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服兵役的义务是一种基于公民责任而产生的国家义务。对国家和公民关系的不同理解,直接决定着兵役义务的存在基础,也引导着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为主要类型的兵役制度的确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有本质不同的国家和公民关系,依法服兵役是公民应尽的光荣义务。我国的兵役制度呈现从义务兵役制向志愿兵役制过渡的发展轨迹。吸收高素质优秀青年参军入伍是新形势下公民服兵役义务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表达自由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外延显然宽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不仅是思想自由的外在化、公民知情权的延伸,而且也是公民监督权的表现.表达自由的价值形态主要表现在自由、民主、控权和自治等多向度.表达自由的保障主要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保护、强化程序保障、正确界定政府限制表达自由权行使的的界限、维护公民的结社自由、落实宪法诉讼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制度的法治地位,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建立健全法治化、规范化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政府律师制度的宪政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律师制度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但又非常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宪政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政府律师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作为一种公民或社会参与制度,对促进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实现行政法治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从政府律师制度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国政府律师制度的宪政理论及实践。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措施还不健全,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我国公民还不具有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必须看到,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的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要素,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需要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支撑.在现代国家,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是构成法治社会的要件,也是其他法治要素得以顺利运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政治生活、维护自身权利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设计相契合的。但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运行机制不畅和公民个体意识滞后,影响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参政议政权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当代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系列有关公民参政议政权的制度,这些制度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参政议政制度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其间有成效,也有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已经逐渐深入,但是我国公民的民主观念却仍然保留有计划经济时代和大民主时代的特征,这种错误的民主观念对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我国公民的民主观念,以达成国家制度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是代表选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公民。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他们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必须具备多种素质,例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才能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发挥好国家权利机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社自由是宪法基本权利之一.宪法中的结社权既具有政治权利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权利属性.由此结社可以分为公共性结社和私人结社,对于公共性结社,团体的设立自由和个体参与社团的自由都要受到限制.我国目前出现的"协会骚扰",正是由于现行规范对结社自由的行政管制过多,并且对"公共结社"与"私人结社"不加以区别,使得公民结社自由难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所作的《和谐社会中的法治》的讲演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系列和它相适应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精神要件,其中一个理念就是:法治社会要奉行人道主义文化和权利文化。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从制度上解决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重新被设计。在这个宣言发布之前,公民都是服从国家的,宣言发布以后,这个关系被颠倒过来,不是公民服从国家,而是要求国家服从公民。人们组建政府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于让公民的权利最大化,这就是人权宣言留给后世的财富。1804年法国民法典制订出来以后后世都在模仿,被称作法典的样板。它要解决的是财产的所有权问题,要解决财富对人的意义问题,要解决人和人之间关系当中的权利问题,由此法国就形成了一种权利文化。国家怎样保降公民权利的最大化,每个人就怎样尊重他人权利的最大化,这就构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文化就被称作权利文化。2004年我国宪法的修改增加了一个最耀眼的条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个条款的增加就预示着我们的制度就是要以人权的实现、人权的保障作为基本特征和原则。这种文化如果要对应一种文明,那就是法治文明,也就是国家的制度文明、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是整个系统的枢纽。第一个枢纽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导,党内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党对国家领导方式转变的前提。第二个枢纽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真正自由、平等地参与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第三个枢纽是扩大基层民主,在实践中提高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素质和能力,打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统战工作包括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工作等领域,涉及结社自由权利、宗教自由权利和民族权利领域的国际人权斗争。这一斗争的根源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普遍主义思想与特殊主义思想的冲突。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指导,坚持促进和发展本国人权事业,坚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国际人权斗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和社会主义目标所决定的。在该体制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保证了政权为人民幸福服务,保证了人民实施政治权力,当家作主。政权为维护和平及巩固国际合作服务,并有效地保卫着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为人民的和平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为继续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继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它创造和保证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及公民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保证把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中国的民主政治理论随着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探索而逐渐总结、逐渐形成的,也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一是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二是必须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是必须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人民政协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民政协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特色,是国家监督体系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了公民有序参政的制度渠道。要积极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始终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始终把握好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治化进程中的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沟通国家与公民相互关系的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信访制度在众多的矛盾和过多的期望面前,显现出对问题解决的不尽如人意,信访制度的改革显然已经成为目前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可遵循如下方案:转变信访职能;整合信访资源;积极推进司法独立,将司法救济作为权利救济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民主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而且是法治国家制度建立和维护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表现在缺乏社会公德,缺乏公民责任感,缺乏参政议政的责任感等。公民意识的觉醒受到传统思想、体制因素教育问题等方面的影响,陷入了一个怪圈,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通过发展教育和经济以及人大改革等一系列的工作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形式之一,它是公民对于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并融合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育和生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科学机制,丰厚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文化价值观念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我国传统工人阶级意识的衍生与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工人阶级意识,包括反对剥削压迫的斗争精神、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