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6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中硕果累累的一年。中俄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两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这年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宣布,中俄决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关系步入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每年都要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及时地交换意见。12月26日至28日,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正式启动,这是中俄两国落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为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更好地发挥中俄双方的合作潜力,不断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质量和效率,两国总理商定,设立中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  相似文献   

2.
张全 《党政论坛》2011,(16):42-42
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发表了两个联合声明,这为中俄关系日后再续佳话、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两国关系有新定位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中,中俄提出要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未羊 《瞭望》1996,(19)
4月25日,中俄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次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又在上海签署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这本是一件顺乎潮流利在世界的好事,却使一些人不安起来,说是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好像只有中国和邻国关系紧张甚至大打出手,才有利于他们的安全,才能让他们放心似的。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和日本都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从11月22日至1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先后对俄日两国进行访问。这是一次面向21世纪的历史性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揭开中日睦邻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为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这是江泽民主席与叶利...  相似文献   

5.
彭沛 《理论导刊》2007,(11):123-124
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立建设性伙伴直至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年以来发展良好。2006—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更是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并为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年,在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等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中俄关系在加深政治互信、扩大经贸合作和密切国际协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畅谈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其自然资源储量不仅极其丰富,而且品种繁多,潜力巨大。中俄合作开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两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国贸易额的扩大,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振兴,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国关系的成功实践俱孟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经两年发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这种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安全,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事实证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成功实践。俄罗斯总理基里延科这次访华,与江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比较好的时期,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在相互关系中既排除了意识形态因素,也摒弃了冷战思维的干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得到巩固与发展。一、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2—1994年为第一阶段,中俄关系在原来已改善的中苏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双方都视对方为友好邻邦;从1994—1996年为第二阶段,随着俄罗斯改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普京定于7月18日 -19日首次访华,这对中俄关 系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将会为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 叶利钦时期奠定了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础,构筑了中俄关系大厦的基本框架。 ──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步步走高。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叶利钦总统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叶利钦1992年底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两国确立了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互利…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8,(36)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日本国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记者: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您如何评价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大使: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20年前的1978年缔结的。当时,正处在冷战时期,日中两国跨越自由主义和社...  相似文献   

12.
韦宇航 《侨园》2023,(5):24-25
<正>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核心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俄不断携手努力、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世界典范,中俄合作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从传统友好关系,向新时代新型的国际关系迈进。  相似文献   

1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俄高层互访不断,两国间协作日益密切,经贸合作逐步扩大,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外交模式,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通过深层透视可以看出,中俄外交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要在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规范贸易秩序,完善贸易服务体系,调整贸易结构;广泛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民间往来,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10月14日至16日,在中俄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节节攀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总统访华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顾关福教授。 《瞭望新闻周刊》:中俄关系经过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21,(7)
正长期以来,中俄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已将中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并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现实的安全威胁,在更广阔的空间开展战略协作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基总理新春伊始于2月24日至27日对俄罗斯的访问,是一次务实的访问。访问的结果表明,中俄将迎来两国经贸合作的春天,它将大大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众所周知,中俄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关系发展顺利,在国际领域的合作广泛,但经贸合作滞后,双方对此都...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理论导刊》2001,(3):58-59
1989年 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作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著名论断,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道路。 1991年俄罗斯独立以来,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俄关系接连迈上睦邻友好、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三个台阶。 2000年 7月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表示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当代世界,中俄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需要充实的环节有哪些 ?前景如何 ?本文试图加以分析。     一、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首先,在国内两国都面…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5月17日至30日对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希腊和俄罗斯四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俄罗斯是这次访问的最后一站,访问时间最长,也备受关注。吴邦国委员长对俄罗斯的友好访问,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国议会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 15日至18日对俄罗斯进 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俄总统普京为中俄关系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至关重要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主导精神的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真诚愿望和坚定意志用法律形式正式确定了下来,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中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迅速发展,中俄政治互信程度不断加深。同时, 中俄在地区和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突出,中俄新型国家关系在世界新秩序形成过程中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