都是自发性的,这种自发的原始形态的股份合作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劳资关系不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收益分配与积累比例不合理,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但是,这种土地产权结构的调整是农村市场经济深化的客观要求,它的种种缺陷,可以在法律与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强化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并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海南实际,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应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突破产权瓶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流转便利、经营自主的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大胆将土地物权所设定的各项权能无条件地交给农民,确立农民对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尽快完成全省4800万亩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确权给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个…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处理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问题是农民能否真正成为市民并顺利融入城市的关键。要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清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让农民带着土地利益进城;限制公权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侵害,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有效处置农村闲置宅基地,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全域城市化概念,实现全域城市化目标的关键是土地流转,有效举措就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其突破口就是"两换"——通过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换住房、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换社保的方式,把农民分散使用的土地通过向当地土地托管中心流转而集中一起,依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变革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重视和保障农民的农地产权。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农地收益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界定不合理以及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此,政府的改革重点应是保护农户土地权利,特别是农地使用和处置权利,实现更合理的收益权界定,以及让农户获得产权增值的成果。从而切实做到让农民"有权可依、维权可行,违权必究"。真正建立维护农地产权的制度保障,贯彻中央精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土地改革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人民公社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我国农村1950年进行了土地改革 ,依据“耕者有其田” ,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完整产权 ,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的直接结合 ,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53~1957年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合作社 -高级合作社”的演变过程。土地等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改变为集体所有 ,集中劳动 ,共同经营 ,统一分配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1958~1978年在“左”…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代农业制度建设还在探索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现代农业制度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明晰。在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框架下,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的所有权归属表述是清晰的,但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界定并不清晰,承包与经营其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0,(12):87-87
黄花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赋予农民双重地权下的土地永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求索》2005,(1):42-43
目前国内对于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研究都有或多或少主客体明晰界定的缺陷,一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定义和性质不明确;二是财产主体的权利和归属割裂;三是财产客体的内涵和界定分离;四是农民土地财产保护的机制不完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与农村多元化财产主体格局相适应的,以土地双重产权分割(田底权—主产权—国家所有,田面权—附加产权—农民所有)为基础的崭新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制度———土地永佃权。因此,如何赋予农民这种双重地权之下的土地永佃权,如何保护农民这种双重地权之下的土地财产权,在理论上是一个新课题。对于调整和稳定土地制度变…  相似文献   

10.
刘凤梅 《人民论坛》2014,(12):70-72
土地作为农民最大、最主要的不动产,过去未能充分发挥其财产性功能。土地发挥作用的依赖路径就是实现土地资本化,土地资本化的实践要求在对土地进行确权赋能、促进土地市场发育、增强产权强度方面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使农地使用权资本化制度由诱致性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土地是一个权利体系,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权利即土地产权,也包括心理权利和社会权利。规划城镇建设时,要充分尊重土地的自然权利,立足自然地貌实现城市个性。在征用土地时,必须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心理权利,充分保障农民长期受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徐汉明 《世纪行》2012,(8):22-22
一、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农地(宅基地)持有权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是确立农地(宅基地)公有制及其公有产权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观念;二是大胆进行"不求所有,但求持有,重在利用,讲求效率,追求绩效"为目标的现代农民土地(宅基地)持有产权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农村第四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作为农民最大、最主要的不动产,过去未能充分发挥其财产性功能。土地发挥作用的依赖路径就是实现土地资本化,土地资本化的实践要求在对土地进行确权赋能、促进土地市场发育、增强产权强度方面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使农地使用权资本化制度由诱致性变迁转向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同时满足保障农民基本生存、产权明晰、确保经营者的经营主体地位、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利于城乡协调五个基本目标。比较合适的方案是国有租赁制度,即“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各类法人和自然人租赁经营、弃租农民按年获得基本生存保障金”。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妇女土地产权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地权由相对权利强度、权利持有持续时间和权利保证性几方面所决定。农民地权常常是不安全的,与农村男性相比,妇女地权更不安全。妇女的土地产权不安全体现在家庭继承、村集体分配和市场交易等三种获得土地途径中。妇女土地产权的安全性一般意义上取决于,在土地产权交易不发达的情况下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妇女的婚姻流动性、集体土地产权拥挤性与妇女群体的弱势地位、以及影响村社土地制度安排的宏观因素及村社集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不利于农民利益的保护及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外来资金的注入等,已经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应当实行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充分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促进形成规模化经营。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配套的制度安排:在法律上明确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自主支配;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人口统一管理;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实施农业领域的经营准入制度,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使土地使用权以“资本”形态运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基于执政党土地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乡村土地政治的逻辑就是共产党以土地为媒介或手段治理乡村社会。在梳理既有理论进路的基础上,本文从执政党土地政策变迁特别是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和调整来考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认为在土改、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家庭承包制时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经历了国家建构与阶级解放、全面控制与依附、国家赋权与公民权的生长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随着人地流动的加剧,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政策,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产权,以土地为纽带把国家和农民链接起来,从而强化农民对国家的制度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由于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形势、流转行为不规范及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产权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一系列土地权益所组成的权利束。土地产权制度是对土地产权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等不同权利主体之间进行划分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或者必然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过渡的问题。土地产权制度问题,本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问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国家性质的适应问题;是生产方式与传统文化的适应问题。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土地流转增值权运行不畅等问题,完全能够在秉持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之下得到解决。通过科学配置和规范落实不同权利主体所拥有的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前提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农民权利、实现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作为广大农民基本生存资源和生产生活保障的土地是当前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过、躲不开且务必好好利用的宝贵资源。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大致相同,同样是"一亩三分地",有的乡村经营得风生水起,百姓赚得盆满钵满,而有的乡村土地经营却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村民长期无法实现增收,这其实与乡村干部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现有条件,想方设法打好"土地牌"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