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玉集》     
因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鲁迅很早就搜集苏联版画。本书所收59幅作品是鲁迅以中国的“抄更纸”,日本的“西之内”和“岛之子”,委托在苏联的友人曹靖华与苏联作者交换而来,自费编印出版的苏联版画的选本,“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相似文献   

2.
沈海晨 《检察风云》2011,(10):86-87
今年是中国新兴版画诞生8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藏家鲁迅》一书中介绍了鲁迅先生对文化的收藏门类众多,有碑帖、汉画像、版画、笺纸等,其中就有大量的版画和藏书票。  相似文献   

3.
恩泉 《检察风云》2010,(20):76-77
我国是木刻版画的故乡,其最早出现于五代,在宋初就出现施彩板画,但中途衰落。自从制版术进入我国后,已不为人所注意。但在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再一次将我国的版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管继平 《检察风云》2013,(24):91-93
文人印章,我顺理成章首先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艺术爱好很多,对各类版画、金石碑拓、古钱币、书画古籍等皆有所嗜好。对于书法印章,显然是相当的内行。而就在2013年春季,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沉》手稿拍出690万元的高价,该手稿属周作人收藏,算作周氏兄弟合璧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金韵 《检察风云》2011,(18):86-87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29年,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以“朝花社”为阵地,编辑出版了“艺苑朝花”,有计划地选登了部分欧洲的木刻版画作品。从西方引回了“新兴木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概念,擎起了“新兴木刻”的大旗,以推动“新兴木刻”在中国的光大。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作品题材的独特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对鲁迅此时的总体的思想风貌却缺乏必要的注意。实际上,一个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创作之中的。从作家的创作过程来看,特定的故事(题材)是假定的,而作家的思想却是特定的。因此,要较为确切地理解一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就必须将它纳入作家的思想系统中来加以考察。正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论述,是他的文学评论活动的重要方面。半个多世纪以来,茅盾对鲁迅的研究,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强调文学作品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发人深思的人生课题,是茅盾一贯的文学主张。他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高度评价了鲁迅创作的杰出成就。早在一九二一年中国新文学的开创时期,鲁迅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茅盾就敏锐地发现了鲁迅作品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镇,前人从不同角度对这部散文诗集做出不同意义向度的阐发,但极少从都市角度认识。反观《野草》写作,和鲁迅的北京生活体验息息相关。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可以看到鲁迅作为"都市漫游者"对城市灰暗面的思考,对市民社会世态人情的揭露和城市发展中物质至上的诙谐批判,另一部分偏重灵魂表达的作品则以现代性的思想、西方式的表现方式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版画案无疑是2005年度知识产权的一宗维权大案。自2004年8月1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立案后,本案就成为国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当年被南方报业集团评为中国文坛八大案。一审判决后,文化部将其评为2005年度十大知识产权侵权名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亦将其评为2005年度杭州十大知识产权名案。当事人双方的上诉使得二审的最终结果更为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0.
“山口惠,女,23岁,一星期内她将以自杀的方式死亡,每一位猜中者可获得三百元人民币奖金。”  相似文献   

11.
王晓萍 《检察风云》2014,(18):91-93
20世纪的中国画坛,赖少其的名字无疑是应重重写上一笔的。他的书法、版画、国画无不达到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版画日渐式微的今天,赖老留下的作品更显弥足珍贵。追寻他出生、学习、工作在广东、上海、安徽留下的足迹,探究他的艺术成长的道路,不难看出,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公务繁忙的和平时期,以至晚年病魔缠身时,他凭借绘画的天赋、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始终不放下手中的刻刀和画笔的毅力,最终完成了大师级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的人生跨越。  相似文献   

12.
冯锡刚 《政府法制》2014,(32):37-37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毛泽东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在读了毛泽东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作品。但可以推测是流传甚广的《西江月·井冈山》充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贫困女网店卖歌 惠珊是在台湾南部出生、到北部求学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她念小学时,母亲就因父亲有外遇而与之离异。依父母离婚协议,惠珊归母亲扶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最早接触高尔基的作品,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已在一些文章、书信中论及高尔基及其创作。一九二六年,在为收有高尔基作品的译文集《争自由的波浪》所写的“小引”中,鲁迅指出:“戈理基”等人的作品“在中国是很有好处的”,它们可以使国人“明白别人的自由是怎样挣来的前因”,并“推见将来”。一九二八年,在《奔流》一卷七期推出“列夫·托尔斯泰诞辰百年纪念专号”时,鲁迅又在“编  相似文献   

15.
“不准把鲁迅歪曲成人道主义作家”,“反对用抽象的人道主义解释鲁迅思想”,这是二十年前批判巴人同志时提过的口号。经过那次批判运动以后,大家都讳言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直到去年,陈涌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还反复强调:鲁迅完全没有周作人那种人类相亲相爱的思想,完全没有周作人那种温和的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见《文学评论》1979年第3期《鲁迅与五四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问题》)。总的意思就是说,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与人道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2,(8):70-70
长安县惠宾饭店(长安饮食公司)是一家老牌国有商业企业,长期以来“饮食人”由于思想陈旧,观念保守;坐享其成,坐门等客的不良习气,造成企业经营裹足不前、生意萧条,一度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飞行以前都是男人的领地,然而,山东航空公司唯一的女机长王惠已经飞了20多年,她说:“女人有女人的优势。” 王惠很健谈。她说小时候自己爱好文艺,读高三时,遇上招女飞行员,正是梦想满天飞的年纪,于是,她报了名。如果,她被录取了。  相似文献   

18.
美术作品,是指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素描、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美术作品作为一种有独立法律意义的“作品”,与其他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一样,都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  相似文献   

19.
鲁迅之重视文学的接受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以促使文学作品价值的充分实现。鲁迅认为,文学价值实现的重要渠道是作者与读者能取得“共鸣的心弦”;鲁迅分别从读者“趣味”,读者的参与意识,接受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较深入地揭示了文学接受活动的特点;鲁迅特别注重从文学接受的特点出发,进而向作者和读者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受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我们以往对鲁迅的认识主要侧重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文学方面关注得不是很充分。这是对鲁迅意义的局限。在当前社会文化中,启蒙的意义和方向正寻求着反思,对鲁迅的认识也应该超越启蒙文化的限度,才能真正体现出鲁迅的高度。而且,新文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其文学反思,深入研究鲁迅的文学价值是其重要一部分。回到文学的鲁迅,需要更明确地回到文本本身,淡化其具体时代内涵;需要对文学意义和内涵有更深远的认识;需要有深广的新文学发展背景和文学史的高度。当然,回到文学的鲁迅,不是忽略其思想意义,文学与思想应该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而不是简单的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