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朱德选集》是朱德同志革命实践和理论的重要记录,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文献。学习《朱德选集》,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需要,这对提高我们中学政治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学质量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朱德同志一生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有许多著述。值得提出的是,朱德同志无论在革命实践还是在著述中,都非常重视教育青年和全  相似文献   

2.
刘统 《同舟共进》2012,(5):43-46
“朱德扁担”的不同版本1960年代上小学时,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我们都能背诵: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相似文献   

3.
史沫特莱女士著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的第十二章,用了两页(158—160)的篇幅记载了一九二二年初在滇康交界的金沙江边(今渡口市陶家渡一带),朱德同志和禄国藩交往的一段历史。由于涉及到朱德同志早年在渡口的活动,为了弄清这段活动的历史面貌,我们从一九七九年四月至一九八二年三月在渡口市郊区和盐边县进行了走访、调查。先后访问了四川省政协委员(原西康省参议会议长)胡恭先  相似文献   

4.
孙伟 《传承》2010,(31):54-55
<正>江西井冈山的大井是朱毛同志的旧居,当年的红四军军长朱德就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1962年3月,朱德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在大井参观毛泽东旧居时,井冈山管理局的领导问朱德:"我们正在准备修复您的旧居,请问您当年住在哪栋民房呀?"朱德十分谦虚地说:"我当年的房子就不要恢复了,有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就可以了。"他还嘱咐大家要多宣传毛主席,自己的可以不谈或少谈。朱老总的话语虽然不多,却充分展示了他一生的作风——虚怀若谷的伟大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最主要的是群众的生活由群众自己掌握。""靠山吃山,山区生产必须从山区的特点出发,并且要照顾到山区物产多、交通运输不便和劳动力缺乏的矛盾。"——《朱德调查研究文集》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朱德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为此,他长期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从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反映各行各业实际情况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油画《朱德总司令》宽3.3米,高2.6米。创作历时10个月完成,其中故乡采风、传记研读、道具准备就用了3个月。作品中的朱德总司令没有原图,画家潜心研究了朱德总司令大量资料,根据理解感悟进行深化锤炼创作出的形象,而画中的服装道具塑造更是煞费苦心,精益求精论证图中每个细节,朱老总的派克笔、帽子上的  相似文献   

7.
“政治训练”一词,最早出现在1945年4月25日党的“七大”朱德所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中。朱德同志说:“近年以来,因为反对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政治训练更加切实和深入了”。应该说,当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六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逝世八周年纪念日,他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云南是朱德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九年,年青的朱德同志抱着抵御外敌,扫除专制的宏大志愿,从家乡四川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见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同志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同志到来时,朱德同志赶忙偕同陈毅等同志到门外来迎接。我远远看见他,就报告毛泽东同志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毛泽东同志点点头,微笑着向他们招手。快走近龙江书院时,朱德同志抢前几步,毛泽东同志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他们的两只有力的手掌,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那么热烈,那么深情。进了龙江书院屋里,毛泽东同志把我们介绍给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也将他周围的干部,给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0.
近读张国光同志《湖北通山李自成墓非伪托辨》(载《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之后,有如下意见,提出与张同志商榷。 一、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不可信。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是无法验证的传闻,所谓李自成“兵尽力穷,走死九宫山”仅仅是明清双方当事者图功谎报之词。清阿济格奏报为摄政王多尔衮所斥;南明何腾蛟奏报为御史郭维经、唐王朱聿键所疑。他们后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再到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之总司令。1949年后,朱德逐步离开军事指挥岗位,主要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呼他朱总司令,或简称朱老总。这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12.
吴雄丞 《湖湘论坛》2001,14(1):60-6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及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下研究制定的。《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精神,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朱基同志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他们的讲话高度概括和充分阐释了《建议》的主要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00年 10月 9日至 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朱基同志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会高度评价了  相似文献   

14.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一部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安战军执导的新片《元帅的童年》即将在全国公映。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朱德委员长逝世已经一周年了。这一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亿万人民曾因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久经考验、深受爱戴的卓越领导人——周总理、朱委员长相继辞世,而沉浸于无比的悲痛中;面对当时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妄图乘机篡党夺权的危险,无不忧心忡忡。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举国欢庆。在这些心潮起伏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怀念着朱德同志,时时回忆起当年他参加领导南昌起义的情景。半个世纪的时光虽已流逝,而他那高大的光辉形象,那坚定勇敢、充满胜利信心的革命精神,那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名字最早见于中国的报刊,究竟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史学界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有所探讨,不过那时只查到1902年。当时研究者提到的主要材料是: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提到过马克思(译文作“麦喀士”);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译文作“马尔克”、“嫣及尔”)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也提到了《资本论》。近年来,有的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又作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从最近发现的材料来看,这个问题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李迅 《黄埔》2009,(5):13-15
1959年9月30日晚,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内,群星璀璨。朱德委员长在前来敬酒的人群中,指着一位身材高大挺拔、身着少将军服、留着短髭的军人,风趣地笑着说:“营长同志,还记得不,你下过我的枪哩!”这位将军此时却像年轻人那样变得腼腆起来,刚想要答话,站在朱老总旁边的周恩来总理开口了:“老总,不能记仇啊,不打不成交嘛!”“不是记仇,是记住我有过这样一个好营长哩!”朱老总笑道。这位少将便是时任海军副参谋长的袁也烈。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钢烈如火。南昌起义时他确实下过朱老总的枪,误把朱老总抓起当“俘虏”。  相似文献   

18.
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争取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朱委员长逝世整整一年了。今天,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抓纲治国,全国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云南,是朱委员长早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早在一九一五年,他就在云南参加领导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斗争,推动了云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九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欧阳琥今年10月,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70周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强调指出:“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江西日报》,1989年10月2...  相似文献   

20.
朱德是从哪儿得到毛泽东准确消息?毛泽东所派代表何长工又是如何戏剧性的找到朱德、陈毅?朱、毛会师的准确时间、地点又是何地?为什么后来一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