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人大研究》2001,(7):31-33
事实的真实再现 :一个神话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被界定为“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事实求是的原则 ,是值得反省的。以往我们常认为 ,只要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 ,并恰当地适用法律 ,就能确保公正的司法。而实际上 ,案件的原本事实是不可能被完全地真实地再现的。这是因为 :( 1 )事实是通过当事人或第三者陈述出来的 ,而不是“镜现”出来的 ;( 2 )事实的发生与事实的确认有一个时间差 ,即事实的确认本身在发生学上具有迟滞性 ;( 3)事实是通过文本等载体来记载和描述的 ,而不是对当下的现场观测 ;( 4 )特定事实发生的因果关系 ,在科学上 ,…  相似文献   

2.
罗旭 《前沿》2008,(6):125-127
法律推理中的大前提,必须是“法律上的理由”。在简单案件中,司法者直接援用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在复杂案件中,司法者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于法律规范之外寻找其他法律理由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法律推理的大前提体现着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法律事实是公安法律文书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理由和法律结论赖以存在的基础.笔录材料来源于案件办理的具体过程中,是对办案过程的真实记载,也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是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主要事实材料来源.通过对笔录材料的提炼加工形成符合法律要求的法律事实,是保证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证据学理论中,人们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系,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案件主要事实,是指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的事实。凡是本身可靠即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叫直接证据。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直接证据有四大类:(一)亲闻目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二)亲闻目睹案件主要事实的被害人陈述;(三)刑事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包括共犯对案件主要事实的供词);(四)某些案件中能够直接证明犯罪主要事实的物证和书证。例如:违反枪支管理案件中在被告人身上搜到的无号枪支;在伪造文件案件中被告人亲  相似文献   

5.
审讯是一种法律行为,其核心是证据。证据是用以证明未知事实的已知事实。诉讼证据是进入了司法程序在庭审中能公开使用的司法证据材料。诉讼证据根据线索可分为涉嫌证据、控辩证据、判决证据。证据场是以案件事实为引力内核所形成的各类证据事实构成的一种社会场的基本状态。案件卢实一经发生,其客观证据场就已存在。人们对其的认识活动形成主观证据场。证据线索引导案侦实践和取证的方向。审讯的法律内核是以涉嫌证据为起点,形成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为终点的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6.
司法认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通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案件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从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立法与研究同外国的差距较大,如何客观地界定司法认知的对象范围,尚需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司法认知对象有事实和法律两方面.事实范围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判决事实、公证事实、司法事实、政府事实、易于获知的事实;法律范围包括本国法、国际条约和惯例、外国法.  相似文献   

7.
江柳依 《楚天主人》2013,(11):51-51
<正>近来,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法律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绑架"着司法。同样的案件,有的能快速结案,有的则大大超过审限;同样的案件,判决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能让当事人"绑架"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司法活动不是当事人手中任意拿捏的"橡皮泥",想怎样就怎样。有的案件从一开始就被当事人"以  相似文献   

8.
一起简单的所有权确认纠纷,在古代能得到公正而高效的解决,放在程序保障日益强化的今天却很可能不会得到圆满解决。法官就案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是作出裁判的基础。法官的内心确信与法律真实标准的背离,是诸多案件疑难的根源之一。运用常规方法有时不能查清案情,在不违背社会公德、不侵犯人权的前提下,应当允许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运用以提问为主要方式的司法智慧探求案件实情,如此才有利于调解和判决的进行,从而妥善化解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姜伟  孙铁成 《人权》2003,(6):28-30
审判是人民法院实现国家审判权的活动,指人民法院对已经起诉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全面审查证据,核实案件事实,并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在现代法制社会,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其权威性不仅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也为社会心理所公认。法院的判决是对法律事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一语与司法权不同。司法属于事实领域,司法权则属于规范领域。司法作为事实,既可以是纯粹事实,也可以是法律事实。作为纯粹事实的司法存在于社会司法之中,而作为法律事实的司法存在于国家司法之中。国家司法与社会司法在逻辑层面的差异在于,前者包含着国家垄断的合法暴力,后者则没有。从历史维度考察,国家司法孕育并诞生于社会司法的土壤中,并且,在国家司法于社会司法之间总是呈现出某种不可避免的张力。国家司法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司法权的成型,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1.
唐丰鹤 《前沿》2013,(8):69-71
司法判断,包括了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简单案件中的司法判断是一种规定性判断,而疑难案件中的判断则是一种反思性判断。在司法判断过程中,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要以事实的查明为基础,而关于法律的判断则要经历融贯性、修辞学和后果主义论证,所以,它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最后,司法判断并不是判断者的独断,而是一种具备"扩大的见地""再现性思维"和"共通感"的主体间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蒋君德 《人大研究》2001,(11):38-38
1.新闻舆论对司法监督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避免主观片面地追求“轰动效应”。新闻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直接影响到千百万人的思想、情绪和行动 ,对社会产生极大地影响和作用 ,因此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遵循新闻规律。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是 ,用真实、客观、新鲜、有价值的事实来说话 ,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价来体现传播主体的价值趋向。在开展对司法监督中一定要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地反映司法活动的本来面貌。公正是司法工作人员依法办案的一项基本原则 ,也是新闻舆论对司法工作监督应遵循的原则。我们知道 ,司法案件的当事…  相似文献   

