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求索》2011,(6):33-35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两国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9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2288亿美元,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以及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情况,然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改变不同产品的相对成本影响贸易商品的市场价格,然后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重新配置,引发生产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对美元币值不断小幅上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劳动就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使汇率变动对就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 ,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文章接着提出 :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 ,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 ,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奇  马翔 《求索》2012,(7):29-31
本文采用多元协整的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汇率变动的水平趋势与波动幅度,从长短期效应比较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我国外向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依存度影响比较显著,而对外资依存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仅仅是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因,也不存在J曲线效应。因此,外向经济政策应以结构优化为导向,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政策的对称性,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培育"中国创造",提高外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应对汇率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苏建平 《求索》2012,(12):32-34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外贸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外贸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且进口贸易是出口贸易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据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应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以优化进口贸易格局;坚持外贸发展"以质取胜"策略,以促成我国贸易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当前经济情况下,从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息率等分析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原因;人民币升值后对经济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并对现行汇率制度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描述,最后对现行汇率制度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庆刚 《求索》2008,(9):15-17
东道国的汇率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般认为东道国货币升值会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了新的安排,成为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2005年到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然而2006年和2007年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增加趋势。本文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导向类型出发,对这一情况作出分析,同时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结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和物价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经济变量,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攀升和国内物价不断上涨,人民币出现了"内外价值悖论"的格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立足于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现实,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物价波动情况的影响,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物价指数与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对我国的汇率形成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与初级产品进口的关系。文章以1995-2008年的中国进口贸易额和REER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比重与REER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在不同的滞后期呈现不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汇率变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而且进口结构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10.
剖析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国内从事与美元相关业务的企业已完全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之下,人民币与其他外币汇率波动的不一致性也逐步加大。从长远来看,随着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逐步扩大、频率逐步加快是必然趋势。因  相似文献   

11.
卢名辉 《中国发展》2009,9(1):31-32,37
该文基于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一国汇率和产品生产成本变化对国内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一国汇率与国内贸易和出口正相关,而产品生产成本与国内贸易和出口负相关,同时汇率对生产成本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乘数效应的结论。充分认识这种关系有利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向,对中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本文从传统贸易与价值链出发,阐述台湾与RCEP成员经贸关系和价值链联系,分析RCEP签署对台湾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利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削减对台湾岛内经济与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建立将导致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转移,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对岛内各产业产出、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带来负面冲击。同时,台湾通过后向联系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规模增长、依存度提高和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一对外贸易结构性特征反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改善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仍是一项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孙敏 《青年论坛》2009,(5):97-99
美国次贷危机不但对美国本土经济产生巨大的打击,而且冲击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跨境电子商务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及贸易周期的影响。该文创新点在于: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市场模型,同时运用实证分析,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进一步建立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揭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增加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性,并且呈同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6.
覃志鹏 《桂海论丛》2009,25(3):90-9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量热带水果贸易对我国华南热带水果主产地的农村社区已经产生严重冲击,不仅对数千万农民收入带来直接影响,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文章从农民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以及农村阶层分层与风险分配差异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热带果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鹏 《青年论坛》2010,(1):102-105
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山东作为出口大省,外贸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巨大,文章对山东外贸的增长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山东外贸的情况,以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宏观环境的变化,然后以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具体说明了金融危机对山东进出口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较慢,出口产品中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产品价格低,资源消耗高,山东企业"走出去"的步代相对迟缓。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避免同行恶性竞争;以"走出去"战略促进山东省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正在加速发展,双边FTA不断在国家之间签署,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出现。该文选取2002年-2017年中国和FTA协议国双边的贸易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分析中国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如何。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签订FTA对中国和协议国双方的贸易依存度具有提升作用;第二,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区域类型的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不同,与发达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提升作用比发展中国家作用明显,与周边国家签订FTA对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环保运动浪潮的高涨,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国通过制定环境壁垒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符合时代潮流;但有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入,则限制了自由贸易。面对这些,我国应从国情出发,认清环境壁垒双重性的本质,避其弊、取其利,选择自己的环境壁垒法律制度,最终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和贸易自由“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Ka Zeng 《当代中国》2010,19(66):635-652
In recent year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pursued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via membership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hina has embraced a regional approach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by negotiating a number of bilateral or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with its trading partners. This paper examines China's increasingly active FTA diplomacy and seeks to explain China's motives for pursuing expanded FTAs.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ile China's FTA activism reflects considerations about enhancing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apturing the economic gains of FTA participation, and minimizing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diversion resulting from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reg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move toward expanded FTAs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desire to create alternative bargaining forums over trade issues that could help to stabilize expectations as well as the need to use FTAs to control the pace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so as to accommodate protectionist pressure emanating from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domestic politics on China's FTA negotiations throug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how pressure from protectionist seeking interests influences the scope and depth of China's FT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