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生 《今日浙江》2009,(12):56-57
1,缠足苦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申报单位:三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缠足苦”舞蹈是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这一转型时期革命题材的民间舞蹈,最早编舞者无从查考。1983年,据在世老人的回忆,经记录整理,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卷》。南于社会发展,“缠足”现象逐渐被废止,该舞蹈淡出历史舞台,没有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06,(11):14-14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系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韩建军 《传承》2012,(13):76-77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专著的统计分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化和定义,国内学者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郝建平 《前沿》2009,(12):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尽快出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人们夜间出行,除非月夜,必得照明;在未有电灯、手电简之类现代科学产品之前,往往要打起松明火把一类燃烧物;古诗所说:“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秉烛就是擎着火把。蜡烛这一物事,文字记载,盖始于东晋初年。那时的蜡烛是奢侈品,平民百姓用不起的。夜晚提着一盏灯笼,柔和的烛光照明了平整的石板路,  相似文献   

8.
“咿咿呀呀”的辗转传唱,亮灯走阵的袅娜舞姿,特殊民俗的待客礼仪,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多少曾让我们祖辈骄傲的精彩,如今或继承乏人,或没于人际。但我们并非不解祖辈的风情,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些无形“宝贝”的复出和传承四处奔忙。  相似文献   

9.
(共计147项)一、民间文学(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I-8孟姜女传说河北省秦皇岛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春天的到来。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我国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认为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来自三个方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公法模式与私法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最常见的两种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国际法模式与国内法模式,专门法模式与一般法模式,地方法模式与国家法模式,立法、执法和司法模式。各种模式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根据现实状况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3.
潘春 《今日民族》2009,(8):29-30
云南省水族族别确认时间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被划入相近语系民族。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富源水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1.由于富源水族处于散杂居地区,现能讲水族话的本民族人员已经很少。2.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如音乐、舞蹈、器乐、雕刻、印染缺乏传承人。3.民族服饰的制作已被淡化,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乏人。  相似文献   

14.
吴晓灵 《中国人大》2010,(19):34-34
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很多很好的东西需要保护,没有一部法律来强化是不行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常宽泛,不可以什么都保护,有的属于糟粕,不应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传承一定要做到文化性、科学性、代表性,不宜搞得太宽。  相似文献   

15.
16.
2006年的元宵佳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首度在北京以“大团圆”方式亮相,国家博物馆4000多平方米的中央厅和地方展厅中,浙江提供的展品,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9类项目的浙江省民间工艺精品,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一亮相,便以精湛、瑰丽、灵秀的江南地域特色夺人眼目,艺术精品带给了观众无限惊奇,也激发了更多人对民间艺术保护的关注。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浙江展区的民间艺术精品,称赞展品体现了浙江人民的勤劳、灵巧和智慧。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在浙江…  相似文献   

17.
18.
王敏 《传承》2012,(8):74-75
文化的仪式承载着历史,衔接着现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石。文化仪式的保留和创新实现了我们对文化生态价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仪式保留和创新的重点,其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灵感,可以唤醒人们思想情感中的活跃因素,找到对生活生产创造的源动力,激发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高轩  李建中 《求索》2013,(3):119-121,101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然而该法并未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忽略"原生境人"等权利人的具体利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范围,并不在于揭示其具体的权利内容,应是关注其权利内容的独特界限及判定标准,即文化利益标准、人权标准和非物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刘淑娟 《人民论坛》2013,(12):126-128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很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认识薄弱.部分保护“非遗”的提法不符合“非遗”的基本原则与观念;存在理解“非遗保护”方面的误区;不能科学地认识保护“非遗”的主旨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我们根据相关的法律规范与理论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