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对贫困与犯罪问题的研究无疑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贫困与犯罪问题经常与"仇富"现象有关,"仇富"导致犯罪的发生,可以从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国家和社会政策等不同方面寻找原因。为了减少、防控因仇富引发的犯罪,全社会尤其是国家和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更要充分认识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危机。无论是贫还是富,都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但先富起来的人更要多担责任,有所作为。解决与仇富有关的犯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贫困问题本身。国家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同时,还要逐步健全和理顺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雷池 《法律与生活》2014,(21):24-25
正他其貌不扬,操一口蹩脚的英语,用低级伎俩毫不费力地偷遍欧洲、亚洲的9个国家,盗窃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珠宝。瑞士《地区报》将他称为"全球最希望抓捕的珠宝大盗",他还被国际刑警组织列入最高级别的"红色通缉令"。被捕后,警方证实这名震惊国际珠宝界的珠宝大盗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邓正来 《河北法学》2008,26(3):2-16
中国法学界的"全球化论辩"可以从"肯定"与"否定"这两种态度加以分析。以"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分为参照性判准,可以发现,"反法律全球化"论者与对"法律全球化"持肯定态度中的"唯法律全球化"论者其实都处在着同"去国家化"相关的"法律一元论"这一层面上,只不过前者主张的是"国家法律一元论",而后者主张的是"非国家法律一元论"。"法律全球化"是一种在全球层面上展开的包含"法律国际化"的进程,是一种从"国家法律一元论"走向"国家与非国家法律多元论"的开放性进程。中国法学论者之所以尊奉"法律一元论",实是因为教条性地尊奉"法律的唯国家意志论"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个经典论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仇富心理及其表现是中国古代社会阶级之间矛盾与矛盾的一种集中体现。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以中国古代人治的社会制度必然产生权利时空与权力滥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古今中国人的仇富心理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5.
胡雪 《法制与社会》2011,(2):171-172
从社会治安管理层面去分析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仇富现象,详细地分析了社会仇富的表现与对象。从仇富根源入手分析社会消费与解决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仇富与爱富的辩证关系,提出穷人与富人应该拥有合适的心态与均等的机会去发展经济,才能消除仇富心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中国已成为现实。如今, 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富人"群体。这一群体虽然不大,却十分引人注目,因为,这样 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富人"群体,拥有中国的大部分财富。据《中国财富报告》一书披露:"中 国金融资产的情况是,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有30%左右的城市居民拥有近80% 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富人"群体的出现,是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经济占有的不平衡性,贫富悬殊的差距形成了"天壤之 别",社会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仇富"心态在一些地区、一些人身上潜生暗长。2003 年,中国连续发生了多起亿万富豪"非正常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7.
仇富现象是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社会公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之时,对于仇富现象的探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点话题。本文将根据社会各界对仇富这一现象的理解,简要探讨何为仇富现象,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即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互动关系出发,对仇富现象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全面而深层次地分析。最后,本文创新地看待仇富这一社会现象,并探讨仇富现象将会对今后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颜武 《检察风云》2013,(5):52-54
印度的腐败,居然"猛于恐怖主义",并成为"治理赤字"。这是该国的一份网络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道:"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更急需应对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在印度,腐败猛于恐怖主义。与此同时,14位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首脑的联名公开信中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制应对这种病症"。  相似文献   

9.
魏文彪 《江淮法治》2014,(10):18-18
正据报道,近日,新浪"2014一季度政务微博盘点",对全国10万个新浪政务微博进行总结。在评出"惠民公职人员微博"、"最快速应对政务微博"的同时,也评出"成都城市管理"、"郑州物价局"、"吉林省卫生厅"、"北海旅游局"等4个"不作为政务微博"。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972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一些政务微博没能直面问题。(5月1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经济体制上,还是从发展水平上分析,对于现行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秩序而言,中国都不是西方国家所认为的"搭便车者",而是一个正常的主体,理应获得普适的待遇。当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但绝非西方国家在"中国责任论"下的超高责任。就此,中国应坚决反对西方国家施加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对待,以保证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正常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全球最新腐败指数显示,冰岛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而非洲的乍得被列为最腐败的国家。在被调查的159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非洲是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洲,全球最腐败的10个国家及地区中有半数为非洲国家。反腐败民间组织“透明国际”表示,腐败与贫穷紧密相连。使这些国家的人们脱离贫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12.
全球最美丽的女性政治家中是否会有中国人的身影?答案是肯定的. 在西班牙报章<20 Minutos>最近进行的网上"全球最美丽女政治家评选"中,截至3月29日,44岁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排名第37位,仅落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3个名次.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9日晚,大中华国际酒店。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全球安防之都——深圳。由CPSE安博会组委会和全球安防联盟主办,希捷科技冠名的全球安防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安防精英和行业主管领导共同出席全球安防盛典。同期,举行了"第五届全球安防贡献奖"颁奖典礼。CPSE安博会组委会主任杨金才致欢迎词、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代表参展企业致词。  相似文献   

14.
1895年之后,陈子褒开始编撰新式妇孺教科书,陆续出现"子民""国民""女国民""国家之母"等内容,建构以"国家"为核心的国民观。这些教科书从"天下国家"到"国民国家",强调"国民"与"国家"同构,"国权"与"人权"统一;从"半教立国"到"女子读书",倡导"造就平等之智识",明确"以学救愚""以教育兴国";从"仁者爱人"到"一样亲爱",呼吁"我国民,要相亲",排列"爱国""爱人""爱己"顺序。陈子褒以"妇孺之仆"的实在努力,开创性建构及多样表达国民观,折射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现代国家想象,彰显了新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创生的过程,也诠释了新式教科书承载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教育启蒙现代"人"开辟了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15.
山寨时代     
2008年最红最火的词汇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空前的山寨文化."无人不山寨"已成为当前一种生活状况,因此,有专家惊呼:"中国已进入山寨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却做梦也想着整顶"乌纱帽",哪怕是个村官也好歹是顶"乌纱"."绿帽子"与"乌纱帽"这两顶特殊的"帽子",对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一悲一喜.说到这两顶"帽子"的来龙去脉,则各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相似文献   

17.
上海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势在必行从上海城市发展脉络来看,上海拥有创新的"基因"。正因为此,上海曾被誉为"东洋明珠",也曾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创新、创业城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作为共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计  相似文献   

18.
晏扬 《政府法制》2008,(3):14-15
“中国已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长为这个星球上第二重要的国家。”“中国在2007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国家做到了这一点。”2007年年末,美国《新闻周刊》以年度封面文章的形式提醒她的全球读者:2007年世界上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仍然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正成为或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党中央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我认为这里的"和谐"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主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个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生活在"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能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相似文献   

20.
亦明 《政府法制》2011,(8):24-25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