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对社会救助的论述相对不多,但却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在思想上,刘少奇主张把社会救助工作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明确了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上,刘少奇主张实施积极的救助措施,反对单纯赈济的观点;主张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实现救助措施多样化;主张多方筹措救助资金,建立合理的救助资金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六措并举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强化低保规范化管理。创新低保专项督查、民情下访、行政裁决、退出扶持、城乡一体等五项工作机制,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二是完善政策,提升医疗救助服务功能。扩大资助困难群体参保范围,完菩门诊救助政策,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探索对自血病、尿毒症、癌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实施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提高即时结报救助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19世纪末期,美国已在州和地方层面建立起社会救助制度。1911年美国联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救助项目,对寡居的母亲给予物质帮助。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要直接参与社会救助,其后,由联邦引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国逐步建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准确瞄定救助对象是整个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瞄定能将资源集中于那些最需要资源的人身上,从而提高救助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然而,任何瞄定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对瞄定成本,尤其是对其行政成本、私人成本与瞄定收益的权衡,影响着瞄定精度以及具体瞄定方法的选择。我国低保制度运行瞄定方法运用的最新发展是:强化家计审查、增加人口特征瞄定、灵活运用自我选择瞄定,限制使用社区瞄定。短期来看,这些方法组合提高了瞄定效果,较好地应对了"错保"问题,而其长期成本效益则有待于实践检验和更精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完美收官,表明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入相对贫困的阶段。这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社会救助领域中,原先的物质型救助方式已不适用于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解决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     
《中国民政》2020,(11):14-15
<正>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只有强化社会救助,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民生保障工作中,才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为此,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社会救助建言献策,以夯实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鹰潭市市长于秀明:保障困难群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要努力在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刘慧琼 《岭南学刊》2015,(1):114-119
在当前经济及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之下,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平衡性缺陷正日益明显地凸现,从而导致新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此,亟需构建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来有效应对。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通过科学界定自助式救助对象,采取针对性强的救助方式;针对性创立社会救助的层级模式,允许救助对象根据不同需求自助选择组合救助项目;用科学划分各层级责任主体等方式,努力构建形成一个科学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与社会服务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属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因素.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概念涵义上各有特点,在一定意义上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卢先明 《湖湘论坛》2009,22(6):37-39
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这构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的基本理据。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兵 《新东方》2007,(3):26-31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于生活贫困的公民给予物质补助,解决公民的最低生活需要,是解决公民生存问题的最低层次的保障方式。尽管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我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并且呈现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城市贫困与乡村贫困并存、历史贫困与现实贫困并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的复杂局面。为此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公民的贫困问题,帮助他们解脱贫困,其中主要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的扶贫开发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城市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收容遣送制度的弊端,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成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现行的救助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正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从全国22个省份、78个市(县)级课题申报中评审出10个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现摘要刊发。案例一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打造"全科办理"的一门受理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基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存在着窗口业务条线多、转办效率低、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亟需用改革创新的思路作指导,打造"一门受理"平台升级版,真正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在总结前期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社会救助受理模  相似文献   

15.
正宁夏银川: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银川市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将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但基本生活确实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高位推动,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为解决低收入家庭救助不足问题,银川市民政局多方争取、积极呼吁,邀请新华社记者调研,调研报告在新华社宁夏分社《内部参考》刊登后,得到自治区、市党委主要领导重视,批示要求对城市困难群体、边缘户进行排查,分类施策、主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对象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政府救济为主渠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体贫有所济、孤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困有所助、弱有所扶。社会救助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灾害救助向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各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7.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