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4月23日-24日,“社会公共安全机制的反思与创新暨中国犯罪学高峰论坛”(也称为“海河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与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共同承办。天津市社科院为此次论坛的举办给予了宝贵的支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2.
一、从犯罪趋势看,犯罪数量上升 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999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311人,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的7.8%,占判处罪犯总数的9.9%(见图表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4%(见图表2)。2006年未成年刑事案件升至276件,与2003年比增长206.7%,未成年罪犯人数升至386人,与2003年比增长28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迅猛上升,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两盗”(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犯罪和“两抢”(抢劫、抢夺)犯罪发案频繁,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造成很大冲击,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形式,对此,各地公安机关非常重视,均展开专项斗争予以治理。本文立足天津犯罪调查,对两盗、两抢的犯罪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下降,而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恐惧感却急速上升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未成年犯罪加以研究.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年L地区56份一审刑事判决为样本,分析未成年犯罪人76人.在归纳整理罪名、类型、刑期、犯罪具体情况及犯罪人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未成年犯罪心理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日益高发,亟待积极治理。本文引入2015-2022年的327起案件,运用内容分析法,镜鉴犯罪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犯罪性与犯罪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应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缓刑适用率、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性;借助情境预防理论,通过削减犯罪收益、升级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刺激、增加犯罪难度以实现犯罪机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明显的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具有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凶残化.、犯罪经历‘惯犯化’、犯罪组织‘团伙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的犯罪已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6日,宁波市团市委、华东政法学院在宁波召开了关于“低龄犯罪问题”理论研讨会。就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从1997年起出现反弹,开始逐年攀升。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来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占75.7%。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某内地省份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经与成年人在犯罪数量、犯罪类型的比较,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在犯罪数量方面与成年人犯罪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总体是健康的、平稳的。未成年犯罪人在主要犯罪类型的分布上总体同成年犯罪人呈一致的态势,在某些犯罪类型上,两者在量上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学术研究的进程为背景,分析了《宏微之际:犯罪研究的视界》一书在犯罪研究方法论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论断和主张,同时结合我国犯罪研究的状况和我国当下社会的现实,阐述了其所主张的“变革”的方法论对我国犯罪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我国本土犯罪学理论的建构所作出的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收集的论文出自五位活跃在国际犯罪学前沿的著名专家,他们是亚洲犯罪学会会长刘建宏,英国剑桥大学David P.Farrington(大卫·法林顿),美国犯罪学会会长Steven F.Messner(史蒂文·梅斯纳),以及2009年、2010年犯罪学最高奖项斯德哥尔摩奖的获得者Ffiedfich Losel(弗里德里克·洛赛尔)和David Weisburd(大卫·威斯勃德)。该套装书所收录的这些国际大师级学者的作品代表了当今犯罪学最前沿的观点,对我国犯罪学学者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提升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以下两个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体结构与动机特点,认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犯罪动机分布的发散性、犯罪观念影响的综合性等,是此类犯罪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中观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谭     
我涉足犯罪研究领域有30年了,对犯罪问题仍在思索之中。今天看来,过去包括自身在内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检讨或进一步推敲的。想到几点,与同仁共思。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抽取1997-2007年十年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四本杂志上的研究文献(共1646篇)为调查对象,从犯罪原因、预防矫正、研究方法、各类犯罪类型及特殊人群犯罪研究五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即1997-2007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预防矫正主要从社会文化因素当中的社区矫正着手研究,占据了此类文献的绝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还是很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在各种犯罪类型当中,有关性犯罪的专项研究最多,其次是校园暴力及毒品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犯罪的日时点即每天24小时作为一个测量尺度,那么可以使看上去杂乱无序的犯罪发生变得具有某种时间上的规律性。天津的犯罪调查表明,犯罪人因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外来人口与原住地居民之间的不同,其犯罪的日时点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而且如上差异在不同的犯罪类型之间也有相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基本特点与生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主体上多表现为无业人员、共同犯罪,且前科、累犯率明显增加,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等;犯罪现象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青少年犯罪的生成规律符合历史合力法则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演化上契合质量互变规律与犯罪饱和定律。  相似文献   

18.
罗新安先生在《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抑制反射和本能反射的生理原理,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点:缺钙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以“树大自然直”的古训来说明:有过犯罪倾向或犯罪记录的青年人的“复归”是由于体内钙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所致。这一理论在探索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中着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仔细推敲,却是经不起琢磨的。笔者认为,仅仅依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简单分析,就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结为缺钙是不妥当的。现对罗新安先生一文的质疑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宋远升博士的最新著作《少年犯罪对策论》于2013年6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基本宗旨和主要内容为:少年犯罪一般是成年人犯罪的序曲,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少年犯罪的延续。少年犯罪研究是整个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在犯罪学理论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20.
遵艺军兄吩咐,到犯罪学茶楼聊聊30年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心得。因近10年来,已将研究重点从抽象思辨转入具象实证,难以提出体系完整的认识与观点,仅就自己的研究感悟在此略表,与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