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债的保全之有关撤销权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危害债权实现的行为,可以依照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撤销权的行使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还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故而应以诉讼方式行使之。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其行使范围以行使撤销权的权利人的债权为限,并且该权利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2.
论撤销权     
债权人的撤销权之所以设立,是为了在债务人所为的行为对债权人的债权有实现之虞的情况下,保护债权的利益。从法理的角度上讲,一条法律的制定,其最终的价值是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所用,能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如果一条法律纵使在理论上设计得很完美,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无法为人们所用,则此法等同于无用。通过对债权人的撤销权的各方面进行研究,可得知法律对此作出相关规定,实际上还是出于保护市场交易安全的考虑,降低市场风险,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陈志恒 《法制与社会》2013,(29):240-240,242
《物权法》第63条第2款赋予集体成员请求人民法院撤销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决定的权利,为集体成员维护自身权益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但该规定比较粗略,不具可操作性,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股东会决议撤销权的主体及其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股东会决议撤销权运作的实际效果上,应当区分权利享有和权利行使。自解释论角度,根据我国《公司法》,凡股东皆为撤销权主体,防范股东会决议撤销权的滥用完全诉诸于规范权利的行使。自立法论角度,这种取向应予坚持,同时考虑将撤销权的主体资格扩展于董事、监事,并通过完善诉讼担保制度、引入裁量驳回制度,改善对于撤销权行使的规范,增强法律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合同法的立法改进建议,即规定对可撤销、可变更合同的撤销以意思表示的方式做出,而不是现行法中的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其依据是如此更能实现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6.
略论合同撤销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里安  胡振玲 《法学评论》2007,25(3):115-121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存在意思表示方式、诉讼方式等不同的立法例。我国《合同法》规定必须以诉讼或仲裁方式行使合同撤销权是不科学的,应改以意思表示方式为宜。撤销权的行使主体应为在合同中有瑕疵意思表示或者受到不利益或损害的当事人,而不是双方当事人。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时间,《合同法》第55条的规定对于因被胁迫而订立合同的撤销权人而言并不合理;撤销权存在的最长期间,有必要作出具体规定;判决确定后能否行使撤销权之问题,立法上应予以明确。关于合同撤销权行使的效力,应采取“溯及”之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撤销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合同法设立了撤销权制度 ,这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本文仅就其性质 ,成立要件、法律效力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3,(32):16-17
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基于意思自治的原则和保障受害人利益出发,赋予一方当事人重新做出意思表示,撤销已生效合同的权利。法律规定撤销权的权利主体是合同当事人,但又规定撤销权的实现需依靠法院或仲裁机构的介入.而撤销权又属于形成权。这种诉讼之必要的立法模式亟需改进,本文认为赋予当事人以意思表达主义的方式直接行使撤销权,以达到撤销合同的目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荣  李江敏 《河北法学》2001,19(5):149-152
《合同法》创设债权保全 制度,第74条规定债权人的撤销权,但条文过于简单、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参酌国内外学 者 关于撤销权的各种观点、学说和理论,比较各国相关立法例,并结合我国实践对撤销权的性 质 、行使、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等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撤销权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一项重要权利,正确合理地行使撤销权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信誉对债务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最典型的就是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债务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既得利益,对市场交易秩序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当商业信誉不再发挥作用时,债权人撤销权对于商业信誉引起的债务纠纷就发挥起应有的作用。文章以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为主线,分析我国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的建议并对撤销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债权人代位权与撤销权同时行使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典分编(草案)》(二审稿)第331条第2款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同时行使的规定具有独创性,但其合理性存疑。本文认为,债权人代位权与撤销权制度功能上的差异是同时行使的理论障碍。二者同时行使导致制度功能、适用对象、行使范围的混淆,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并不相同,也难以同时行使。虽然两种保全措施的行使效力存在差异,但这并非撤销权的制度缺陷,而是该制度的内在要求,不宜通过同时行使规则而予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法律都赋予债权人撤销权,来保证债权人债权得到最终实现,进而维护交易安全。我国《合同法》中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制度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定,理论与实践中仍有若干问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民法撤销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民法撤销权的对象,从形式、归属、效力、数量等方面作了规定。这些规定,欠缺统一的法理根据。民法的撤销应属对生效法律行为的重新评价,使其自始不生效,必须有法定事由。撤销的对象只能是法律行为、自己行为、生效行为。撤销权可单方实现效果意思,变动双方关系,须规定存续期间,其发生根据应由法院认定。  相似文献   

15.
周凡 《中国司法》2012,(3):79-82
公证撤销权是公证争议救济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实现公证正义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公证法》第39条和《公证程序规则》第10章的相关规定虽然确认了公证撤销权,但是现有的规定过于宽泛,而公证撤销权涉及的问题又十分具体、复杂。因此,公证撤销权的行使中产生了诸多争议与困惑。笔者试从公证撤销权的行使主体、构成要件、公证撤销法律关系、公证书的部分撤销及公证撤销中的调解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厘清公证撤销权理论、实务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公证撤销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6.
破产撤销权的权利主体能否有效行使该权利,直接关系到破产撤销权能否真正发挥其保护债权人整体利益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外立法经验及我国司法实践,对破产撤销权行使过程中的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及由此产生之诉讼的被告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厘清不同程序中破产撤销权行使主体归属问题;提出破产撤销权诉讼应当以债务人可撤销行为的相对人为被告,或以交易相对人和转得人为共同被告;明确破产撤销权行使的法律后果,并且兼顾对交易相对人的保护以及对市场交易安全和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得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它是合同保全措施之一。撤销权制度的确立,旨在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维持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本文论述了撤销权的性质、撤销权的行使的条件、范围、方式、效力及期限。  相似文献   

18.
从立法上看,我国撤销权可分为民法及合同法上的撤销权,以及破产法上的撤销权。它们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讲,破产撤销权经历了与民法上的撤销权从同一起源到逐渐分离的过程。二者都起源于罗马法,创设之初它们并没有被严格区分开来。本文试就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得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它是合同保全措施之一.撤销权制度的确立,旨在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维持债务人的财产状况,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本文论述了撤销权的性质、撤销权的行使的条件、范围、方式、效力及期限.  相似文献   

20.
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本文从赠与合同的内涵和类型入手,探讨了国外的相关立法,最后指出我国在立法中存在任意撤销权滥用的危险以及撤销权与贫困抗辩权等相关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此也提出了有关建议,目的是在赠与人的撤销权与相关权利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价值,避免其消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