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考》(作者:宋涛许进品蔡家东原载:《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推进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但是,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民族间现有的巨大发展差距危害我国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改革中利益结构的高速重组将使民族矛盾不断生成和发展;民族文化互动、碰撞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当流失,也会对民族关系造成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民族关系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廖悦 《当代广西》2010,(12):53-5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文化跨国交流日趋兴盛: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多元化倾向,在为各国民族文化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选择是“正视、坚守、创新”。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影响是历史必然,又要看到在全球化面前坚守民族文化的个性是民族义化的生命所系,还要看到不断创新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所在和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一向重视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有其客观和主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断展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回顾这一辉煌的发展历程,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启迪是:坚持以硬实力为基础和以文化软实力为先导,在两者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中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文化软实力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外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智文  那炎 《传承》2001,(2):32-35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 问题的内涵 何谓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的解决也只能在社会发展中解决。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涵有过精辟的概括:“民族问题既包括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即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发展是首要的,其次是关系。朱基总理讲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考虑的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映胜  游俊 《求索》2013,(10):232-234
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长期和睦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标取向,是我国建设民族地区团结示范区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武陵山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探究其深层原因意义重大。结合历史与现实,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从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民族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乐业安居: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使得各民族共同进步;民族文化的特质与交融使得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对于促进全国各民族尤其是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关系和睦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历史上,我国的民族文化遭遇两次大的冲击,一次是鸦片战争后到民国初年,另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每一次;中击都引起恐慌和激辩。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抵制不限于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形。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呈加速度状态,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愈演愈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必须对问题作刨根究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蒋晓梅 《长白学刊》2009,(3):159-15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身份证明,但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民族文化俨然成为远处视野中一个华丽的背影,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与此同时,当文化产业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的时候,面对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连年逆差的不争事实,复兴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就在人们哀叹民族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就在专家学者们绞尽脑汁寻找文化产业发展捷径的时候,民间艺术家赵本山与他的团队在短短的几年内,不仅振兴了古老的东北二人转艺术,而且将其做成了一个产业。他以个人名义举办二人转艺术大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探讨二人转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扶贫工作是项艰难工程,尤其在贵州山区更有其特殊性:贫困点多面广。生存状况堪忧。笔者认为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扶贫,只能短期内见效,若要从根源上去寻找新的路子,应走“立体多元复合式发展”之路。即:政府行政、市场开发。民族合作与本民族发展进步。示范吸引和亲情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感化,使之能够“勤能致富”,“勤能帮富”;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使农村人口尽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工业的发展能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城镇化发展接受更多的乡村人口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安置;以科技改造传统民族手工业和特色农业,增强和保护本民族的特色产业;以旅游业树民族文化品牌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使民族园、生态园、绿色产业观光园、农家乐与自然风光结合壮大旅游业;从时间上、空间上、地域上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如:“水族”博物馆、抗战文化带。红色游;树立扶贫开发的典型,如:“大关”精神,“楼梯寨”精神。以及对致富带头人的宣传等。通过立体多元复合的综合帮扶带动,地方要合理规划其各个不同或类似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发,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处理好民族利益关系,推动民族的发展进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9.
宪法与刑法的关系集中体现在罪刑法定原则上。目前,民族习惯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刑法适用形成了重大影响,成为该地区刑事法治建设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表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作为民族文化之重要体现的民族习惯法应当得到尊重,刑法的适用亦不例外。事实上,依据罪刑法定原则的下位原则——法律主义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当民族习惯法有利于被告人时,可以得到适用,这不仅符合宪法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刑法与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深层裂变的等待——对民族经济与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当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正席卷全国,引起世人瞩目的时候,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份的少数民族经济,在这股飓风中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有所前进,然而这种冲击和进步毕竟是表层的、微弱的,并未深入到民族深层的文化意识中去。要使改革深入彻底地进行,就要彻底摧毁一切陈腐的思想观念,就要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入手,发展与更新民族文化,从而促进民族经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1.
民语新词     
《今日民族》2012,(12):43-4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语新词     
《今日民族》2012,(2):35-3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语新词     
《今日民族》2012,(11):45-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头。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弘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波 《今日民族》2002,(6):18-19
在国家民委主办的“西部民族文化工作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关世杰副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的专题讲座,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面临的形势和对策保护、民族文化与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视角新颖、观点精辟,引起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会议暇隙,本刊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文化也是传播记:您是研究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是什么让您开始关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关: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论及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9.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杨绍兰、李贤民/《文化研究》2001,(2).提要: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它一方面使各民族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统一性和共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与全球网络的互联有可能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和忽视。本文综述其主要观点并提出了我国抵制“信息殖民”、弘扬中华文化的若干思考。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张建明、李遵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提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