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你可能已经麻木了。每月,甚至每天都在有新闻爆出某一种食品遭受着怎样的"黑心"加工,添加了什么化学物品。蔬菜、水果、肉制品……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被不安全的食品已经包围的无法突围!食品?还是毒品?拷问的是这个社会的制度和机制,拷问是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
<正> 日美合作防卫安全指针,顾名思义,在于防卫。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来看看,美国要防卫什么呢?她是今天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只有她今天打这个,昨天炸那个的纪录,却从来没人去侵略他的记录,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惨遭"重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接踵而来的企业倒闭、裁员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返乡,还是留城?一年的生计问题不仅困扰着千万个农民家庭,更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几家大型报刊上拜读了几篇旨在表彰司法机关在若干案件的“末端”弄清了事实、征治了罪犯的功绩文章,颇受感动。于是又翻出了自己剪辑的其他类似的文章来研读,结果在朦胧中得出结论。似乎司法机关的领导和干警要想办好案件,除了应该认真学习和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与全党的其他同志同步,加强和改进自己行业内的共产党员的作风。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说到中国经济,对“富饶的贫困”一说很为心动,甚至可以说是震憾。完全以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利用好、发展好。后来阅历渐多才知,人均资源我国是比较可怜的,谈不上“富饶”,只是当初我国生活水平很低,人们对生活的欲望也低的一种错觉罢了。但“富饶的贫困”一说在当时对国人是起了“警钟”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台联党接连不断地抛出“参选总统须在台湾出生”、“将闽南话列为官方语言”、“明确界定台澎金马为领土范围”以及反对开放8英寸晶圆厂赴大陆投资等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议题,不仅挑动了岛内的统独争议,激化了朝野对  相似文献   

7.
像许多好事情好东西一样,一经随意的“改造”、“通融”,就必然会变味儿走样儿,成了既像又不像原来的模样,让你受不了又说不出来。如今有的超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廿四史当然不是什么供消遣的书,但其中并不少有趣味的材料。《晋书》说,孝惠皇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便引得不少后人发笑。其实如果将虾蟆拟人化,则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喊,叫,写文章,其动机不是为官(或曰为公),便是为私(或曰为己),总难超出这“两为”的范围,惠帝之问,也并非问得完全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9.
有一名干部收受贿赂被撤职。每当他想到此事,就要把那些送礼者骂一遍,觉得自己犯错误是这些人所致。自己受贿掉了乌纱帽,本是咎由自取,反而怨人家害了你,这完全是推脱罪过。难道那些送礼者都是心甘情愿送给你的?当然,对那些拉人下水的犯罪分子,也必须绳之以法,可惩治行贿者丝毫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记者去年曾对辽宁省某市信访办作了四天暗访,得出了一个结论:“老百姓告状难。”2001年12月14、15、17、19日,上访群众均超过600人次,大多数人入不了信访办,极少数幸运者即使进得了,也只几句话就被打发走了,记者访问了40个上访者,问“上访有用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谈论饮食文化之风甚嚣尘上,仿佛刚刚发现似的。其实,早在一九八三年全国烹任名师会聚北京表演时,已经提出中国烹任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的观点,即认定烹任文化之存在。数年之中,虽也未间断有人在谈论烹任文化,总也零零落落,不那么热。不知为什么近两年热门起来,而且换了话题,成了饮食文化了。烹任文化,饮食文化,或许认为一而二,二而一,一回事。然而却不。例如,有人便贬烹任不过是“烧饭做菜”,即一种手艺而已,骨子里头泛出瞧不起的神情。而饮食便不同了,那是一种文化享受,或者是高级享受。饱腹美撰佳肴之…  相似文献   

12.
“法盲”乎?“心盲”乎?○耿法在某些流行一时的观念上,切莫随波逐流走入误区。比如“法盲”这个词,现在已经用得过多过滥,近于广告用语了。其实,一个人懂法多少与是否犯罪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生活中固然有因不知法而触犯法律的案例,更有大量明知犯法也偏要以身试...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你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就有人笑你"死脑筋";如果你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就有人笑你"傻帽一个";如果你不为美色所动,就有人笑你"身体有病"。有例为证:一位异地交流任职的领导,因为屡屡拒绝下属送礼,竟被斥之为"笨人",有人则指责其"团结不了人,干不了大事业"。弄得这位异地交流的领导干部深感工作环境不好,于是生发"腐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九月八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大楼,接受本刊记者魏秀堂采访,纵论特区得失和发展方向。下面是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2000余年前的《越人歌》,是研究中国中南部地区古代文化的一颗珍贵“化石”。它在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以及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许多年来,关于《越人歌》的研究成果一直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盛夏,上海徐家汇玉兰公寓的一幢高楼里。这里就是陈彬在上海的家,一套两室一厅的居室。我们一跨进门槛,只觉得屋里琳琅满目。定神环顾,才发现内中充斥无序和凌乱。那些“古董”外表的灰尘告诉我们:主人很忙,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不会开口说话的“菩萨”了。陈彬的确很忙。自从他那本处女作《我的上海经验》出版发行之  相似文献   

17.
涅槃乎?轮回乎?──经济潮中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寂云当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巡途中发表一系列对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的谈话以后,当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在古老的华夏土地上荡起了强劲的经济潮;惯于弄潮的中国青年则以不同的方式纷纷下海,成为这股历史潮流中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骤悍水显然,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为中国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青年发挥新的作用搭好了舞台。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对经济生活将产生积极作用的原则,对精神生活是否也将产生积极作用?或者换一种更直接了当的问法:如果青年们在经济生活中遵循商品价值规律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那么青年们在精神生活中受商品价值规律影响而形成的观念是否同样应该得到肯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涉及到经济法则的理想适用范围的认定),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涉及到跨世纪一代人精神面貌的塑造)。空论无凭,我们最好还是投身潮流,实地看一看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洗礼”的青年的精神世界。究竟冠之以“涅”好,还是名之曰“轮回”好。人生理想的生生灭灭拥有未来者必拥有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是从来不会缺少理想的。但放到一个具体的时代,比如放到现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某县召开的一次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风中可有我乎?“让与会者思考。当然,这“风“指的是“不正之风“。据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很是灵验,当场就有几位“长“字号把摆在自己桌面上的高级香烟和高级打火机,悄悄地收了起来,且面有赧色。道理十分简单,因为按其工资收入,他们是抽不起这么高级的香烟的,更不会从自己腰包里掏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买这么高级的打火机。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某县召开的一次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风中可有我乎?”让与会者思考。当然,这“风”指的是“不正之风”。据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当场就有几位“长”字号把摆在自己桌面上的高级香烟和高级打火机,悄悄地收了起来,且面有赧色。道理十分简单,因为按其工资收入,他们不会抽这么高级的香烟,更不会从自己腰包里掏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买这么高级的打火机,明眼人一看便知深浅。这个问题提得妙,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不正之风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切齿,个个喊打。然而,在…  相似文献   

20.
两汉刘向在其所著的《说苑·善说》篇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子晰在游船上听榜枻越人唱歌的情景及越人所唱的《越人歌》一首。这首《越人歌》的族属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壮族文学史》认为.“《越人歌》是一首有文字记载的、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的古老壮歌。”壮族语言学者韦庆稳先生从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