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科学地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必须符合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环境,在指导思想、突出问题、制度和措施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之既符合国家的要求,又能符合区情、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2.
钱江  晓辉 《党建文汇》2005,(11):22-22
分析人士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这是五年规划制定理念所作的一个重大调整和历史跨越,表明中国执政党将重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趋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中国高层领导人近年在多种场合批评了一些旧的观念和误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不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速度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其发展的主题。明确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支撑点、发展的保障、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安徽省与全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安徽省的东向战略能否使省内省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创造有利于该省发展的外部总体环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亦即安徽省的东向战略能否提升综合省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5,(6):62-64
2005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年,也是贯彻落实学发展观、研究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理论究和实践经验均表明:科学制订并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发的五年规划,对于改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开的“‘十一五’战略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宏观研究部门、政策咨询部门和著名高校的二十多位知名学者,对制定国家“十一五”战略,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这里发表部分与会者的发言要点。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十一五”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柴中达 《求贤》2007,(2):1-1
今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揩、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人事人才工作,对于促进天津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重庆的实际,集中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意志。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就抓住了全市工作的大局,抓住了富民兴渝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5,(11):74-77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一个清醒、科学、准确、理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经济上或者是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首先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这次制定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一字之差,就反应了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直到五年前我们制定的还是计划,现在才改成规划,可见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9.
李健 《求贤》2008,(2):32-33
人事部最近印发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大留学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的政策措施。这是人事部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19):6-6
今后一个时期,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编制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文化建设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文化工作的新要求,把文化建设放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行正确定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全面部署,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统筹,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我省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建设小康湖南、生态湖南、平安湖南和诚信湖南的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省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政府将根据省委《建议》编制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提请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编制和完善规划草案的时问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集中力量,精心组织,抓紧做好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于瀛沪 《求贤》2006,(3):4-6
2006年全市人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深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现人事人才工作新跨越,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高起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白亚光 《奋斗》2011,(4):10-1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对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讲的“三加快一加强”,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集中代表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这是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盛竹轩 《新长征》2011,(1):22-24
我省在“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振兴吉林发展经济的全局,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统筹规划,大力引进,注重基层,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开发的工作力度,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人才素质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为我省经济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人才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6,(1):5-6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五年计划的编制相比。有“要求新、高、难度大”的特点。《规划纲要》作为重庆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性纲领.更加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但在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领域的任务具有约束性。规划注重强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的内容:注重空间布局。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方面的内容:注重改革开放.大量增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6,(1):1-1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科学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总结2005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和部署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2005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建议》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规划建议通篇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学、社会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执政学意义,它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民主、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思想、执政理念和执政基础等有创造性的发展,将有力地指导中共在二十一世纪的执政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起草编制部门的负责人,他已成为近年来媒体的聚焦人物。为了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为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这几年,马凯数次率队到全国各地进行“十一五”规划思路调研.深入到各地企业、工业区、街道、农村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和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各地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能源、交通、资源、环境等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情况的汇报。他说:“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采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须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下的两个不同命题.从哲学层面讲。它们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科学发展方能造就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来自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进程。和谐社会是结果.结果来自进程.进程保证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写进“十一五”规划纲要: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