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认真研读,热烈讨论,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浙江党史工作的实际,力求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更加深刻地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
王玉周 《前线》2013,(9):41-4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它是否如一些人所说的是“历史的误会”呢?我们说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艰辛探索,实践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正体现了历史必然性与主动性的有机统一。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洪仁(王千),企图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走君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逻辑有机统一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总结和吸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是中国人民追求解放和幸福的康庄大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和内在必然性,离开了这些内在必然性和特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改旗易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性质和方向就变质变向了。唯有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和内在规律,才能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知自觉和理论自觉,才能形成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行为自觉和意志自信。  相似文献   

5.
正订阅党史书刊,学习中共党史,以笔者不广的见识,自认为目的只有一个,即便是为了坚持党的自信:自信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自信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自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一些自由化的报刊,所刊行的一些东摘西抄的稿件,却妄图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究竟有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这些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论。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与中国”这一命题至少要探讨和解决这么两大问题。一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二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后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发展取向(亦称社会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把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比喻为一部宏篇巨著的话,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上篇,第二个问题则是下篇。上篇已由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圆满解决。下篇已由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初步的解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旗…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这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必然性和本质属性,深刻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从历史必然性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
<正>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阔步前进。中国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必须认清我们党选择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清  相似文献   

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阵痛之后,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时代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基础上生发的,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前途的结论,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了改革开放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判断,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新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国家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在重大危机中走上了转型之路,开创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品格。邓小平是中国历史当之无愧的巨人,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在现时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01,(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大尺度的历史时代。既要坚信"两个必然",又不能忽视其实现所依赖的物质条件。但是,这不等于说社会主义只是未来的事情。不管资本主义世界编造多少神话,都否定不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必然性。中国人民对于资本主义没有天生的偏见,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忘记"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不是社会主义者,不从做好中国的事情入手是空头的社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云南各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四种类型。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具有跳跃的条件和性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云南各少数民族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跳跃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云南各少数民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进入近代以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先后主张过九种国家方案。作为一类事物和事实,这些国家方案凝聚着不同的政治诉求,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政治选择的多样性,也演绎了中国政治发展多样性选择背后的方向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方案演进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必然性的集中表达。其强大的生命力、鲜明的特色性和寓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重要共性,值得我们加倍珍视。破除"循环论"、"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等思潮对历史必然性的误读与遮蔽,揭示复杂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历史必然性,把科学理性、主动性、坚定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抉择、执着坚持和科学推进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的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对此表示怀疑的人往往这样寻找理论根据,他们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生产力标准和马克思关于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理论,完全是由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种外因造成的,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现象,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糊涂观念,动摇着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必要加以澄清。一、生产力决定作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最终必须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这是绝对的、确定的。否认这一点就会背离历史唯物主义。但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并不一定是建立在最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上,同一生产力状况可能形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有深刻的内因和历史必然性。从理论生成逻辑、时代呼唤逻辑、实践发展逻辑、现实国情逻辑、文化创新逻辑等五重向度剖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升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推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认同,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7.
史册 《世纪桥》2014,(3):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是解决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现实、理论和文化的三维向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人民群众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的正确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仍然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让历史来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綦玉帅 《世纪桥》2020,(4):88-9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根本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09,(7):38-39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仍然不时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还是让历史来作出回答。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代,直到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