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位学者在热议“中坝现象”时说,在一些农村,部分群众对当官的不够尊重,其实问题的根子在于个别干部对群众不尊重。大多数群众通情达理,你给群众一寸,群众会还你一尺。这话既实在又发人深思。本来,干部就是为民办事,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这是由党的宗旨所决定的。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为人民群众办事的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爱搭不理;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听不进去,甚至当作耳旁风;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该解决的不去设法解决。而且对群众上门“找领导”反映问题,一听就烦,甚至把群众的正当要求当成“无理取闹”,把群众反映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群众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情况如何,都会在这种“脸色”上有所反映。老百姓“愁眉苦脸”,就表明子女上学、住房求医等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笑逐颜开”,就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看看群众的这些“脸色”,就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认识发生了错位与变异,存在“矮化”、“妖魔化”、“抽象化”群众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制度化,群众路线发生了变异,成为没有群众观点的“群众路线”,这导致同联系群众的扭曲与变形以及干群间利益关系的变化。此外,在工作方法上还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集q-体现在群众工作中的“失语”、群众工作方法的“失效”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失位”等方面。密切党群关系,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发展民主政治结合起来,拓宽联系群众的广度与深度以建立同群众的“有效沟通”,并将高度重视公共利益作为新时期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最近跑了一些地方,感觉新农村建设自启动以来,暴露出不少问题。用基层干部群众的话说:“雷声大、雨点小”;用学者专家的话说:“中央热、地方冷、两眼望上”。  相似文献   

5.
同心县“民情直通车”自开通以来,切实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县信访总量、“越级访”、“重复访”明显下降,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更加便捷、有效:二是一些老问题、老纠纷和多年未得到处理的信访事项得到了解决:三是一些影响民生的疑难杂事得到了解决;四是一些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广泛宣传;五是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查办。2008年,“民情直通车”累计巡回下访13个乡镇(管委会)196个村,行程16万多公里,接待群众22万人次,受理来信来访217件次,办结217件次,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官场悄然刮起了一股“傍款”、“傍黑”、“傍星”的歪风,群众对此类干部称之为“三傍”。这些“三傍”干部严重破坏了官场的生态环境,使政府行为偏离了党的方针政策;妨碍司法公正,降低人民群众对国家法制的信心;严重危害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因此,对“三傍”干部的行为必须严肃整饬,以净化官场生态环境。“三傍”官员众生相傍大款,财源滚滚。一些官员打着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旗号,与“大款们”拉拉扯扯,称兄道弟,还美其名曰“和群众打成一片”。更有一些干部通过傍大款,收礼受贿,把大款的口袋当成自己致富的财源…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然而,却有一些领导干部恰恰不愿意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他们一是“怕”,二是“躲”。“怕”就是怕惹麻烦,怕得罪人,怕引火烧身;怕与群众见面,怕群众不理解;怕自己水平有限,解决不了问题白费劲。“躲”就是回避问题,遇到问题绕道走;群众找上门来便避而不见,即使躲不过去,也只是敷衍应付,打打官腔。还有的借口“工作太忙”,成天泡在上面,热衷于开会、剪彩等上层活动。凡此种种,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把群众意见放在心上,没有端正对群众意见的根本态度。群众意见何以多?…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6):57-57
据报道,记者近期在部分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上”与“对下”成为一对矛盾,既令人唏嘘,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尚存软肋。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成为一些干部的办事准则。对群众冷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喜好“面子工程”、习惯报喜不报忧,看领导脸色办事成为做事的潜规则。这种不良风气,在党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1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只有狠刹“四风”、逐步扫除“四风”,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临汾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了“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其中“两定”就是乡、村两级党组织年初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当年要办的实事和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项制度一经实行,就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由此联想到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经常有怨气,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不少工作,为群众办了不少事,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觉得自己很冤枉。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事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如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前程,大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他们“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群众当然不会买账…  相似文献   

12.
姜华 《党建》2005,(10)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四川省宜宾市立足基层,依靠群众,把找准和解决问题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干部有效受监督、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宜宾的风气之变、机制之变。先进性活动开始前,市委在全市范围内针对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党员队伍状况向5237名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找准了以下问题:———揪住“见惯不惊”的问题。46.9%的群众认为,一些机关“文山会海”泛滥,党员学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人浮于事,效率低下;34.9%的群众认为,社会事业领域乱收费状况普遍(如教育、医疗、广电乱收费等…  相似文献   

13.
一些地方以召开干部群众对话会的形式征求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的问题,但是有的对话会却存在着“对话”不“对等”的现象,引起群众的怨言。  相似文献   

14.
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面。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凸显了时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作风“不符合”、方法“不对路”、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  相似文献   

15.
杨超 《党课》2013,(6):72-72
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的发生,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损害了政府形象。针对群众的“病情”,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在家坐等“急诊”,这样虽然也能“开方治病”,但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群众可能出现的问题,主动“出诊”打“预防针”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到乡下采访,发现村里的群众喊干部叫“师傅”。问其原因,他们高兴地说:“过去干部进村入户是来催粮要款,现在是来送科技,办实事。指导我们搞科学种植,新法饲养;帮助解决水、电、路、校、医等实际问题。”听到此言,倍感亲切。前些年,的确一些干部在征税催粮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也曾采取过一些硬措施,伤害了一部分群众的心,个别地方甚至有过一些过激行为,致使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17.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人民公仆的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意愿,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级领导干部应十分“在乎群众的脸色”,从群众的“脸色”中找到加强和改进我们各项工作的切入点。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不在乎群众的脸色”。为了获取“政绩”,打通升官晋级的通道,劳民、扰民、伤民,挖空心思搞“形象工程”,他们看不到群众愤怒的脸色;沉湎于吃喝玩乐,出入于歌楼舞厅,陶醉于风花雪月,他们看不到群众鄙视的脸色;群众在生活、生产中遇到困难时祈求帮助的脸色,高高在上的他们也视而不见。在他们的眼里,群众的脸色无  相似文献   

18.
如何当好一名受农民群众欢迎的乡镇驻村干部?关键是要唱好“勤”、“知”、“能”、“实”、“和”五字歌。 “勤”,即勤服务,甘为公仆不为官。脚勤:多跑田头、多串户头、多上山头,深入基层,了解真情;手勤:多动手帮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解决点实际困难;口勤:多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多作一些努力,多开展一些法制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实实在在地当好勤务员。  相似文献   

19.
不少农民反映,现在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少了,但“事难办”的问题依然很严重,经常听到“再等等”、“再看看”、“再调查一下”之类搪塞的话。遇到问题向干部反映,一些干部认真地接待,但答复往往是“我们正在调查,再等等吧”。这一等可能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解决不了,任凭农民群众跑断腿也无计可施,因为人家态度好啊。如此做法,给农民群众的结论就是,所谓改进作风只是装装样子,比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作风强不到哪里去。为何要让群众一再“等等看”呢?仔细分析一下,也许有些问题真的很难解决,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有结果;也许事情确实  相似文献   

20.
有些地方和单位的干群关系不甚融洽,甚至紧张,相互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其实,作为领导干部,多同群众说说心里话,好处多多:能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彼此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和建立感情;能增强领导干部思想上的透明度,便于在思想上接受群众的监督,避免工作失误和犯错误;有助于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交流中理顺情绪,化解一些矛盾。然而,现有的领导却不愿或不敢与群众说心里话,整天忙于说“官话”,在群众面前盛气凌人地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套话、假话、废话等不负责任的话,长此以往,会丧失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失去威信,甚至会失去群众的监督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