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国忱 《唯实》2001,(9):9-13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哲学回应,是应用哲学的兴起和传统哲学的失色.实践课题哲学研究是以现有理论为参照系而又不受其束缚,把着眼点转向当下实践,转向以新的方式展开的创造性活动.本文对实践课题哲学的特点、程序、方法、作用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杰 《求实》2012,(6):77-79
现代哲学的转向一般归纳为"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与"语言转向",这三重转向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践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灵魂置于核心地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为依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生活世界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逻辑来建构学科话语;"语言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符号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符号进行研究。总之,现代哲学的三重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明确的路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哲学实现了由传统知识论哲学向现代生存论哲学的范式转换。本文首先对知识论路向的传统哲学及其特征进行了概要性地分梳;然后具体阐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以及其生存论思想;最后文章论述了这一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史中与实体思维方式相颉颃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过程思维方式,即以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解释框架,其实质是辩证法,它实现了解释世界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传统过程思维拘泥于原子式地考察世界,从而使过程哲学成为"署名"的个体思辨,并未真正超拔出传统形而上学窠臼,最终沦为柏拉图哲学注脚.马克思实践过程思维方式超越了实体思维对世界的无限性解释,也拆穿了以纯粹思辨思维对世界过程抽象解释的虚假性,指出实践过程中思维与存在的对象性关系是不脱离具体内容的真理.实践过程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着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是实践活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统一,其中,实践活动是起点,实践思维方式是其理念内核,实践观念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中介。正是由于实践思维方式——实践观念——实践活动构成的多维、立体的“实践”范畴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和从抽象的人的世界到现实的人的世界的转变,实现了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目的的转向为表征的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经历了产生、热议、徘徊、转向和突破.其学术轨迹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庇护下的管理哲学;多样性发展的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因子的现代阐发.其最焦点的问题是管理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管理哲学与哲学、管理的互动使其经历了由明确化、体系化的界定到更深入分析管理哲学的问题域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潘于旭  朱敏忠 《新视野》2006,1(1):47-49
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转向”,认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所在,有利于回到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科学的认识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9.
张永光 《新视野》2015,(3):23-28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喻中 《探索》2003,(6):81-84
哲学史上先后出现过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考都有一个中心问题,都是对某种"提问"的回答.与此相对应,法学史上也出现过提问方式的两次转向,对三种提问的回答分别形成了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与解释学法学.从本体论法学到实证论法学,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一次转向,当代法学,正处于本体论法学、实证论法学向解释学法学转向的过程中,是法学提问方式的第二次转向.解释学法学,已经构成了当代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研究的前沿景观.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一门新的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若从哲学的研究范式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颠覆了传统哲学研究的范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重新分析了人、生活世界以及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对哲学进行了理性重构与历史重构,从而实现了现代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这种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向对我们当今进行哲学创新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内容或基础,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实践意蕴的内容、尤其是主要内容学界阐述、归结的并不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意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也是其哲学的基点;实践取向是事物本质及世界与人发生关系的实际确定者;以实践检验的方式将哲学还原为经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王德政  谢聚峰 《党史博采》2008,38(3):4-5,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中的作用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以进一步深刻理解实践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治哲学又在我国重新兴起,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十多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政治哲学一般理论包括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作用、功能及其主要讨论的具体理论问题做一简单的述要.  相似文献   

17.
宋成鑫 《世纪桥》2004,(3):23-25
众所周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哲学领域里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实践,指导实践。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8.
宗旭 《世纪桥》2015,(2):18-2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研究,这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关于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本文分析和阐释了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哲学意蕴、价值理念、时代内涵等,提出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实践要求,需要把握的目标、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国伟 《探索》2007,(6):189-192
发展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又是反思和批判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哲学学说.广义的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是其研究对象.进行准抽象的哲学思考是其研究特点.它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要的研究地域,以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后实践哲学是为着实践哲学的补偏救弊而提出的.在后实践哲学中,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超验维度和经验维度的张力的存在是极其微弱的,既缺乏社会实践背景现实的有力铺垫,又部分地缺失了理论承接的维度.后实践哲学的限度体现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价值定位的偏见,对实践哲学本土化本真面目部分的扭曲以及对实践哲学本土化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向度衔接的漠视和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