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从“归根到底”意义上揭示了既有所区别更内在统一的两个层面上的“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关联着对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源于马克思主义在出场顺序、因果联系、价值功能中的先导作用和引领功能,在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密不可分的联通中得以彰显。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思维递进与认识深化,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正在并将继续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推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作出的“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挈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和哲理的要义。两个“拥有”的思想政治特征及其所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根本指导思想的根源所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论品格和时代精神,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特征和途径走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所成就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华彩乐章;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的探索,丰富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哲理,升华了“归根到底”意义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真谛和思想精粹。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理论,在指导具有不同社会实际的各国实践时,需要民族化、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所激发的理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二,是文化上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交融。前一个命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后一个命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命题要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4.
从内容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对象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求用先进理论掌握大众;从理论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看,注重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传统,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风格品质,更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现实要求,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具有一种逻辑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在存在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终极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以中国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都是在深刻把握真理和实践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过程中,为人类解放和自由服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彼此之间的前后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都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内在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属性应包括现实性和超越性双重维度。这两种属性的形成,既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生成所需的历史境遇决定的,又是其在中国传播所遇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双重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属性还体现在其内涵的价值维度和道德意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他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精英的历史起点。他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概括,为在中国树立马克思主义旗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对阶级斗争学说和群众史观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独到的阐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的几个原则,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范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作为体系重要实体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范畴既是深化认识的抓手,更是理论体系构建特别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深入科学地研究范畴,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范畴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畴源与流、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同时,必须着重以前提论、选择论、体系结构论和道路实践论为逻辑依据、分析视角和基本框架,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体系,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和不同成果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认识的过程性部分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六次阶段性飞跃;从认识的发展性部分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层级性飞跃;从认识的总体性根本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两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肩负着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历史责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吸收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施“05新方案”的过程中,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崭新姿态,牢固树立政治理念、科学理念、时代理念和改革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陈学明教授认为,从整体上并联系中国实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索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正确途径。此外,它有助于我们增强把"回归马克思"与"推进马克思"结合在一起的自觉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在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抱有正确的态度。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我们特将陈学明教授与本刊记者的谈话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顾悦 《工会博览》2009,(12):15-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不仅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重点所在,更是在当今社会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所应坚持贯彻的指针。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四个建设更是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前实际,将浅略阐述笔者对学习这一命题的指导意义的一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以中国的实际为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应用 ,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的互动。五四前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同时社会的变革、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主体性的内在机制都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初传播创造了现实的可能 ;而实用的选择、学以致用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又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不能把三者混淆或等同。井冈山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及逻辑起点。这一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在根据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共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成果;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邓中夏、萧楚女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报刊编撰群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力量。深入探究中共早期报刊所作贡献,对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事件不仅昭示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巨大转折,而且引发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方式和阐释方式的深刻反思。如今10余年过去了,在起初的“危机论”、 “过时论”的喧嚣归于平淡与沉寂的同时,一种旨在从学术层面上避开先定“框架”、情绪化“评判”和中间“环节”, “直接而全方位”地面对原始文本,回到马克思当年的历史语境,重新阐释其思想的研究趋向正初露端倪。“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arx after Marxism)的提法就是这一趋向鲜明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总结经验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以来,党在推进"四个伟大"的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科学总结这一进程,将为我们提供很多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和受众是传播系统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传播者和受众既是相对的,又是确定的。一般地讲,传播者和受众是难以分清的,传播者来自于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但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条件下,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则是确定的、稳定的。从目前情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者包括六级,受众包括五种,并且六级传播者之间、五种受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