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辑同志:每年的第四季度是各种报刊、杂志的征订规。在大多的刊物中,我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干部对《中国民a)请有独钟,我g欢它。《中国民政》是民政部主办的】刊。它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央精神,大力宣传民政战线的群体,个人先进典型,报道民政工作经验,对民政〔作者的困难及时给予反映。它的栏目多,内容丰富,z章质量高,是民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民政工作面临宜多新领域.新课题,新矛盾,民政部门肩负的任务越关越重,对民政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民政干部入伍大多来自其他行业,真正学过民政专业的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编辑部: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中国民政》的封面、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对此,我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一,有关封面。封面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些是让人一看就懂的,有些是让人久久回味的。我认为《中国民政》的封面有一种美感,使人耳目一新,至于它表达什么意念、何种情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说,甜瓜香菜,各人所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其他人喜欢,这是新闻、文学、美术、戏剧等常有的事,刊物封面也不例外。其二,有关内容。“来信”对1994年以来《中国民政》的内容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4.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在好友处同贵刊不期而退后,便被贵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贴近基层、可读性强的特色所吸引。好友见我这样爱着《中国民政),以后每期一到,他都会及时地给我寄来一本,每期我都一字不漏地回得津津有味。就这样,我同(中国民政)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刊之所以叫我爱不释手,其一是它可读性强。“社会写真”‘“警示录”“生活热门”等栏目追踪广大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家庭、社会、生活等一系列文章,有分析、有见解,发人深省,很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其二是它栏目多、容最大、品位高。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中国民政)是民政部主办的刊物,她不仅是宣传、矾究民政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而且是社会了解民政、让民政走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民政》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办刊方针,在理论服务、工作股息俪m断总比任明书给大而他很了好成绩。我认为(中国民政)应该把选材范围再扩大一些,内容再新一些,再实一些,再活一些.可读性再强一些…··要大胆地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驰骋。为此我建议,(中国民政)应多刊载一些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文章,文章要深刻地反映改革开放新形…  相似文献   

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中国民政》。此后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期都一一拜读,受益匪浅。我觉得《中国民政》有几个突出的特声、:一、专而不僻。《中国民政》虽是行业杂志,但不限于专业。所刊登的文章反映了民政民情的热点以及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不论是民政工作者,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行政工作的同志,都能共赏,具有较广泛的社会。隆。二、内容丰富。每期刊登的稿件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关于做好民政工作的论述.还有各地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的调查报告、先进典型等,既有对民政工作的学术研究文章,又有反映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中国民政》到现在,已近6个年头。在接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她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可谓跟咱们民政人心动相通。1992年我刚参加工作,由于从小爱好文学,也就不时向《散文》、《青年作家》等文学刊物投些稿,也在地方民政刊物上发表一些稿件,而很少给《中国民政》寄稿。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民政》是国家民政部的机关刊物,一般刊登领导讲话、重要论文等大文章,哪能顾得上给基层名不见经传的业余通讯员提供版面。这种神秘感和自卑感一度使我对忡国民政》敬而远之。一次偶然的接触,使我对她有了重新认识,原来…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千千万万个民政助理,我是其中一员。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在全国民政系统,《中国民政》是个大刊物。然而,它平易近人,不拒细流,海纳百川。二十个春夏秋冬,我与《中国民政》同呼吸、共思索,留下印证,放飞希望,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我步入民政行列后,在工作学习中逐渐熟悉了《中国民政》。并把它作为学习园地,吸取营养,指导工作,互动交流。要想工作好,学习不可少。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于工作原因,我与《中国民政》结下了很深的缘,杂志社的许多编辑、记者都是我的老朋友。《中国民政》改版改期后,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一是信息很丰富,也很全面;二是文章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有深度。每期的卷首语,凝聚了编辑部领导的智慧,指导性、思想性特别强,许多专家的文章也很有思想深度;三是改版后指导性、可读性增加许多,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杂志的读者群遍布全国,众口难调,怎么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受众?作为一个老读者,谈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老兵,也是民政报刊的忠实读者,当我每天收到报纸杂志,首先拜读的是民政报刊,受益匪浅。近两年来,我还写了六十多篇稿子,大部分被《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和地方报刊采用。我在坚持业余写稿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民政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为发展民政事业,搞好民政工作多写稿、写好稿。作为民政战线的一员,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民政理论动态,谁歌民政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民政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作为一名民政干部,我比较注重积累民政资料。现已剪辑民政资料、30多个剪根本。每年的《中日民政》杂志也装订成册。从收集的民政报刊资料中,我感觉到,《中国民政》虽然装订成册收集较全。但在使用和查找资料上仍不太方。我由此想到《中国民政》到年底编辑一份《标题目录索引》该多好在我国琳琅满目的期刊杂店中有许全编发全年(标题目录索引入这既睦示厂期刊各专栏的整体风貌和编辑脉络,总结了作者编辑的1作又使读者得到很大方便一在找保存的(中国民政Z中也市一份曾刊登全年(目录索引入这份索引共收集了四百多篇文章际题目…  相似文献   

13.
