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件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案件的法律适用 道路交通事件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是指因道路交通事件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死亡而引起受害人或其亲属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对于该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有人认为:对于构成交通事故的,应适用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不构成交通事故的,应适用《民法通则》处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对《办法》性质的一种错误认识。《办法》是行政法律规范,属行政范围,它是公安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8条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被扶养人生活费规定了较为具体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式,为该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对该条理解不一,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笔者拟从对《解释》第28条的理解出发,就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确定谈点陋见,以期对该类案件的法律统一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是一种常见的民事诉讼.目前.我国与人身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第11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应该说已经比较完备。然而.本文涉及的是一起特殊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通过对此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还存在可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到200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正式施行一周年。审视刚刚过去的一年,这部司法解释对公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笔者以一个基层法院法官的视角,结合自身的审判实践,对在民事人身损害赔偿领域中的有关新旧法律规定对比感受特别强烈。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退出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侵权案件历来是仅仅次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一个主要案件类型。侵权案件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又居于突出的地位。在2004年以前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体育运动中的比赛规则在运动员损害赔偿案件中的法律意义,阐述了运动员人身损害案件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上与一般民事侵权案件的不同,强调参赛运动员对比赛规则的默示同意以及这种同意对判断致害人主观过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这类案件如何鉴定、赔偿,在实践中有颇多不同的认识,影响到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的正确及时审理,也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本文拟就此类案件的伤残鉴定与赔偿作一探讨。  人身损害案件的伤残鉴定  人民法院受理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主要有伤害赔偿、交通事故赔偿、劳动事故赔偿、产品质量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人身保险赔偿和国家损害赔偿等。人民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时,都涉及伤残鉴定问题。我国现已实施的伤残鉴定标准主要有:国家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办理日趋增多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我国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另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公安部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配套法律、法规。这使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对诉讼主体的把握、责任承担、法律适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此,笔者将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的类型、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如何认定、处理等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北京市两家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相继创下了国内精神损害赔偿最高额纪录。而这两起案件,均是由人身伤害引发的。在当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实践者的大胆义举既显示了一种无奈,也为理论界的呼唤增添了磋码。它使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身伤害案件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到了该明确作答的时候了。上篇:花季少女屡屡惨遭毁容发生在京城的一起少女被炸伤残案,由于法院判决给予1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当我们翻阅以往的案例,发现涉及人身伤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不胜枚举。判决的结果却…  相似文献   

9.
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实践中,不断地暴露出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存在的众多不完善的地方,是诸多问题和争议发生的起因,影响和限制了法院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执法被动和落后的局面。当前在审理交通事故赔偿...  相似文献   

10.
宗睛 《特区法坛》2005,(4):42-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该解释对人身损害赔偿所涉及的赔偿标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具体问题的统一,与现行民法基本法和特别法的规定不尽一致,与此前有关司法解释也有较大差异,造成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基层法院对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如何正确适用《人身损害解释》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结合一起具体案例,对有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审理好类似案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借鉴法国法律规定和实践作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医疗损害案件的责任主体,认为我国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应根据雇主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同时,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情况,分析研究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探索有效化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的方式和路径,我们对近十年我省审结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进行了调研①,对案件审理中存在的索赔主体、责任主体、法律适用、赔偿责任与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保护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校园伤害赔偿案件也得到司法实践应有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该条适用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所以笔者认为确定学校责任时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无过错时不能以公平责任原则让学校担责。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损害赔偿金计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侵权案件历来是仅次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一个主要案件类型。侵权案件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又居于突出的地位。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为人民法院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15.
律璞  白莉 《法制与社会》2011,(17):77-78
近年来,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①。本杰明.卡多佐说:法官是"活的法律宣布者"。本文认为,在当前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应当坚持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16.
论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的责任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讨论了互有过失船舶碰撞造成船员人身伤亡案件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明确了此类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保护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校园伤害赔偿案件也得到司法实践应有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该条适用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所以笔者认为确定学校责任时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无过错时不能以公平责任原则让学校担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的历史进程分为初步摸索阶段、行政法规主导阶段、向行政法规转型阶段以及法律适用混乱阶段;现阶段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审理周期长、纠纷解决机制多元性以及患方胜诉率较高等特征;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着将医疗损害案件划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案由的二元化、适用法律的二元化、鉴定的二元化、赔偿标准的二元化、举证责任、当事人适格、诉讼时效及起算点等问题;解决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途径是首先制定侵权责任法,确立医疗损害赔偿制度、之后制定专门的医疗损害赔偿法,统一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问题.正确适用法律对于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将被填补。将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是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上述司法解释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性质认定的不一致,以至于出现“赔偿权利人在主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同时,还可否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疑问。对此,肯定者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1条的规定作为论据;而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