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 《传承》2008,(19):24-25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消息公布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言论铺天盖地,更有一些企业联名上书反对这次收购,主张将汇源分拆出售给中国企业,或组织中国基金购买汇源。有人警告,中国民族品牌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然而,纵观中国品牌之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只不过是中国开创国产品牌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与品牌的兴衰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的跨国公司和国际著名品牌无不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9,(4):58-65
我国“13年磨一剑”出台《反垄断法》,汇源成为第一个祭旗者。3月18日。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是我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商务部已经受理的40多起反垄断申报中首个没有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9月初,北京的黄祖斌在香港H股上赚了一笔。他5月份以6.3元购买的汇源果汁股票暴涨160%多,一日之间由亏损33%到暴赚80%,这在证券市场行情不好的2008年实属不易,原因是可口可乐要约收购汇源果汁。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高调宣布双方实施要约并购。两个月后,商务部正式立案审查。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发出通报,依法作出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决定。从并购意向的宣布到商务部正式立案受理该并购案,再到禁止决定的作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引起了各方关注,由此展开了民族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大讨论。此案的审理结果更是导致了各界对《反垄断法》实施、民族品牌保护和产业安全管理的广泛争议。通过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的案例分析可知,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的安全审核机制,保证我国农业及涉农企业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并购是一个战场,不是铺满玫瑰的花园。汇源果汁日前公告表示,可口可乐及其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ltantic 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总代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收购汇源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注销汇源全部未行使购股权,提出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建议。而汇源  相似文献   

6.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经营者集中被否决的案件。具有示范性作用。该案实践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立法目的和宗旨、反垄断审查实质标准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反垄断法的发展现状,见证了我国反垄断法理论的丰富,有助于我国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森垚 《人民论坛》2012,(17):64-6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在经济层面显现。以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为例,抵制事件中的民众民族主义特征包括:民族主义情结的朴素性、民族主义的形式相对温和、民众抵制的情绪化。建议对民族主义进行引导,防止抽象空洞的民族主义、警惕民族主义的双刃作用、加强民族国家自身的制度建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已经2006年12月20日商务部第1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工商总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刘淑芳 《求索》2007,(4):68-70
管理层收购是激励高管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对管理层收购的动机和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一流的管理创名牌产品龚和旺企业要发展,创名牌是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名牌产品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名牌产品对企业的声誉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及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总经理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单独或者共同购买某上市公司股份,以取得对该上市公司的管理权或者控制权,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兼并或实现其他产权性交易的行为。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法律规制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56号,以下简称《收购办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近来,一些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收购人及其财务顾问等证券服务机构多次向我会咨询对于其收购行为完成时点的认定问题。为明确《收购办法》有关规定,现就《收购办法》第七十四条有关规定提出适用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促进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法律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第三条收购人可以通过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或者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获得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为获得或加强对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采取的向该公司所有的股东公开发出买入要约的方式来购买该公司有表决权的股份(通常为普通股)的民事法律行为.它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除要约收购方式以外,还有协议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应当遵循股东待遇平等、要约慎重、禁止滥用反收购措施和保护少数股东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证券法主要通过制定强制收购要约规则来规范要约收购行为,平衡收购者、被收购者及其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以达到既鼓励公司的兼并重组,又不至于严重损害目标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之目的,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突然辞职,事出有因 1999年12月,一架波音飞机从美国芝加哥飞往亚特兰大,刚刚参加完与麦当劳管理层一个例行会议的可口可乐总裁艾维思特坐在头等舱里神色黯然,显得心事重重,他的助手以为他不舒服,关切地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摇摇头:“请马上通知所有董事到亚特兰大开会,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近两年,可口可乐公司显得动荡多舛,先是比利时学生喝可口可乐致病事件,接着又是欧亚的反不正当竞争潮流,作为总裁一直忙于疲命,助手以为这次紧急召开董事会又是什么地方出了乱子。但是,令助手大为吃惊的是,就在这次会上,他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刘晋松 《前沿》2006,(5):43-44
本文从上市公司收购的特征、收购规则和收购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旨在阐明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对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5月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4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7月23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李楠 《今日广西》2008,(2):60-62
51岁开始创业,先后带儿女们创立6家公司,总资产达几千万元,花甲之年,她又创办一个大型养鸡场,当禽流感肆虐时,她反其道而行之,分两次共收购4万只小鸡,结果赚得盆满钵满,这名传奇老人就是童桃喜。  相似文献   

19.
51岁开始创业,先后带儿女们创立6家公司,总资产达几千万元。花甲之年,她又创办一个大型养鸡场,当禽流感肆虐时,她反其道而行之,分两次共收购4万只小鸡,结果赚得盆满钵满。这位传奇老人就是童桃喜。  相似文献   

20.
"借壳上市"本质上是一种双重反向交易,较直接上市方式IPO而言,具有资质要求低、融资成本低、时间周期短、获益主体多等方面优势。在借壳上市收购与反向收购两个阶段中,非上市借壳公司面临选择壳资源、交易方式、关联交易、政府干预等问题,其中均涉及一系列法律风险,能否对之进行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借壳上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