民政档案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其管理不象公安、交通等系统那样实行垂直管理。多年来,对如何管理好民政档案的讨论不多,本文拟对此做初步探讨一、民政档案结合管理的必要性民政档案是民政工作的真实记录。它包括文书档案和各种专业、专门档案。民政工作的社会性、多元性,决定了民政档案具有类多、量大、专业性强、管理复杂等特点。为保证民政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必须实行综合管理。对各类民政档案实行综合管理,是贯彻机关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有效形式,也是保证各类档案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机关…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1995年第9期刊登过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为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民政工作,建议谱写一首”民政之歌”。这建议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据《中国社会报》1996年9月24日刊载,“民政之歌”终于诞生了。在同年8月南京举行的“世纪之声”全国歌曲大奖赛中,湖北省当阳市选送的“民政之歌”──《心灵的阳光》在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选送的1.8万余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令人感到自豪的是,这首民政之歌歌词作者是出自我们民政工作者之手,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局长胡传柱是这首歌歌词的作者。这首民政之…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业余作者,因此,对刊物的变化倍加关注,每期《中国民政》收到后,必逐篇认真阅读,深深感到近年来刊物办得有特色:内容较丰富,指导性较强,有启发性,服务基层,接近戾政工作者,特别是贵刊发表的基层民政工作者的律人事迹和民政工作,民政对象计对工作和生活实际而发出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十分喜爱,我感到贵刊不愧为全国民政系统的一个好刊物。遗憾的是贵刊仍然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突出的问题是批评性文章太少,对民政工作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理所当然应当歌颂和赞扬,但存在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一个建议     
《中国民政》编辑部:《中国民政》是一份我国唯一在全国发行的民政工作的专业性守志,它对传递民政信息,交流民政经验、宣传民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导和服务基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使广大基层民政干部更多、更好扭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议你们增设(政策·法规选登)专栏。一个建议@向世才$湖北省秭归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我从1987年毕业后开始从事民政工作,对民政工作很有感情,对伴随我一路学习和成长的《中国民政》杂志感受也比较深。改版后的《中国民政》硕果累累,信息量很大,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从精益求精和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角度,我提几点不太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编辑部:《中国民政》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养儿不如入农保》,这里的“农保”,即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固然很重要,理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长幼皆知,但如果用“养儿不如入农保”这样一种选择句式来表达,未免使人感到说了过头话。孝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毕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家庭养老仍然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组成部分。“养儿不如入农保”片面强调“农保”的作用而忽视了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世上所有的讥”都靠不住,…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不久前我回西安探亲,在乘坐105路无轨电车时,在售票员左侧车窗上方忽然看到一张贴得端端正正的《乘车规则》,重点提到了对老寿星和儿童的照顾办法;更值得称道的是对革命伤残军人的乘车购票作了优待决定:“199路以内免票、200路以上半费。”作为一名伤残军人的我看到规则后感到宽慰。我想通过民政系统最权威的刊物──《中国民政》反映这个作法和善举,让全国的伤残军人们和全国人民都知道具有革命传统的西安市,在拥军优属、安置和贯彻抚恤条例等方面的出色工作。《乘车规则》寄深情@李陵敏$陕西省咸阳市陕毛一厂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我在湖北省民政学校毕业后,在湛江市徐李镇担任了将近《年的民政助理员,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基层需要我,民政对象需要我。同时也感到自己离不开基层,离不开民政对象。因为,我已与自己的岗位、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了深深的感情。这期间,与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很多分到了市局机关科室,在领导机关工作,当然十分好。但我在基层,同样有我的优势。民政助理什么都管,可以更好地发挥和应用全部的业务知识。民政工作是服务工作,民政助理是直接服务员,受到实际锻炼多。每当自己为民政对象解决了具体问题,民政对象感到满意时,心里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