13.
在侦察、预审、检察、审判等司法活动中,主要是围绕着调查研究证据、认定犯罪事实而进行活动。证人证言(包括被害人陈述)都是很重要的证据材料,它是进一步收集证据、鉴别被告人的供述是否真实可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复核物证、书证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寻找新的证人、获取新的证据的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证言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可靠,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或虚假成分,所以不能全信。研究证言的可靠性及如何分析判断证言的可靠性,不仅有助于澄清案件事实、对犯罪分子正确定罪量刑,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警察出庭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出庭研究已从探讨其"必要性"转为构建出庭规则。警察出庭的权利和义务是实现警察出庭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功能的保障。警察出庭的证明目的分为证明案件事实和证明证据可靠或侦查活动合法。警察出庭作证陈述对象包括证明案件事实、证明鉴定见可靠和证明证据收集或者侦查程序合法。警察出庭陈述的证明对象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时的身份是类似于证人还是司法鉴定人。现场勘查人员、侦查实验实施者、负责全案分析的侦查人员和侦查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其法律地位与司法鉴定人类似。履行见证、监督侦查活动的专家出庭作证时其法律权利义务与证人相同。  相似文献   

15.
对待司法的三段论推理过程,法律理论从崇尚严格逻辑到允许法官自由裁量,在法秩序内外的各种选择中寻求最佳答案。对于简单案件,法律陈述下的生活事实或许可以涵摄于一条相应的规NAT,演绎推理以得出结论;但对于疑难案件,特别是在规则含义模糊或者演绎推理出现局限时,法律解释的作用得以彰显。在法律解释中,各种解释方法的次序,法律解释的模式,法律文本的目的在解释中是否不可或缺,都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证据的关联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理论月刊》2007,(2):132-134
在诉讼活动中对两个事实之间有无联系、联系程度的最终确认,与认识主体的认知过程直接相关。通过证据立法对关联性作出明确的界定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而企图从理论上对关联性制定明确的标准则是迄今为止未能实现的愿望。但将抽象的属性尽可能细化,对司法实践却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一个具体的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应当被理解为六个字:内在、客观、必然,即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表见证明是法院采用类推的方法根据经验法则就某一待证事实所进行的情态推定。这种推定事实以高度盖然性的经验法则为基础,直接依据客观事实发生的经过,推定出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如过失或因果关系等构成要件,当事人无须再主张具体事实和证明。在我国,在对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予以区分后,应将表见证明引入医疗纠纷和合同纠纷领域,以减轻特定案件中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举证的困难,促进司法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疑罪的语境     
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在个案中具体化时可能会遇到困境。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刑事案件的事实是被事实裁判者创造出来的,评价事实的刑事法律是被解释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刘春梅 《湖湘论坛》2004,17(5):47-48
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是在诉讼活动中 ,法官判断证据证明价值的两种不同制度。所谓自由心证是指法官根据案件审理中出现的一切资料和状况 ,基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 ,形成关于案件事实的具体的确信 ,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原则性制度。法定证据是指法律预先对认定案件事实所需要的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作出规定 ,法官运用证据和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受到法律的约束。目前 ,就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构建 ,是实行自由心证 ,还是实行法定证据 ,还是二者相结合 ,理论上众说纷纭。本文结合诉讼活动认识规律 ,对自由心证与法定证…  相似文献   

20.
罗惠娜 《前沿》2012,(5):88-89
法律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逻辑思维为法律适用过程提供了诉诸理性的方法。本文从法律适用的三个环节:事实认定、法律解释、司法判决进行逻辑分析,并分析了法律适用中所通常使用的三种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